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恽何以有节概

作者:文艺纵横

说起杨恽,知道的人可能不太多,因为在汉代风云际会政治更叠权贵争斗的时代,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幸免于朝荣夕败的规则。可要是说杨恽的外公是史马迁,估计没有谁不知道。

《漢書》第三十六卷:今孙刘田王杨蔡陈郑传中对杨敞和杨恽父子的事有详细的叙述,此处不必赘述原文。故事的大概是这样:杨恽的父亲杨敞是汉武帝时的大官,昭帝在位命短,八年而崩。因与霍光共谋废昌邑王刘贺另立宣帝而有大功被封为侯。在那个皇权倾轧刀光剑影性命悠关之时,史马迁之女、杨敞当即立断,以大义言杨敞,追随霍光废刘贺而迎宣帝,既免除了杀身之灾祸,又为救汉之大业立下大功。史氏相夫如此明断,自非一般女子而有见识且果敢,其教子当可见用心着力。故而杨恽便少年英俊,颇有名气了。《漢书》记:“…恽,字子幼,…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诸儒,名显朝廷,擢为左曹”。后来霍氏因害宣帝许后事泄露欲谋反,恽先闻知,通过侍中金安上告知宣帝,被宣帝招见,霍光被杀后,杨恽被宣帝封为平通侯。真可谓靠告状平步青云,觅得富贵。

杨恽何以有节概

宣帝既感知霍光杨敞拥戴,又恨霍氏之私之阴毒害许后,在霍光死后,宣帝疑虑渐多,担心周边的权贵阴谋造反。杨恽显然对此毫不察觉,率性高傲,轻财好义,目中无人,给自己招来怨恨,惹来灾祸。

《漢书》:“初,恽受父财五百万,及身封侯,皆以分宗族。后母无子,财亦数百万,死皆予恽,恽尽复分后母昆弟。再受訾千馀万,皆以分施。其轻财好义如此”。又“恽居殿中,廉洁无私,郎官称公平。然恽代其行治,又性刻害,好发人阴伏,同位有忤己者,必欲害之,以其能高人。由是多怨于朝廷,与太仆戴长乐相失,率以是败”。然而宣帝念其告霍氏有功,不忍加诛,有诏免恽为庶人。

大难临头,死里逃生,被免为庶人的杨恽却并不自敛反省,依然率性而为。“恽既失爵位,家居治产业,以财自娱。岁馀,其友人安定太守西河孙会宗,知略士也,与恽书谏戒之,为言大臣废退,当阖门惶惧,为可怜之意,不当治产业,通宾客,有称誉。恽宰相子,少显朝廷,一朝以晻昧语言见废,内怀不服”。于是杨恽给孙会宗修书抒发其胸臆,即《报会宗书》。

杨恽何以有节概

杨恽在书中抒发了自己对获罪的不满和自己作为追随儒者君子之道的情怀。说自己只所以治业起宅自娱,是“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以思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而已,又说:“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这不过是普通为农的生计而已。说道自娱,不过是“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推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箕。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又说自己“幸有馀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怪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进而认为孙会宗与自己“道不同,不相为谋”,并说孙是到了安定这个昆戎旧壤,因为那里的习俗贪鄙,孙也是受到了污染,让孙好自为之。大有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味道,其慷慨激昂之气溢于言外。宣帝得知杨恽此事及《报会宗书》,严加追查,杨恽被斩,妻子被流放到酒泉,其亲朋好友多人被牵连问责贬谪。

由杨恽的《报会宗书》想到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司马迁在书中抒发了因李陵投降上书,招武帝宫刑之事及其写史记的悲愤之情,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杨恽少小在母亲教导下读太史公传和春秋大义,先人遗训早己入其灵魂,其受儒家圣学慷慨悲壮之气的影响自然是很深的。其《报会宗书》有与《报任安书》的文脉相传的家风,如将两者认真比较一下其作者心境与行文风格亦有相似之处。

因此,杨恽在汉宣帝时是一个具有秦人之风的受儒家思想影响颇深而有节概的人。他既尊皇权又维护皇权,又有自己做人的标准。处困而自救,逢逆而自娱,亦农亦贾,善治产业,自得其乐,颇有古君子“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之风标。但杨恽的结局比他的外祖司马迁更悲惨,自己被腰斩,妻子也被流放到偏远的大西北酒泉。

宣帝本是长期流落在民间饱受艰辛之苦的皇子,意外登上大位。他喜欢忠臣和亲近之人,但也多疑猜忌,这本是中国历来帝王中常见的。杨恽是一个硬汉子,甚有气节,在从政期间颇为清廉,也算是个为官干净的人。但导致杨恽获罪的不是因为他有才能能清廉,而是他对手下太严苛为人太多算计(好探知他人的阴事)而引起众怒并得罪宣帝亲近的小人。被废为庶人的杨恽并未没取官场失败的教训,依然我行我素,做为一介草民,竟然农商尽能,日子过得很富足,还酒歌自娱。那些曾被杨恽得罪的人必定为在皇上的耳边说他不思悔改、怨谤欺君。皇上一想,你一个被罪草民竟敢在我朝如此潇洒自乐,妄称君子节概,岂不是折我圣上的面子,损我没家的皇威,恨的宣帝牙都咬崩了,这时再有小人落井下石,一言即可致其于死地。

中国几千年,皇帝是知道大多读书人的缺点的:以儒为荣,标榜圣人,贪禄惜命。可读书人大多数不了解皇上,登堂入仕则常常以直谏劝皇上尊祖上而法圣王,多数人为此丢官舍命。结果皇上还是照样,因为每个皇上内心都认为自己就是圣皇,就是儒生们要膜拜的圣人。杨恽以司马氏之后,称节慨而行,以儒教立命,自然也逃不出与其外祖相似的悲惨命运。但节慨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的,否则,中国人就少了血性、血气和正气,无节慨则无大义,无大义则无为族群为国家牺牲赴难者,国家则难立于世界。

半湖居主

2024.4.30于广州

杨恽何以有节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