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作者:孔甲丙

粟裕大将戎马一生、战功显赫,他曾三让司令、无私奉献,也曾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是全军的楷模。

尤其是在担任总参谋长的阶段,粟裕大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极为卓越的贡献,足以彪炳史册;他所设想的战略总预备队历经半个多世纪后成为了现实,这也推动着我军朝着更高水平迈进,若是粟裕大将能够知道,那他一定会欣慰。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鞠躬尽瘁建新军

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粟裕便彻底展现出自己高超的指挥艺术,他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

被誉为“战神”的粟裕曾在华东战场打了很多大胜仗,其中包括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乃至后来的淮海战役,这些主要依靠的便是粟裕,军方也一度认为:粟裕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奇才。

因此,当国家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以后,考虑让何人去出任总参谋长的职务便是毛主席的一件心事。

有同志推荐了高岗等人,不过这些人都被毛主席否决了,还有一些同志推荐的都是革命的老资历,可毛主席仍然有他自己的考虑。

之所以选择粟裕,可以说是力排众议。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粟裕参加过南昌起义,也参加过井冈山斗争,虽说革命的时间很早,但是没有走过长征路,他那会一个人在南方孤军奋战,后来,他又独自留在了南方的战场,和其他知名将领的交集也比较少,可以说他与彭德怀、聂荣臻等将领的交流联系是不足的。

总参谋部是中国军队的指挥中枢,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能仅凭借军事能力来定夺。

建国之初,是徐向前担任总参谋长,徐帅认为:“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是中国军队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此,他也亲自向毛主席提议要建立总参谋部,如此一来才能更好地协调各个兵种之间的关系,提高中国军队的整体效能;这个思路放在当时的中国也是完全正确的,在一切都是百废待兴的状态下,去学习本身就是最快捷的途径,按理说徐向前从此也该一直把精力放在这个工作上。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不过,当时的徐帅身体状况并不好,他因长期的劳累感到精神疲惫,身上的各种病情也在不断加重,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也希望他能早日去医院养病。

粟裕是在1952年进入总参工作的,在此期间他也处理了大量的军务,对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毛主席同样看在眼里。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在国务院中设立国防部,彭德怀从1954年9月起担任国防部长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那会,军队的领导体制并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由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负责领导各总部及指挥军队,彭德怀身上即便有了新的职务,依然是在以军委副主席的身份参与领导军事工作。

如此一来,必然会出现一些麻烦的事情。

有一次,张震将军给粟裕送文件,发现这位身经百战的大将竟然在流泪,连忙上去询问原因。

原来,彭德怀主持军委常务工作后,粟裕考虑到一些因素便把很多要呈报给毛主席的文件拿给彭德怀看,可彭德怀不高兴地说:“你要送文件你就自己去送,我不当你的通信员。”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于是,粟裕又把文件拿给毛主席,毛主席看后询问彭德怀意见,结果彭德怀压根没看过这些文件,不知道怎么发表意见,这些事情让粟裕非常难过,他也不知道哪些资料需要直接报给毛主席、哪些资料要提前转达给彭德怀。

而且毛主席还要求彭德怀要发扬出国防部的作用,有些不明确的文件粟裕不知道用总参的名义发还是用国防部的名义发,经常被彭德怀批评。

这些事情加起来就让粟裕更加憋心了,过去面对强敌他可以刚强,可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毛主席考虑到了将领们工作协调的问题,便让陈赓给粟裕当副手。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陈赓当时的身份是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副总参谋长,粟裕与他是推心置腹的莫逆之交,便经常让他去接管自己“分管作战”的职责,即便是再重要的事情,粟裕对陈赓也是完全放心的。

有一次,粟裕安排总参作战部的王尚荣副部长等人陪同苏联专家和顾问去北京的全聚德餐厅宴请;同时,华东军区准备表彰一师的杰出表现,新华社拟发报道并联系了作战部进行审查,由于王尚荣当时正忙于宴请活动,他建议新华社将稿件转交给陈赓副总参谋长审阅。

当稿件送达时,陈赓因身体不适已休息,在被叫醒并告知稿件已获作战部同意后,陈赓在未审查的情况下批准了发布,以为已得到恰当审查,结果,新华社于第二天刊出了新闻。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这条新闻一出,刘少奇立刻联系粟裕,严正指出中央军委早已规定,对师级及以上单位的表彰须由军委直接批准,大军区无权进行此类表彰,他要求粟裕调查此事,王尚荣和其他相关人员愿意承担责任,但陈赓马上出面表示是他批准的,责任应由他承担;粟裕作为总参谋长,坚持责任最终应由他自己承担。

除了陈赓以外,毛主席为了加重粟裕的权威,还给粟裕配了多位副手,其中还包括了黄克诚,他与陈赓一样,在1955年都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可以说,想要给粟裕当副职,至少都得是开国上将军衔,中将和少将都没有。

有了“绿叶衬红花”,粟裕便可全心全意地将思路放在如何改革军队了。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一个远大的构想

进入50年代,粟裕了解了诸多发生在国外的作战方式,也深知未来最大的风险将来自于帝国主义,他从未对过去的战绩赶到骄傲,在总参谋长的位置上,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国民党是外强中干、腐败透顶的,他们的失败是必然。

可未来的敌人并不会再像国民党那般,而是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因此,必须要加强海空军和陆军特种兵建设。

这绝对是个重担,粟裕也为此绞尽脑汁。

新中国才刚成立几个年头,人民的生活还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国家的财力也十分有限,又要发展经济又要应对战争,不可能拿出太多的钱进行国防和军队建设,这就要求军兵种建设不仅要考虑到实际需要,更得去考虑国力承受范围。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粟裕经常在思索,也形成了自己的兵种建设原则:重点发展空军,同时建立起一支精干高效的海军和陆军装甲兵、炮兵,无论如何建立海军与陆军,在面对技术装备占优的敌人时,只有在高效的空中掩护下才能执行出色的作战任务。

优先发展空军的背后考虑的正是困境,因为空军的建设周期短、投资小,也可以向苏联去直接购买装备;海军的建设是周期最长的,且耗资较大,形成战斗力的时间也比较长,在短时间内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也很困难,海军建设理应给空军建设让路。

而且,在发展海军的过程中,应当优先发展潜艇和鱼雷快艇,尽快满足实际作战需要。

自从中国海军成立的那一天开始,一直都是以“近海防御”作为目标的,正是在粟裕的努力下,我军迅速完成了从单一兵种向诸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空军组建了27个师74个团,拥有飞机数量超过3000架;海军组成了23个舰艇独立大队,包括6个航空兵师、19个海岸炮兵团和8个防空兵团。

在有了这些兵种以后,粟裕还在考虑是否该建立战略预备队的问题。

战略预备队配置在便于机动的地区,平时接受各军区领导,但是不编入各军区的战斗序列,遇到危急情况后,由统帅部统一机动。

当时也有声音指出:现在全国都属解放军,若是战争爆发后,那么统帅部完全可以从各军区临时抽调部队组织预备队。

粟裕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在他的观念里,若是战争打响后再临时抽调,自然会打乱各军区的作战计划,此外若是有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交通被敌人破坏后将会迅速失去战机。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包括韩先楚、陈赓、杨得志、陈锡联等战功赫赫的战将都可以当战略司令部的司令员。

军委在讨论的时候认为:现在空军还没有组建起正规化的部队,等空军具备条件了再搞战略总预备队、建立战略司令部。

若是这个战略预备队被顺利组建起来了,那么之后的珍宝岛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及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行动效率将会更高。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多年后的2015年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成立了,是海陆空火箭之后的第五大军种,也成为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

在当下的背景中,新成立的战略支援部队可能包括情报、技术侦察、电子对抗、网络攻防、心理战五大领域,特种作战、后勤保障等,此战略支援部队属于独立军种部队,按照军种主建的原则,仅负责相关部队的军政管理工作。

当年粟裕的设想终于成为了现实,也能看出大将的前瞻思维。

参考资料

  1. 新中国初期粟裕对军队与国防现代化的参谋贡献 于慧铎 崔禄春 北京党史
  2. 粟裕大将垂泪为哪般 谢武申 世纪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
讨论:1954年,如果按照粟裕设想成立了战略总预备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