天天看点

欧洲人开始反思:不能为了美国,失去中国

作者:邬所不言

以德国和法国为例,自从2008年金融风暴以来,他们的各项关键经济指标,一直处于停滞状态,美国的人均GDP却增长了57%,这十多年,欧洲一直在被美国吸血,这也让他们陷入了反思。

欧洲人开始反思:不能为了美国,失去中国

我们都知道,俄乌冲突爆发这两年,除了被打成废墟的乌克兰,付出最大代价的,是欧盟各国。2023年,欧盟27国GDP平均增速只有0.4%,德国出现负增长,这个数据放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只能算是倒数的水平,作为对比,俄罗斯GDP增长3.6%,中国是5.2%,美国明明花了大力气,拉拢盟友组成各种“反华”、“反俄”小团伙,最终被割韭菜的,却是自己人。

现在,美国面临总统大选,欧洲各主要国家也陷入了反思,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欧洲到底该如何选择。我们能看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之流,跟随美国论调,先说要对华“去风险”,又炒作中国“产能过剩论”,同时也能看到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呼吁,欧洲不能成为美国附庸,要“战略自主”。这种分歧背后,其实代表了欧洲政客们的两种理念,对他们来说,也都有各自的道理。

欧洲人开始反思:不能为了美国,失去中国

先说第一种,我们国家过去这十几年啊,一直保持低调,用咱们的官方语言叫韬光养晦,这导致欧洲部分政客认为,中国永远无法打破美西方的技术壁垒,会甘心做美西方商品的倾销地。这样一来,中国苦哈哈地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做鞋帽箱包挣点辛苦钱,再购买美西方的高利润商品,把钱还回来,这么算的话,跟着美国打压中国,收益一定大于风险,这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让美西方没想到的是,当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战”时,中国还能逆流而上,在光伏、锂电池和电动车领域一飞冲天,以至于欧洲人突然发现,自己炮制出来的新能源概念,居然被中国先落到了实处,而且开始挣钱了。在这个大背景下,欧洲的对华态度就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认为,需要加大对中国的“打压”力度,像耶伦、布林肯说的那样,让中国经济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

欧洲人开始反思:不能为了美国,失去中国

而另一部分比较清醒的人,则充分认识到了,中国在各个产业的崛起,都已经无法遏制。尤其是前面我们说,2023年经济负增长的德国,他们失去俄罗斯的廉价能源,大量核心工业和资本,立刻开始外套,你想啊,如果再失去中国市场,德国的汽车、机械和药品,还能卖给谁呢?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可以卖给盟友美国啊,放在前两年,这种想法可能是对的,但当拜登签署《通胀削减法案》,给美国国产新能源车发放巨额补贴时,欧洲车企才知道,什么叫“当美国的朋友,是致命的”。

欧洲人开始反思:不能为了美国,失去中国

也是因此,即使德国出于一些历史原因,不敢违逆白宫的命令,朔尔茨还是会带着大量龙头企业的CEO,来中国谈生意。在内政外交上相对自主的法国,对咱们的态度就更温和。只不过现在的欧洲,也不敢真跟美国翻脸,只能寻求一个“左右逢源”,至于他们什么时候才会真正看清事实,就让时间,来给我们答案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