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面对沙俄的步步紧逼,清廷为何不敢一战?穆拉维约夫:玩的是心态

作者:江湖小晓生

近代造成中国土地损失最多的一个列强,自然就是沙俄。单纯被沙俄割走的土地,就有151万平方公里,此外间接被沙俄分出去的土地,还有180多万平方公里。因此有超过33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因为沙俄而损失掉的。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那可是30多个江苏省大小的土地。不过我们仔细研究整个割地的过程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即便沙俄做得再过分,清朝还是不敢与之一战,甚至还要与之称兄道弟,妄图结为联盟,这是怎么回事呢?

面对沙俄的步步紧逼,清廷为何不敢一战?穆拉维约夫:玩的是心态

瑷珲条约,穆拉维约夫赌奕山胆小

这是近代史上对中国造成伤害最大的一个不平等条约,因为这份条约直接让沙俄割走了清朝超过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还弄出了40万平方公里的中俄共管地。

等于说,只用了一份条约,就让10个江苏省大小的地盘,从中国领土,变成了俄国领土,你上哪儿说理去?

更关键的是,这份条约的签订背景是双方压根没动手,穆拉维约夫只是吓唬了一下奕山,奕山就直接签约了。

虽说奕山是黑龙江将军,但割地这事儿就算他签约了也无效。但沙俄不管这些,他们非说这份条约合理合法,一点讲道理的想法都没有。

当时穆拉维约夫担任东西伯利亚总督,他看1858年英法联军正忙着对付清朝,所以趁机威胁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这份条约。

奕山一开始也很义正言辞,直接搬出了《尼布楚条约》,表示双方是以外兴安岭为界,为何又要私自毁约?

穆拉维约夫压根不给奕山反驳的机会,将划界草案扔给奕山,让他限期给出回复,否则后果自负。

奕山最初也没当回事,结果穆拉维约夫在黑龙江对岸放了一夜炮,就把奕山给镇住了,第二天便签了这份条约。所以说整个过程中,双方压根就没开战,玩的就是心态。

面对沙俄的步步紧逼,清廷为何不敢一战?穆拉维约夫:玩的是心态

中俄北京条约,伊格纳季耶夫向英法借势

有了《瑷珲条约》,沙俄心里就有底了,至少60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到手了。但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升级,沙俄又觉得不满足了。

因为他们始终希望在东方得到一个天然良港,最好有大量沿海地区。而乌苏里江以东这40多万平方公里,只是中俄共管的土地,那哪成啊?

于是乎,沙俄的驻华公使伊格纳季耶夫,便再次和清廷玩起了心态。他表面上以调停人的身份前来调停战争,实际上呢?则是不断拱火。

伊格纳季耶夫让人去天津大沽口炮台视察了一番后,将这里的布防图直接送给了英法联军。英法联军打下天津后,伊格纳季耶夫又怂恿他们进军京城。

正是有了英法联军进军京城这事儿,所以沙俄才能无底线地向清廷提出各种要求。清廷直接被吓唬到了,所以才与沙俄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正式将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割让给了沙俄。

这次割地,清朝同样没有和沙俄打任何一仗,完全是沙俄准确无误地接住了英法联军带来的泼天富贵。

面对沙俄的步步紧逼,清廷为何不敢一战?穆拉维约夫:玩的是心态

里瓦几亚条约,威逼利诱崇厚

1864年,沙俄与清廷又签订了《勘分西北界约记》,这次倒不是一仗没打,双方到底还是打了一段时间的伊犁塔城之战。不过,这完全是沙俄入侵,清朝当地军队被动防御的战争,同样不是清朝对沙俄大规模出兵。

这份条约将中国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都割让给了沙俄。对中国来说自然是损失巨大。

到了1871年,沙俄又派人占领了伊犁全境,那伤害就更大了,毕竟纵观整个西域,伊犁是为数不多能大规模产粮的地区。

那清廷自然要找沙俄要个说法,沙俄笑嘻嘻地表示,只要清朝能从阿古柏手里收复新疆,那他们就归还伊犁。

在沙俄眼里,不敢亮剑的清朝,根本不可能花那么大代价出塞收复新疆。为此,沙俄认为他们吃定伊犁了。

万没想到,左宗棠居然在1877年到1878年完成了收复新疆的壮举。这下沙俄百口莫辩,只能归还伊犁了。

可他们并不情愿啊,于是等清廷的代表崇厚来了以后,沙俄一边好酒好菜招待,一边则语言威胁,最终迫使崇厚在没有得到清廷的允许的前提下,就和沙俄私下签订了《里瓦几亚条约》。

这份条约直接将伊犁绝大多数地盘,都割让给了沙俄,甚至塔城部分地区也被割让给了沙俄。双方同样没动手,沙俄便想要吃下这么大一块肥肉,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面对沙俄的步步紧逼,清廷为何不敢一战?穆拉维约夫:玩的是心态

伊犁条约,恭亲王奕䜣认怂

得知崇厚签订的条约后,清廷高层骂声一片。为此,清廷又派出了曾纪泽前去谈判。可沙俄手里已经有一份有利于他们的条约了,他们自然不肯更改,所以压根不见曾纪泽。

左宗棠得知以后,立刻抬棺入疆,扬言要武力收复伊犁,而且已经做好了战斗的准备。关键时刻沙俄认怂了,开始与曾纪泽谈判,答应把特克斯河流域还给清朝,但依旧要割走外西北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按照左宗棠的性格,肯定不会答应这份不平等条约,但恭亲王奕䜣此时却认怂了。奕䜣的理由是,沙俄如此霸道蛮横,如果不尽快答应他们的请求,说不定他们会要更多。就这么着,便有了1881年的《伊犁条约》。

面对沙俄的步步紧逼,清廷为何不敢一战?穆拉维约夫:玩的是心态

两次鸦片战争把清廷给打怕了

清廷之所以这么怂,无非是因为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清廷尝到了西方列强的威力,自认为沙俄和英法应该没什么区别,都是西方列强,应该战斗力差不多。

但实际上真的如此吗?我看未必。比如说1862年到1864年的伊犁塔城之战中,清军的表现就可圈可点,而沙俄则一直没能攻克伊犁和塔城,可就双方实力差距不是很大。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清廷首次知道了西方列强的厉害之处,但并未完全被吓倒。毕竟英法联军并没有攻入京城,清朝高层没有真切地感受到危机感。

第二次鸦片战争算是真的把清廷给打疼了,原本英法联军打下天津以后,是不打算进军京城的,双方甚至已经签订了《天津条约》,那为啥后来又进京城了呢?主要就是因为沙俄。

沙俄太了解清廷的心理了,所以他们知道攻入京城会给清廷造成多大的震撼,因此一个劲儿地怂恿英法联军进攻京城。

英法联军打下了京城,清廷高层真真切切意识到了危机,自然就啥条件都肯答应了。不得不说,最懂清廷的还得是沙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