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兴散文:洞庭湖畔 千古名楼

作者:愚者故事汇
张兴散文:洞庭湖畔 千古名楼

洞庭湖畔巍峨耸立一座千古名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座千古名楼历史悠久,名声显赫,始建于东汉末年(公元218年),比黄鹤楼早8年,比腾王阁早400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楼阁建筑的教科书”。这座楼阁,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岳阳市,古称“巴陵”,又名“岳州”,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北枕浩荡长江,南纳三江四水,怀抱浩淼洞庭,江湖交汇,山青水秀,人文深厚,历史悠久。岳阳被古人称为“云梦”的广袤的水域——洞庭湖,横跨湘鄂两省,烟波浩渺,总面积达2579.2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洞庭”。湖名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的洞庭山而得名。岳阳楼坐落于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挨洞庭湖,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山水相连。

张兴散文:洞庭湖畔 千古名楼

岳阳楼因何得名,说来话长。岳阳楼,古称“阅军楼”,又称为“巴陵城楼”、“岳阳城楼”。岳阳楼,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当时,天下三分,英雄豪杰纵横驰骋。东汉末年,横江将军鲁肃在巴陵建“阅军楼”,操练军队,掌握洞庭,把控南国。据《三国志》记载,孙权“夏四月,大赦,诏诸郡县治城郭,起谯楼,穿堑发渠,以备盗贼”。当时,名将鲁肃筑巴丘城,在西城墙上建了一座谯楼,名为“阅军楼”。阅军楼自建立至盛唐,一直都是军事要地,闲人禁入。西晋时期,因巴丘城而称鲁肃将军所建的阅军楼为“巴陵城楼”,东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此楼被毁。到了盛唐,天下太平,开放重建的巴陵城楼,准许百姓登楼赏景。此时,岳州治所被称为“岳阳”,因人们习惯于以地名称楼阁,巴陵城楼逐渐被称为“岳阳城楼”、“岳阳楼”。岳阳楼真正见于名人诗歌题咏,是在唐乾元二年。这一年,诗仙李白行游岳州,登楼作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从此,楼因诗而扬名,“岳阳楼”名声鹊起,传遍天下,沿用至今。南朝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重修巴陵城楼,由军事设施阅军楼变为观赏楼。新巴陵城楼落成当年,恰逢诗人颜延之到访巴陵,登楼赏景,吟诗作赋《始安群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中赞叹“清氛霁岳阳”。“岳阳楼”之名多见于文人雅士诗文歌赋之中。李白、杜甫、李商隐等名家都曾到此一游,写下了成百上千的名诗佳赋。然而,最为令人称奇,最为拍案叫绝的是,在所有的名人中从未登临岳阳楼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最为著名,在所有的诗赋中范仲淹所作的《岳阳楼记》最为著名。

张兴散文:洞庭湖畔 千古名楼

范仲淹,字希文,公元989年诞生于苏州吴县,两岁丧父,家境贫寒。范仲淹勤学苦读,22岁拜师智慧博学的戚同文教授名下。学成后,得到圣恩赐召,被任命为右司谏。公元1038年,任经略安抚副使;公元1042年,攉升相当于副宰相的参知政事。范仲淹的好友腾子京,是一个有本领有抱负的人才。范仲淹和腾子京,一起进京赶考,一起中的进士,一起入朝作官。腾子京謫守巴陵郡仅一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主持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文以记之”。范仲淹本人从未登临观赏过岳阳楼,仅仅凭着腾子京寄给他的信函和一幅《洞庭秋晚图》,以图为景,借景抒情,以情抒怀,写下了云霞纸上、气势磅礴、融注着忧乐天下的民本思想的传世名篇《岳阳楼记》。世人把范仲淹作《岳阳楼记》,腾子京重修岳阳楼,苏舜钦书写《岳阳楼记》,邵竦篆刻《岳阳楼记》,并称为“天下四绝”,树立“四绝碑”。描述生动,情感丰富,深入人心的《岳阳楼记》,让岳阳楼名扬天下,《岳阳楼记》成为千古流芳的文学瑰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铮铮豪言,浩然正气,回荡大地寰宇。一句名言让一座岳阳楼成为丰碑,感动千百年,感动无数人。 1988年1月,岳阳楼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1年9月,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如今的岳阳楼,是湖南省乃至中国的重要旅游风景名胜区,闻名海内外。走进岳阳楼景区,宛若时光穿梭一般,整个景区的建筑都是宋代建筑风格,景区大路甬道均为仿古石板路或卵石路,游客完全置身于古代的氛围之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壮观的景区门楼。门楼白墙红柱碧瓦,高高大大,面阔三间,两侧各有三间侧房,共九间,寓意“江山永固,长长久久”。进入景区是一条宽阔蜿蜒的石板路,路的两侧是“五朝楼观”展示区。五朝楼观展示区分为五个小单元,分别是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等比例、缩小版的青铜雕制的仿真岳阳楼模型。每一座模型的每一个构件都是青铜打造,五朝楼观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模型建筑群。模型依据文献记载、出土文物、实物遗存和每个朝代的建筑符号,经专家论证设计而成。五朝楼观,掲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展示了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再现了岳阳楼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脉络。

张兴散文:洞庭湖畔 千古名楼

唐代岳阳楼建筑模型,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参照现存的唐代建筑和出土文物上的建筑符号和相关信息,论证设计,由江西省桐青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制造。模型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均为5.39米,高5.19米,全部采用H78黄铜微雕铸造,净重12.3吨。匾额“岳阳楼”三个大字,为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题写。唐代岳阳楼修建过三次,建筑风格趋于严整开朗、庄重大气。

宋代岳阳楼建筑模型,以北京大学收藏的宋代宫廷画《岳阳楼图》为蓝本,参照现存宋代建筑相关建筑符号,论证设计,由沈阳钱鑫铜工程有限公司制造。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5米,全部采用H78黄铜微雕铸造,净重12.2吨。匾额“岳阳楼”三个大字,为宋代大书法家米芾题写。宋代岳阳楼修建过七次,建筑风格趋于华丽,注重装饰。 元代岳阳楼建筑模型,以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元末明初画家夏永绘制的《岳阳楼图》为蓝本,参照现存元代建筑相关的建筑符号,论证设计,由江西省桐青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制造。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3.608米,进深3.092米,高4.3米,全部采用H78黄铜微雕铸造,净重12.2吨。匾额“岳阳楼”三个大字,为元代大书法家赵梦题写。元代岳阳楼建筑风格趋于粗犷原始。

张兴散文:洞庭湖畔 千古名楼

明代岳阳楼建筑模型,以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代宫廷画家安正文绘制的《岳阳楼图》为蓝本,参照现存明代建筑相关的建筑符号,论证设计,由江西省桐青金属工艺品有限公司制造。模型平面呈六边形,单面阔1.86米,高4.5米,全部采用H78黄铜微雕铸造,净重9.1吨。匾额“岳阳楼”三个大字,为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题写。明代岳阳楼建筑风格融入了一些宗教色彩,有点类似印度的佛塔建筑。

清代岳阳楼建筑模型,以清代画家龚贤绘制的《岳阳楼图》为蓝本,参照现存的南方清代建筑相关的建筑符号,论证设计,由沈阳钱鑫铜工程有限公司制造。模型平面呈长方形,面阔4.43米,进深3.152米,高4.83米,全部采用H78黄铜微雕铸造,净重10.7吨。匾额“岳阳楼”三个大字,为清代康熙皇帝御笔。清代岳阳楼修建过16次,建筑风格庄重大气,细腻婉约,繁复精致。 五座岳阳楼微雕铜铸模型稳踞城砖青石高台,碧水清流,游鱼鸟啭,山石依偎,绿植陪衬,动静结合,风格各异,重现了古代岳阳楼的风采。观赏了五朝楼观,沿着雕梁画栋、红柱碧瓦的长廊前行,一边是临水亭榭,一边是玉树楼台,殿宇庭堂错落有致,古风浓郁,乾坤朗烁。远望一座红墙,近观长长的两座碑廊。彩绘回廊式碑廊陈列碑刻139通,刻石158方,明清记事碑24通,碑廊壁间镶嵌碑刻139块。碑刻雕石,或立或卧,或高或低,或嵌于壁或置于地,充满了岁月沧桑,仿佛一条历史长河在眼前奔腾流淌,让游客瞬间沉浸于悠远的历史之中。漫步长廊,诗韵文采,一饱眼福,还没有回过神来,就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岳阳楼前。拾级而上,穿过城墙内侧红墙,走上城墙高台,从楼侧大门进入岳阳楼。

张兴散文:洞庭湖畔 千古名楼

岳阳楼主楼坐西朝东,庄重大气,为长方形体,两侧建有楼门,湖边建有三层巨石挡水坝墙。岳阳楼基座临湖一面为城砖巨石砌筑的城墙,建有瓮门,踞陆一面为红色宫墙状,整座楼阁既富丽堂皇又庄重威严。主楼高19.42米,面阔17.42米,进深14.54米;三层四柱,十字楼脊,三檐盔顶,四面突轩,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称为“通天柱”,另有廊柱12根,檐柱32根,相互作用,合力支撑;周围绕以廊枋椽檩相互榫卯咬合,坚固为整体。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形如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为中国建设史上杰作。檐面平缓,上凸下凹,庑顶四坡盔顶,翼角高翘,顶覆黄色琉璃瓦,无脊饰,金碧辉煌。大庑顶上中央置金光闪闪的宝塔刹。一楼明清式样红柱明廊,环绕回廊,贴金雕花门窗,大堂内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和著名人物的诗文、楹联、雕刻等,内置登楼木梯。二楼设制围栏明廊,雕棂透窗。大堂正中镶嵌清代著名的书法家张照书题写的《岳阳楼记》雕屏,每字五寸见方,刻于12块紫檀木匾上,为清代珍贵原物。三楼雕棂透窗,镶嵌伟大领袖毛泽东题写的杜甫的《登岳阳楼》诗雕屏,檐柱上悬挂诗仙李白题写的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顶楼东侧檐下高悬郭沫若题写的“岳阳楼”匾额,长5.12米,宽1.34米,重250公斤,由7块金丝楠木制作而成,堪称“三湘第一匾”。

岳阳楼南北两侧建有辅亭“仙梅亭”和“三醉亭”,呈“品”字形格局。仙梅亭位于岳阳楼南侧,与三醉亭相对,六边形、二层、三檐、翘角。因明崇祯十二年(公元1639年)重建岳阳楼时,在楼基沙石中,挖得一方显现“二十四萼枯梅”巨石,时人以为神物,称之为“仙梅”,乃建亭,取名为“仙梅亭”。三醉亭位于岳阳楼北侧,与仙梅亭相对,二层、二檐、歇山顶。因吕洞宾赏楼欢喜,乐而豪饮,三醉岳阳楼,而得此名。岳阳楼临湖一侧建有“怀甫亭”,亭中置放正面雕刻杜甫像和《登岳阳楼记》诗篇,背面镌刻杜甫生平事迹石碑。主楼与辅亭相得益彰,锦上添花,亭衬主楼,楼耀辅亭,辉煌壮美。

如果说“匾额是一座建筑的灵魂”,那楹联就是一座建筑的精髓。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是书于岳阳楼风景名胜区大门上的一联,是明代魏允贞《岳阳楼》诗的前两句。用作景区大门迎宾,有先声夺人之妙。

“一楼何奇?杜少康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腾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副楹联悬挂于岳阳楼一楼《岳阳楼记》雕屏两侧金柱之上,由清同治年间窦垿撰联,清代大书法家何绍基书写。该联共102个字,对得极工、极巧、极妙,让人百读不厌。

“湖上朗吟,是几时浪静波恬,入眼湖山兴旧感;楼头凭眺,幸此日民安岁稔,关心忧乐仰斯人”。此联悬挂于岳阳楼一楼内南面外金柱之上,由清咸丰岳州知府王葆生撰联,史穆书写。“呼来风月、招来神仙,诗酒重逢应识我;流尽兴亡、淘尽豪杰,江湖放荡此登楼”。此联悬挂于岳阳楼一楼内南侧外金柱之上,由清光绪年间黄家骥撰联并书。 “十五年胜地重游云外神仙应识我,八百里长天一览湖边风月最宜秋”,这是清代熊少牧撰联,大书法家何绍基所书。

张兴散文:洞庭湖畔 千古名楼

“湖景依然,谁为长醉吕仙,理乱不闻惟把酒;昔人往矣!安得忧时范相,疮痍满目一登楼。”这是清朝末年翰林郑字溉所撰楹联,悬挂于主楼二楼。

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书写的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这副楹联悬挂于岳阳楼三楼,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手书真迹。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岳阳楼充满了悠远博大的湘楚文化,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精美绝伦的技艺,承载着丰富多彩的历史信息,彰显了无比宝贵的人文价值,是中国建设艺术的杰出代表,是中华文明的无价瑰宝。岳阳楼宏伟壮观,气势磅礴,风华绝代,千年古楼,誉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