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那么努力抵御英军入侵,谁知对方是杂牌舰队

作者:梦泽喵馆长

以前教科书这样告诉我们,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是因为英国挟雄视寰宇的海军东来,中国以传统水师应敌,自然无法匹敌。

然而,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为什么?

因为东来清国的英国海军舰队,其实不是正牌的英国海军先进舰船,而是混编舰队。说的直白点,东来的是英国杂牌军。

这到底是是怎么一回事呢?

解释起来,就是当时,英国虽然是世界第一海军大国,但利益遍及全球。每个利益点都要有强大的英国海军维护,不可能调动所有舰队东侵。

比如现在的美国,充当世界警察,那里有损害美国利益,就会派一个航母战斗群过去,如果严重就再加一个。

而英国的近邻法国,更是虎视眈眈。法国之于英国,类似中国之于美国,要派3个航母战斗群在法国海域附近吧,英国的先进舰队就类似这种安排。

从这方面考虑,英国能够及愿意为其侵华行动派遣的海军兵力就不会太多。

实际也是如此,到达清国海域的英海军的舰船是东拼西凑的。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那么努力抵御英军入侵,谁知对方是杂牌舰队

1841年1月7日,虎门之战,清军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湾激战

英国东进海军舰船东拼西凑

据资料显示,东进清国,参加军事行动的英国舰队是杂牌军,不是中央的英国皇家海军。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英国参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舰船由二部分组成。

第一,直属东印度公司的舰船,共16艘轮炮舰,以“HC”前缀命名。

4艘铁外壳和12艘木外壳,船上架炮基本在6门左右。

比如“棒条”(Ackbar)号,木壳明轮炮舰,350匹马力,炮六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那么努力抵御英军入侵,谁知对方是杂牌舰队

复仇女神号

比如“复仇女神”(Nemesis)号,铁壳明轮巡舰船,120匹马力,炮六门(三十二磅弹炮二门、六磅弹炮五门)。

第二,直属英国海军的舰船,共50艘,40艘可作战单位,10艘非战斗单位,以“HM”前缀命名。

作战舰船共40艘

战舰从3到6等级,共21艘:

  • 战舰3等级,共6艘,其中2艘每艘架炮18门,其他4艘每艘架炮70~80门之间。
  • 战舰4等级,共2艘,每艘架炮58门;
  • 战舰5等级,共4艘,每艘架炮都在46门左右;
  • 战舰6等级,共9艘,其中2艘每艘架炮18门,其他9艘每艘架炮28门。

巡航舰从4到5等级,共2艘:

  • 巡航舰4等级,共1艘,每艘架炮50门;
  • 巡航舰5等级,共1艘,每艘架炮46门;

双栀炮舰共11艘,每艘架炮分4个段位:10门炮4艘,16门炮有5艘,18门炮有1艘,28门炮1艘。

甲板型炮舰共5艘,每艘架炮10~18门不等

投弹舰共1艘,每艘架炮12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那么努力抵御英军入侵,谁知对方是杂牌舰队

某型号的英军护卫舰

非作战舰船10艘,包括运兵舰、测量舰和杂务舰

商船共5艘,分两种:巡逻船4艘;后勤供应船1艘,无武装。

木壳子炮舰3艘,每艘架炮6门;。

比如“太阳神”(Apollo)号,“活力”(Lively)级五等巡航舰,原来炮46门,鸦片战争前,炮数减少到16门,充当运兵舰。

比如“拜耳岛”(Belleisle)号,“却敌”(Repulse)级三等战舰,原来炮74门,鸦片战争前,炮数减少到20门,作运兵舰用。

首先,不是所有舰船纯属于英国海军直属,可见东侵舰船是东拼西凑的。

其次,也反映不出英国是当时世界第一海军大国这个事实。

为什么?

第一,舰队不但没有作为英国海军皇牌单位的一等舰,连下一层次的二等舰也没有。

另外,次等的三等舰也不多,50艘直属英国海军的舰船,仅4艘三等舰是战斗性的,远不及总数十分之一。

第二,紧随其后的4、5、6等舰,以及排不上等次的各式小舰,其实都是头轻脚重,以杂牌军充数的舰船,而且舰只数目又小。

第三,50艘直属英海军的舰船,除去10艘运兵舰、测量舰和杂务船,作战单位充其量是40艘。而对于风帆时期,应付一场重要海战,一般出动的舰只至少以百艘计。

然而,再看看东侵清国的战斗舰加辅助舰,总共才50艘。这一比较,英国筹策东侵清国的行动者,是瞧不起东方的古老强国清国啊!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那么努力抵御英军入侵,谁知对方是杂牌舰队

1840年6月5日,第一次定海之战,英军舰攻击清军的帆船

英国东进清国的海军直属舰船不是最先进的

1839~1842年间,西方海军虽然有以蒸气取代风力为动力的发展趋势,但主流舰船依然挂有风帆,以风力作为动力。清国的主要舰船也是风帆类,动力上的差距,似乎不是遥不可及。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虽然是风动和机动的转接期,但机动的明轮舰已经在英国海军服役有20多年了。这说明英国海军最先进的蒸气机动船积累到了一定的经验及技术。

再看看派去清国的舰船,东印度公司因为贸易跟清国打交道比较多,同时又是利益的直接影响者,所以比较重视,其直属舰船几乎是精品上阵,蒸气机动的先进船只至少调来14艘。

但英国海军的船,仅仅3艘是这种新玩意,而且其他都是几乎快要淘汰的舰船。

最有力的证据是,当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40艘的战斗舰绝大部分都退役成各式各样的杂务船,比如医院船、监狱船、储煤船、弹药船等。

甚至有的不经过利用剩余价值的杂务船阶段,便直接抛售或解体,也有作为炮靶的。

另外,你不知道的是,这些海军的舰船都是以海面短距离拼杀为主,其船上主要大炮虽然近距离杀伤力大,但射程却比常规大炮还短。

为什么选择不常规的大炮呢?

那是因为英国海军根本没有预期与中国水师在海面进行西式海战。舰船存在的主要意义就是支持对岸作战,即支持海军陆战队的登录作战行动。

已经非常明显了,英国政府没有把清国的海防力量当回事,虽然东印度公司非常看重。

当然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果不出英国人所料,而且似乎给了更大的惊喜。

这个惊喜就是50艘舰船在战斗中几乎没有损失。至于清国提到的英军损失了三艘舰船,是清国战士拼杀出来的,那是瞒报,真实原因是英军舰船发生了意外。

  • 1841年7月21号,巡逻船“路易莎”号在香港遇台风沉没;
  • 1841年8月,东印度公司的“马达嘉斯加”号在台湾海峡失事焚毁;
  • 1842年6月28日,即《南京条约》签订前二月,明轮炮舰“雅丽亚典”号在舟山群岛遇事沉没。
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那么努力抵御英军入侵,谁知对方是杂牌舰队

1841年5月24日 英军开始登陆围困广州城

事后诸葛亮

因为清国没有走出“天朝上国”的文化束缚,更没有技术狂人般地“见新而喜”,即喜欢新事物,死磕研究新事物,所以弄一份现在假设的“不等于说中国只有挨打份儿”的方案,其实有些事后诸葛亮。

假设在了解英国的舰队情况后,我们可以利用沿海地形设伏,等候英舰队驶近时,万舟齐发,这样效果可能非常好。(各船拆下重炮,以增速度,根本不准备和英方打彼优我劣的海上炮战)

我们知道,英国舰船的一轮炮火破坏力是有限的。

为什么呢?

因为当时的舰炮是单发的,每艘舰只有不超过半数的炮能用来应付来自陆上的攻击,加上舰只数目本就有限,不可能发射一次排炮就结束战斗,毕竟假设中我们准备了万艘轻舟。

另外,装弹手续会非常繁琐,一排放完,距离下次放炮,有很长的停歇档口。

我方未毁的船艇可借机靠近(这就是为什么要准备万舟的原因,防止一波被全灭),一旦贴近,我们就死死钉上对方船,什么飞索攀登、短兵攻击、炸药包人肉上去等等都使出来,就算最后战败,也让对方惨胜。

不过,这战术仅适合在近海采用,如果用于内河就会受环境所困,不好施展了。另外,该战术最重要的还是要当时的清军有强烈的死战决心。

最后的话

本文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第一次鸦片战争,让你多一层见识,不是真的要说服你。

毕竟历史的事件是要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看的,一个从来没想在海上玩出花的清国,怎么可能见异于自己的“英船”而猎奇呢。

不过,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如果按照英国海军的弱点制定战术,凭我之长攻彼之短,且肯付出不计火力差距,以众拼寡的代价,清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就不会这样了吧。至于英国没有打出想要的结果后,是否会增兵东来,务求必胜,那就是另外的问题了,这里不做分析。

最后,这也在鞭策我们:欲治中国海军史,得先熟悉世界海军史,如此才能避免陷入井蛙乱鸣的窘境。

部分内容参考《靖海澄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