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子女是否“败家”,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作者:艺境

家庭一代更比一代强,就会出现兴家子。家庭一代更比一代弱,就会出现败家子。

没有人希望家庭出现败家子,那败家子为什么会出现呢?原因有三。要么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要么个人选择自甘堕落,要么是天生的使命。

一般来说,孩子是否败家,在他们小的时候,已经注定了。

子女是否“败家”,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1、家庭气数走到尽头,就会出现败家子。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不论这个家族多强大,只要它逐渐走向衰败,就会诞生出一大堆的败家子。

秦始皇千古一帝,但他所生的儿子,要么性格懦弱,要么坐吃山空,要么各种折腾,以至于始皇帝驾崩后,嬴胡亥继位,短短三年,就败光了秦国的基业。

隋文帝杨坚一代英主,结束南北朝的混乱,很有作为,但他的儿子,要么不懂事,要么乱搞事,以至于杨坚死后,杨广上位,很快就将隋朝的家底挥霍殆尽。

不论是始皇帝的嬴氏家族,还是隋文帝的杨氏家族,走到了“盛极而衰”的阶段,自然就会出现败家的孩子。

气数这种东西,看似玄乎,其实就是“春夏秋冬”的自然规律。有春夏旺盛发展的时候,自然就有秋冬凋零寂灭的时候。

子女是否“败家”,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2、有些孩子的使命,其实是来讨债的。

民间有一个说法,有的孩子是来找父母报恩的,而有的孩子是来找父母讨债的。

报恩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兴家子,而讨债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败家子。不论是报恩,还是讨债,都涉及到孩子本身的使命。

明朝中期有两兄弟,朱祁镇和朱祁钰,他们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宣宗死后,朱祁镇继位,史称明英宗。他做了一件大事,土木堡一战,输光了前几代人的家底,连自己都被俘虏了。

在关键的时候,朱祁钰上位,史称明代宗。自土木堡一战大败后,蒙古瓦剌的兵锋直指京师,幸亏朱祁钰主张死守京师,才保住了朱家的基业。

明宣宗朱瞻基的这两个儿子,一个败光了朱家的基业,一个挽救了朱家的基业。可谓是讨债和报恩的典型例子。

子女是否“败家”,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3、父母宠溺孩子,孩子就容易败家。

谈完了气数和使命的问题,那我们就来谈谈“家庭教育”的问题。要知道,还有一部分的败家子,是父母宠溺出来的。

父母是创一代,吃了很多苦,但也赚了一些钱,就不愿孩子去受苦,而让孩子在温室当中成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

一个孩子,从小就没吃过苦,也不知道人间疾苦,更没有“一饭一粥来之不易”的观念,那他就会大手大脚花钱,根本不会珍惜父母的家底。

随着创一代的父母离开,富二代的孩子,要么到处骄奢淫逸,要么到处花钱如流水,要么各种创业,要么被人欺骗,终究保不住父母的家底。

宠溺孩子,不让孩子经受生活的磨砺,那他们就缺乏“守成”的本事。试想,德不配位,或者说德不配财,不就必惹灾殃了吗?

子女是否“败家”,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4、孩子没赚过钱,就不会感恩父母的付出。

赚过钱的人,跟没有赚过钱的人,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

举一个例子。一个衣食无忧的年轻人,在他读大学的时候,他会觉得,开几十上百万的车才有面子,要年薪百万才有本事。

等这个年轻人出了社会,被生活毒打了,那他才发现,普通人一年能赚十万就很优秀了,靠自己的本事,要想开几十上百万的车,还真不容易。

没赚过钱,就不会珍惜父母的钱财。赚过钱,知道生活的艰难,那他就会变得节俭。这就是所谓的“事非经过不知难”。

有些事,父母不让孩子去经历,孩子就不知道生活的真相。不知道真相的他们,就容易犯糊涂,觉得事事都很容易。

如此,他们不就容易成为败家子,而到处碰钉子了吗?所以说,父母再有钱,也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赚钱。至少,要去感知人间疾苦。

子女是否“败家”,在他们小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

5、跟狐朋狗友走太近,容易成为败家子。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靠近谁,那你就会沾染谁的气息,而学到谁的一套。靠近君子,就会学到君子的一套,成为君子。靠近小人,就会学到小人的一套,成为小人。

孩子跟一堆狐朋狗友天天鬼混,那他就会沉溺于花天酒地,或者骄奢淫逸的生活当中,从而逐渐堕落,扭曲了原本正常的价值观。

为什么会有“孟母三迁”一说?就是因为孟母希望给孟轲找一个不错的环境,让儿子可以塑造端正的价值观,成长为一个君子。

要想避免孩子成为败家子,就尽量不要让他们接触狐朋狗友。人呐,好起来艰难,而坏起来,就特别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