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卿维维与陈建军刚刚结婚的时候,两人琴瑟和鸣,还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儿。
但是没过多久,卿维维发现,自己原本温和的丈夫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染上了许多不良嗜好。
架也吵了,状也告了,丈夫却死不悔改,卿维维心若死灰。
谁料没多久,卿维维就接到一个令她感到晴天霹雳的消息:
丈夫牺牲了,牺牲在了缉毒第一线,遗体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布满了白霜。
这时她才知道,丈夫以往的所有恶劣表现,全是伪装!
陈建军是如何牺牲的?他为何要在妻子面前伪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陈建军——新中国第一个缉毒烈士的故事。
01 立志从警
1962年8月1日,陈建军在云南出生,父亲就是一名警察,所以陈建军小时候经常与警察们打交道。
年幼的陈建军看着穿着制服的父亲,幻想着这身衣服穿在自己身上的样子,觉得威风极了。
看着父亲和他的战友们伸张正义,陈建军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种子——自己也要成为一名人民警察。
陈建军并不只是想想而已,立志从警之后,他便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
父亲经常会买一些业务相关的书籍回家,往往父亲还没有开始翻看,书就已经落到了陈建军的手里。
几十年如一日的不断学习,陈建军默默等待着加入警察队伍的机会。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陈建军是云南人,这里位于中国边境,与越南、缅甸、老挝毗邻,有4060公里的边境线,其中中越段1353公里,中缅段1997公里,中老段710公里。
世界三大毒品生产地之一的金三角,就是泰国、缅甸和老挝三个国家交界的地方。
新中国开放之后,热烈欢迎世界各个国家的友好交流,但是“窗户打开了,苍蝇也就进来了”。
金三角的毒品随之流入中国境内,云南成为了毒品运输的第一线,金三角的毒品经过云南,流向广东,进入港澳。
这里成为毒品猖獗的重灾区,稍微偏僻一点的地方,就能遇上吸毒人员聚在一起吸毒。
原本清清朗朗的社会风气,被毒品搅得乌烟瘴气。
毒贩向来穷凶极恶,这一群亡命徒遇上警察总是会殊死反抗,云南公安深感现有的警力面对毒贩完全不够用。
为了打击毒品,云南公安准备组建一支专业的缉毒队。
陈建军听闻消息之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他知道,缉毒警察在所有警种当中都是比较特殊的存在,穿上缉毒警服的那一刻,就已经准备随时牺牲了。
但是陈建军义无反顾,他过五关斩六将,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这第一支缉毒队伍的首批成员之一。
刚刚开始的时候,这支缉毒队对外的名字还叫缉私队,为了保守秘密,这支队伍的成立在当时没有任何新闻报道。
他们都是英雄,但是都是无名英雄。
从此之后,陈建军便将自己的生命奉献给了缉毒事业。
02 缉毒英雄
这一支千人的缉毒队伍成立之后,立马就投入到了缉毒的战场中。
每一位缉毒队员,都发了一支五四式手枪,背在肩上震慑毒贩,队员们在路上堵卡查缉,查获了很多毒品。
那段时间,陈建军和战友们越来越见识到毒贩的狡诈。
毒贩们藏匿运输毒品的方式千奇百怪,绑在身上的、藏在电脑外壳和夹缝中的等等,还有将毒品吃下去的。
毒贩们将毒品藏在安全套里,用牛奶泡着消除橡胶味儿,然后一颗一颗吃下去。
运输过程中万一安全套破了,人就是死路一条,但是毒贩们依旧前仆后继。
为了防止安全套破裂,这些人旅途中都不敢吃饭喝水,长途旅行之下,难免嘴唇发白,脸色萎靡,这就成了队员们辨别毒贩的方法。
查缉毒贩的过程中,陈建军与战友们经验越来越丰富,一上车看一眼,问几句话,就知道这车上有没有人贩毒。
缉毒队成立之后,云南的风气清朗了不少。
不过,大家也不是没有遇见过危险。
有一回,陈建军和两位战友一起出去查缉毒贩,拦下了一辆大巴车,代廷芬发现一个人不对劲,于是上前查看。
还没等她问话,就发现这个人身后背着一支冲锋枪!
说时迟那时快,陈建军和王济康两人立马冲上去,直接将毒贩扭下了车。
毒贩眼见自己被抓,向自己的左胸口伸出了手,代廷芬见状冲了上去,摸向了毒贩胸口。
果然,那里有一颗“光荣弹”,只要一按,就会爆炸。
“抓好!”代廷芬大喝一声。
陈建军和王济康迅速拧紧了毒贩的手臂,代廷芬眼疾手快将“光荣弹”掏了出来。
她回头一看,一大巴车的人都吓得脸色苍白。
这不是陈建军第一次遇上危险,但是他和战友们从未退缩,挫败了毒贩们一次又一次的阴谋。
1985年11月,陈建军被委派为秘密侦查员,开始进行化装侦查抓捕毒贩,也就是俗称的卧底。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卿维维发现,丈夫突然变了一个人。
原本陈建军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好男人,夫妻二人感情非常好,但是为了缉毒事业,为了能打入毒贩内部,陈建军开始不断给自己泼脏水。
他开始抽烟、喝酒、赌博,好好的家庭变得乌烟瘴气,卿维维忍不了,跟自己的丈夫吵了很多次。
她甚至去了陈建军所在的单位,向领导告状,看着声泪俱下的卿维维,知道内情的领导很无奈。
看着突然变坏的儿子,作为公安干警的老父亲立马就明白了原因,但最终也只能长叹一口气。
其实陈建军很煎熬,但是他不能将真相告诉卿维维,甚至不能将自己的真实工作告诉她,就怕给她和孩子带来危险。
为了大家,他只能舍弃自己的小家。
就这么煎熬地当了一年小混混,陈建军终于有机会与毒贩们“联系”上了。
第一次打入毒贩内部,陈建军的角色是一位购买毒品的“广东老板”,为此,他还特意学了一口标准的广东口音。
他来到毒贩冯育焕家中,向他透露了购买毒品去广东贩卖的想法,开始套话。
作为一名很有经验的毒贩子,冯育焕对任何人都非常谨慎,这让陈建军一度打不开局面。
陈建军想到了之前对于冯育焕的调查,这个人是一个极度贪财的人,于是在聊天中,有意无意地透露出自己带来的“巨款”。
见到一摞摞的钞票,冯育焕终于迷失了双眼,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双方敲定了交易的时间地点。
当天,陈建军准时来到约定地点与毒贩交易,见所有人都到齐了,缉毒队从四周包围了过来。
“毒品在哪里?”缉毒队长与陈建军假装不认识,继续演戏。
“我是从广东来买八角、草果的呀!”陈建军说。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是,“毒品就在八角下面”。
于是,一伙毒贩全部落网,因为陈建军没有暴露自己与缉毒队的关系,所以,他的“钓鱼”还在继续。
有一次,陈建军冒充成一个回族老板,与毒贩商定了在寨外交易。
但是毒贩狡猾得很,临时改变了交易地点,防止被警察盯上。
这种事情陈建军经历得多了,他很有经验地找到机会,给自己的队友留下新地点的信息,让他们在前方三面环山的地方撒钱。
见到遍地都是钱,毒贩们也顾不上警惕了,一窝蜂的冲上去捡钱。
就在他们兴奋不已的时候,枪口顶上了他们的脑袋。
当然,陈建军也不是没有被毒贩怀疑过,在他冒充回族老板的时候,就遭到了毒贩的反复试探。
毒贩子表面上一片热情,将猪肉夹到了陈建军的碗里,陈建军当时就反应过来,直接摔了碗,才打消了毒贩的疑虑。
靠着自己的机敏与经验,陈建军23次深入毒窝直面毒贩,缴获了五十多公斤毒品。
在第24次卧底的时候,陈建军遇上了生死危机。
03 最后一次任务
1987年12月的一天,缉毒队得知在广南县珠街区有十多斤鸦片,当天就要交易。
事情迫在眉睫,上级立马派出陈建军,化装成购买毒品的老板,准备将毒贩子钓出来。
出发之前,陈建军来找上级拿公款,王济康不断嘱咐陈建军,
“那里太危险了,你一定更要小心。”
“要不要多带一个弹匣?”
为了减少暴露的风险,陈建军拒绝了王济康让他多带弹匣的建议,只身赴险。
陈建军来到了毒贩冯德国家中,在场的一共有6名毒贩,陈建军只有一个人,他必须小心谨慎。
他冒充购买毒品的老板,一面与冯德国纠缠,一面想办法联系自己的队友。
但是当时的通讯设备实在是落后,陈建军怎么都没有办法联系上队友,只有不断与冯德国讨价还价拖延时间。
冯德国警惕性很强,见陈建军一拖再拖,便有所怀疑。
他没有给陈建军太多时间,拿出6.6公斤鸦片,要求陈建军立即付钱完成交易。
时间已经拖延不下去了,队友们还没有联系上。
陈建军此时已经无路可走,他不可能真的将钱交给毒贩,只能选择亮明身份。
“我是公安,都给我蹲下!”
陈建军掏出手枪,同时掏出对讲机,联系队友。
毒贩陶顺明见状,没有丝毫犹豫,他立马掏出枪,对着陈建军开了火。
两声枪响几乎是同时响起,陶顺明被打中了肝脏,踉踉跄跄地往冯德国家的后门跑去,想要趁机会逃跑,但是最终因为伤重,没跑多远便倒地不起。
陈建军右腹部中枪,血流不止。
冯德国大喊一声:“这个人是警察!”
于是,剩余的几名毒贩一拥而上,企图围杀陈建军。
混战当中,陈建军多处负伤,他顾不上腹部枪伤带来的剧痛,再一次举枪射击,又击伤一名毒贩。
陈建军与剩下几人混战,没有发现身后有人偷袭,冯德国趁着他不备,抡起一块木板朝着他的后脑狠狠砸去。
陈建军缓缓倒地,再也没能起来。
接到对讲机信号的几个战友赶到现场时,只在露台上发现了陈建军的遗体。
他们找到陈建军的时候,遗体上已经覆满了白霜。
陈建军的眼睛睁得大大的,似乎有着强烈的未了心愿,他的手,还保持着握枪准备扣动扳机的姿势。
缉毒队的队员们见到这一幕,眼泪控制不住地流下,这是他们第一次直面牺牲。
卿维维得知自己丈夫牺牲的消息之后,差点站立不稳,这个时候她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为何会变得如此“恶劣”。
他居然是一名缉毒警!
面对丈夫的遗体,卿维维哭得不能自已,她用手合上丈夫的双眼,将他弯曲的手指捋直。
但是没过多久,闭上的眼睛又重新睁开,右手手指又回到了扣动扳机的姿势。
他牺牲前唯一的执念,就是开枪击杀这些毒贩!
陈建军葬礼这天,公安局大院里摆满了花圈,才一岁半的女儿哭喊着“要爸爸”,同事们站在他的灵柩前,泣不成声。
父亲在公安局的招待所里痛哭了一个晚上,白发人送黑发人,世上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此。
陈建军的灵车驶过大街小巷,满街的百姓自发前来送行,这是新中国第一个为禁毒事业牺牲的警察,但却不是最后一个。
第一个牺牲没有让缉毒队的队员们退缩,队员们立志,要做一辈子的缉毒警察。
“穿上了这身警服,我们不上谁上?!”
“我们不怕毒贩,是他们怕缉毒队,邪不压正!”
陈建军最后一次执行任务之前,他正在准备入党申请书。
1988年,他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来云南政府批准陈建军为革命烈士,公安部追授其一级英雄模范。
此后,陈建军的弟弟也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他说:
“我哥是英雄,我不能是狗熊!”
一个陈建军牺牲了,千千万万个陈建军站出来了,他们继承了陈建军的遗志,绝不退缩!
参考资料
【新中国第一位缉毒烈士档案解密 牺牲时仍紧扣扳机】
【烈士英雄谱】缉毒英雄陈建军:深入虎穴 25岁壮烈牺牲
新闻特写丨陈建军:新中国成立来首位牺牲的缉毒民警
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位牺牲的缉毒民警,爱人曾哭诉他变“坏”了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