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鲁山段店窑

作者:考古研史

鲁山县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伏牛山东麓,地居淮河水系的沙河上游。鲁山县历史悠久,西汉置鲁阳县,属南阳郡。元魏太和十八年(494 年),改为荆州治所,又为广州治所。西魏后期罢广州为鲁州。隋大业初年废鲁州为鲁县。唐贞观元年(627 年)改称鲁山县,隶属汝州,宋、金、元、明、清因之。1949年隶属许昌专区,1983 年改属平顶山市。段店瓷窑遗址位于鲁山县城以北10 千米的梁洼镇段店村,这里北距宝丰县清凉寺汝窑址约15 千米,当地民谣有“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似已描述出昔时瓷业的繁荣景象。段店瓷窑遗址面积约77 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5 米,文化遗物非常丰富。经过北京故宫博物院和河南省文物部门多次调查,并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于1990 年小面积发掘,证明该窑址始烧于唐,历经宋金,延续至元代,烧制瓷器历时数百年之久。鲁山段店窑烧制时间长,制瓷水平高,遗物丰富,品种齐全,其产品分别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和大英博物馆等地,在大陆古代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0 年段店瓷窑遗址被确定为河南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1

鲁山段店窑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陈万里首先发现的,李辉柄、李知宴、冯先铭、叶喆民、赵青云、梅国建和冯志刚等先后进行过实地调查。1950 年故宫博物院陈万里考察汝窑,实地调查了临汝、宝丰、鲁山三县9 处瓷窑址,其中就有鲁山段店窑址。他在段店窑址采集的瓷片标本,主要有白釉、白釉划花、白地黑花、黑釉和酱釉残片等。1977 年,故宫博物院李辉柄、李知宴等再次实地调查了鲁山段店窑址,共采集有黑釉、钧釉、青釉、白釉、酱釉瓷器和三彩釉陶等残片,其中黑釉花斑残片30 多件,器类为缸、罐、壶、瓶、拍鼓等,基本弄清了该窑生产的品种和特征,解开了鲁山拍鼓和“花瓷”之谜。故宫博物院冯先铭、叶喆民、冯小琦等也先后于1977、1984 和2005 年调查段店窑址,采集的产品标本主要有唐代花瓷,宋元白瓷、白釉绿彩、珍珠地划花、白釉点彩、白地黑花、青釉印花、黑釉、钧釉瓷器及三彩陶器等,认为“白釉复线划花装饰在其他瓷窑比较少见,三彩枕及浮雕莲瓣纹炉都富有鲁山窑特色” 。

1986 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赵青云等再赴鲁山段店窑址调查,采集到许多基本完整或可以复原的器物,对段店窑的烧造品种和产品特征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次采集的遗物有花釉、黑釉、青釉、白釉、酱釉、钧釉瓷器和三彩釉陶等,其中白釉瓷器器表装饰丰富,有珍珠地划花、剔刻花、红绿彩和白地黑花等。少量印花青瓷与带紫红斑的钧瓷,其烧造技术、釉色、印花技法和窑变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当为段店窑的高档产品。推断该窑址创烧于初唐,兴盛于宋金,至元代衰落,是一处重要的民间制瓷窑场。

平顶山学院梅国建多年来致力于鲁山花瓷的研究与复烧,他在段店窑址采集的瓷片标本,尤其是窑具、模具及与制瓷相关的工具等十分丰富,为再现和复原段店窑的烧造工艺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在釉料加工方面,收集有石碾、碾轮、石杵、石臼,研磨臼和杵。在成型方面,有瓷质荡箍、陶拍,用于制作碗盘内花纹的内模和浮雕人物动物装饰的外范等;既有制作虎形枕的大型范,也有制作棋子的小型范。装烧瓷器的匣钵,从小到大有十多种;匣钵下的支垫具,从大到小也有多达20 种以上;窑室测温工具有测温柱、火照及试釉器等,不一而足。在由他筹建的平顶山学院陶瓷工艺展室,有1 件段店窑白釉珍珠地划花梅瓶残次品的外面,遍体包裹一层厚薄均匀的草拌泥,可知烧制这类瓶不是套以匣钵,而是包以草拌泥入窑烧成,使人耳目一新。

鲁山县段店窑文化研究所冯志刚是个有心人,长期以来痴迷于段店窑瓷器收藏,他征集到的段店窑产品既全又精,基本涵盖了上述段店窑生产的所有品类。他与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的任志录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合作出版了《鲁山段店窑》“唐代部分”瓷器,为了解唐代段店窑生产面貌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其后,将陆续刊出宋、金、元代瓷器,令人期待。他收藏的几件宋金纪年器非常重要,其中有元符三年“元本赵家”花瓶、政和三年“元本赵家”梅瓶等,为同类型白釉划花瓷器提供了一个断代的标尺。他收藏的一批宋金素烧器,据说集中出土于一个灰坑,比较完整的器形有圈足洗、平底盘、三足炉和玉壶春瓶等,应是继宝丰清凉寺汝窑瓷器之后,采用二次烧制工艺烧造精品瓷器的又一见证。

02

1990 年10-12 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孙新民领队,郭木森、陈彦堂等参加,首次对鲁山段店瓷窑址进行了科学的考古发掘,虽然发掘面积只有200平方米,但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收获。

一是对该窑址的分布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段店窑址主要分布在沙河的支流大浪河的西岸台地上,段店村直接叠压在窑址上。我们分别在段店村南、中、北部布方发掘,从出土遗物判断:段店村委会以南区域为唐代堆积;村委会以北的村庄区域,其下为宋金时期堆积;村庄以北主要为元代烧造区。

二是揭示了该窑址的文化堆积及烧造年代。从发掘情况看,该窑址的文化堆积厚2 米以上,大致可分为5-6 层,分属于唐、宋、金、元四个时期。唐代是该窑址的创烧时期,主要有黑釉和花釉瓷。宋金时期生产规模扩大,烧制品种丰富,主要产品有青釉、白釉、黑釉和三彩制品等。青釉瓷发现有少量满釉支烧的器物,釉呈纯正的天青或青绿色,釉质莹润,造型规整,与汝窑瓷器的制作工艺相同。白釉瓷器器表装饰繁多,有珍珠地划花、红绿彩和白地黑花等。元代该窑址继续烧造,但生产品种减少,多见钧釉和白地黑花瓷,不少白釉碗内底部绘有草叶纹或墨书文字款。这次发掘出土的花釉执壶、拍鼓、三足盘,天青釉洗、钧釉凹足盘,白地黑花盖碗和鱼纹盆等器形,皆制作精致,是该窑址有代表性的产品。

三是发现宋代炕房、窑炉和澄泥池等与制瓷相关遗迹。炕房内残留有两个方形柱础石和炉渣铺垫的地面,地面下保存有比较完整的砖砌火道,火道东西长达17 米,在东端作环形弯道与窑炉相连。窑炉砖砌,由工作坑和燃烧室等组成,工作坑内还遗留有烧煤痕迹。澄泥池平面略呈方形,是在土坑内用残匣钵或石块垒砌四壁。

03

通过历年来对于鲁山段店窑址的调查与小面积发掘,我们有以下四点初步认识。

一是明晰了鲁山段店窑的制瓷历史和产品特征。

唐代是该窑址的创烧时期,产品有黑釉和花釉瓷,一般施釉较厚,釉色不甚纯净。花釉瓷常见碗、盘、瓶、罐、执壶和拍鼓等器形,其中拍鼓也分有大、中、小等多种不同型号。

北宋时期制瓷品种丰富,产品以白釉、青釉瓷为主,还有黑釉、酱釉瓷和三彩制品。器形有碗、盘、盂、洗、盆、罐、执壶、灯、炉、瓶、枕等。白釉瓷装饰方法丰富,有白釉绿彩、白釉点彩、白釉划花、白釉剔花、白釉黑口边等。如在白釉碗口部、炉沿面施以绿色条带,白釉罐肩部以多个褐点组成三角形,白釉钵器表剔刻竖线条呈柳斗状,白釉瓶腹部和枕面上以篦划复线组成水波纹等。白釉珍珠地划花分为红色地和褐色地两种,常见于枕和瓶类器,主题花纹以花卉和吉祥文字为多,也有鹿纹等装饰。叶喆民曾在段店窑址采集到1 件刻有“元本赵家”四字的白釉珍珠地划花瓶残片,与现藏于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大英博物馆)的“家国永安”铭白釉珍珠地划花枕有异曲同工之妙,该枕右侧刻文是“元本冶底赵家枕永记”,左侧刻文为“熙宁四年三月十九日画”,两者的“元本赵家”字体似出自一人之手。青釉瓷以碗、盘、钵为主,多为豆青釉印花,主要有水波游鱼、云鹤纹、菊瓣纹和缠枝花卉等。北宋时期的三彩制品也颇有特色,色彩艳丽,器形多样,主要有三彩划花盆、莲瓣贴花炉、花卉纹枕和孩儿枕等。

鲁山段店窑

白釉珍珠地划花枕

金代以青釉、钧釉和黑釉瓷为主,也有白地黑花瓷、绞釉瓷、红绿彩和三彩制品等。青釉瓷器多在器内或器表刻以花卉装饰,构图比较舒朗,也有的器表施以竖线或柳斗纹。钧釉瓷器釉质莹润,有的满釉支烧,制作精致,器表多施以红斑装饰。黑釉瓷器以盏、碗、盘、罐、瓶为常见,其中黑釉盏制作精致,器表满布油滴、兔毫或酱斑装饰。黑釉罐上的凸线纹,分为满布器表和两个或三个线条一组,还有呈网格纹装饰的,在其他窑址不见。

元代生产品种减少,主要为钧釉瓷和白地黑花瓷器。钧窑瓷器胎质粗松,器表施半釉,红斑色彩变得暗淡。白地黑花瓷器装饰主要有草叶纹、花卉纹、鱼纹和文字款等,在不少白釉碗、盆内底部和盖碗器表绘有草叶纹,有的碗、盘内底部和器盖草书有文字款。罐表主题纹饰往往先对称绘以开光,在开光内再填以花卉或草叶纹。在白釉盆底中部绘一条游动的鱼纹,鱼纹两侧各绘一株水草,构图舒朗,富有地方特色。

二是确定了史料中唐代“鲁山花瓷”拍鼓的产地。花瓷即花釉瓷器,系采用洒彩或立粉堆线法在黑釉上加施带蓝色的釉料,经高温窑变后,呈现天蓝色或月白色的块状彩斑。这些彩斑有的排列规则,有的随意加上几点,大胆泼辣,变化莫测,具有典雅明快的自然美感。河南地区烧制花釉瓷器的窑口,主要有鲁山县

段店窑、郏县黄道窑、内乡县大窑店窑和禹州市下白峪窑等。因20 世纪60 年代首先在郏县黄道窑发现花釉瓷标本,有学者曾一度认为花釉瓷就是黄道窑的产品,实际上唐代生产花釉瓷的窑口很多,其中鲁山县段店窑的花釉瓷质量最好。这里的花瓷,主要是在黑釉、黄釉、茶叶末釉上再点缀天蓝色或月白色的斑点装饰,也有的是在黑釉上再满洒一层月白色釉,常见于瓶、罐、盘、碗、执壶和拍鼓等器形。唐人南卓《羯鼓录》中有“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的记载,表明鲁山产的花瓷拍鼓在当时颇有名气。在段店窑址中发现的黑釉斑点纹拍鼓,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分为大、中、小不同的型号,从而印证了《羯鼓录》的有关记载,也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1 件唐黑釉斑点纹拍鼓找到了产地。

鲁山段店窑

花釉拍鼓

三是发现了该窑址生产天青釉瓷器的有关线索。1990 年度的考古发掘虽然面积较小,还是在宋代地层中出土了20 余块汝瓷残片,经拼对后为1 件天青釉浅腹圈足洗,洗为满釉裹足支烧,圈足内遗有3 枚支烧痕。因为只此1 件,所以当时我们怀疑是宝丰清凉寺汝窑的产品。

近几年,在鲁山段店窑被盗挖出的瓷片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与汝窑瓷器类似的天青釉瓷片。尽管所见瓷片碎小,但可辨器形有洗、盘、碗、钵等。鲁山段店窑与宝丰清凉寺窑南北相距仅10 余千米,在北宋时同属汝州管辖,具有相同的地理环境条件,而且唐代已开始烧制瓷器。叶喆民曾于1987 年再次调查汝窑时,“在鲁山文化馆所藏段店窑址所出残器中,有一件粉青釉‘裹底支烧’的槐式方斗杯残片,用30 倍放大镜观察其釉内气泡同样‘寥若晨星’的典型汝窑特征。虽然也属于‘吉光片羽.’,但如联想当年在宝丰清凉寺所得一片汝窑天青釉残片,竟然成为今日寻找汝窑窑址的重要线索一事,则恐对其重要意义同样不可忽视。” 就目前掌握的线索看,鲁山段店窑也有可能生产类似汝窑瓷器。

鲁山段店窑

段店窑采集天青釉瓷片

四是对于段店窑产品销售与流通区域有了一定的了解。段店村隶属梁洼镇,梁洼镇古称桃花店。这里地处宛洛古道上,是古代洛阳至南阳之间的交通要道,段店窑产品可以从这里走陆路南下和北上。1955 年在方城县官庄村曾出土1 件白釉珍珠地划花梅瓶,腹部主题花纹为大朵卷枝牡丹,肩部和腹部分别刻以覆、仰莲瓣纹,应是鲁山段店窑产品。方城县隶属南阳市,官庄村也距宛洛古道不远。洛阳博物馆现藏有1 件白釉珍珠地划花“齐寿”铭枕,与鲁山县一山之隔的洛阳市栾川县也曾于1961 年出土1 件白釉珍珠地划花“福德”铭枕,两枕正面枕墙上均饰以剔地卷枝菊花纹,与上述不列颠博物院(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家国永安”铭枕枕墙花纹如出一辙,也应为鲁山段店窑所产。

段店窑址位于大浪河畔,大浪河向东南汇入沙河,水上交通十分便利,段店窑产品也可以走水路向东部销售。1980 年平顶山郊区北渡乡苗侯村唐天宝十三年(754 年)刘某墓随葬1 件花釉荷叶形三足洗和1991 年鲁山县辛集乡出土1 件花釉双耳罐,两者出土地点皆位于沙河的北岸上。近年来,文物部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相继发掘的鲁山县杨南遗址和叶县文集遗址,也都地处沙河上游,均出土有一些鲁山段店窑陶瓷器。

2010 年4—11 月,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鲁山县磙子营乡杨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示一处以汉代和宋金元时期为主的古代村落遗址。计发掘面积4500 平方米,发现并清理灰坑、灰沟、灶坑、墓葬、水井、房址、窑址、路基等遗迹500 余处,出土完整或可复原的瓷、陶、铁、铜、石、骨、银等各类器物800 余件。尤其是宋元陶瓷器数量较大,种类繁多,有白瓷、黑瓷、青瓷、钧瓷、白地黑花、酱釉瓷和三彩陶器等,大多为鲁山段店窑产品,展示了宋元时期一般村落居民的日常生活面貌。其中,还发现有3 件汝窑瓷片,器形分别为碗和洗,也应为鲁山段店窑产品。

鲁山段店窑

鲁山杨南遗址出土汝瓷碗、洗

文集遗址位于叶县常村乡文集村。2006-2008 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连续三年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2000 平方米,发现唐宋金元时期房基、道路、水井、窖藏坑、灰坑、灰池等遗迹,出土遗物1500 余件,应是一处较大规模的集镇遗存。遗物中以瓷器为大宗,大都是日常生活用器皿,也有绞胎球、瓷俑和玩具等。从釉色看有白、黑、青、酱、钧釉和三彩等,以装饰可以分为白釉珍珠地划花、白釉剔刻花、白釉点彩、白地黑花、白釉黑口边、白釉红绿彩、黑釉白口边、黑釉凸线、黑釉油滴、黑釉酱彩、青釉印花、青釉刻花、钧釉银扣、绿釉划花等。这批陶瓷器中,唐三彩、精美的青釉和钧釉瓷器,应为巩义黄冶窑、宝丰清凉寺窑、汝州张公巷窑、汝州东沟窑等河南中部窑口;其余瓷器以鲁山段店窑产品居多。另在宋代地层中还出土了数件汝窑瓷器残片,瓷片碎小不能复原,釉色天青,满釉支烧。

本文由孙莉、柴丽丽摘编自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等编著 《鲁山段店窑遗珍》之“前言”。内容略有删节、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