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时报圆桌丨7位智库学者详解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点

作者:中国经济时报
时报圆桌丨7位智库学者详解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时报圆桌丨7位智库学者详解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点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决定7月在北京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以及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如何深入理解和把握大陆宏观经济形势?怎样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如何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应当怎样壮大“耐心资本”?围绕此次会议相关话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相关领域智库专家学者为您解读。

时报圆桌丨7位智库学者详解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点

范鹏辉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外资所所长

张立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杨振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温彬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

李春顶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

徐晓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部中心研究室副主任

蓝庆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释放“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的明确政策信号关键词一:形势研判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鼓足干劲抓经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张立群: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了分析判断,指出高质量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同时也指出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这表明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仍处在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既要坚定信心,鼓足勇气,也要脚踏实地、狠抓落实。要按照会议要求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尽快克服市场引导的需求收缩态势,着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

温彬:此次会议指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相比,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未再使用“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际循环存在干扰”等表述,这意味着会议认为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在近期已有所改观,但有效需求、企业经营、风险化解、国内大循环以及外部环境仍构成经济持续回升的诸多挑战。随后的政策和重点工作上都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李春顶:虽然面临着较好经济形势,但仍然面临着诸多的外部的挑战。挑战之一来自外循环,由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外需仍然在处于恢复之中,大陆外贸短期之内仍然面临着较多风险,再加上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对于全球贸易的影响,带来了外部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挑战之二来自内循环,正如此次会议所指出的,当前经济形势仍面临“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等困难。此次会议提出近期的政策措施和长期的政策措施,近期更多的是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领域持续发力,来促进国内市场需求,以发掘内循环这个动力。从长期来看,会议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我们下一步和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发力点。

徐晓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对于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确保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重要保障。这意味着在经济工作中要把握好“时度效”,既要保持经济量的增长、质的高效,又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并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可以在为市场注入活力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确保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指导思想。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的发展要求,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全面贯彻落实这些理念,各领域推进发展都不掉队,才能实现经济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举措之一。这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内大循环等方面的工作。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增强国内市场的内生动力、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是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关键所在。这意味着在发展经济中既要抓住有利时机有利条件,又不能因为经济初步回升向好就放松警惕,放慢发展的步伐,要时刻绷紧“经济发展”这根弦。

时报圆桌丨7位智库学者详解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点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将是更全面性、更深层次的改革关键词二:改革开放

会议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杨振:此次会议更重要的是强调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一是会议突出强调了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强调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可以看出,在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发展大局中,全面深化改革有了新定位。全面深化改革是破解当前发展难题、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迈出新的重大步伐,就不可能完成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也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就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根本动力,确保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可以预期的是,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全面深化改革,也将是更全面性、更深层次的改革。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要求来看,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对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也将是前所未有的。

二是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政策导向来看,大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也进入了新阶段。总体来看,大陆已由以开放倒逼改革进入以改革促进开放的新阶段。此次会议还特别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这无疑会进一步稳定民营企业发展预期,为民营企业系统性“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同时,会议强调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进一步稳定外资和外贸,用好超大规模中国市场优势,也是稳定全球供应体系、为稳定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关键。

张立群:此次会议突出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对大陆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所处的阶段性特征作出了明确判断。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中心任务,团结一心、攻坚克难,顶住内外压力、克服突出困难,加快发展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全面加快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会议决定在今年7月份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扩大开放作出全面安排和部署。这必将是大陆改革开放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会议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也必将对当前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为高效更加坚实的体制机制保障。

范鹏辉:此次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外资的角度要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当前,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大陆利用外资呈现规模放缓、质效提升的新特点。大陆引资综合优势不断增强,为外资的稳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全球产业链重塑的新浪潮中,大陆不断强化的引资新优势及其协同效应日益显现。得益于大陆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庞大且无可取代的市场规模、完善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不断释放的人才红利等优势,大陆依然是全球最佳的投资目的地之一。在全球科技与工业革命的新浪潮推动下,新兴产业、创新技术和新型业态层出不穷。大陆正努力推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外资企业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入落实稳外资政策、优化营商环境等举措,外资在扩大开放中也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蓝庆新:会议强调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当前改革开放进入到深水区,面对复杂多变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需要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拓展国际开放空间,注重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改革创新优势和产业集成配套优势,营造国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探寻贸易新增长点,高水平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保持中国制造和中国建造竞争优势,拓展中国服务影响力。

壮大“耐心资本”,提升资本市场对新质生产力支持力度关键词三:新质生产力

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温彬:此次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有两个关键点。

一是“因地制宜”。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已经特别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近期在重庆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之所以反复强调这一点,就是避免一哄而上等情况出现。

二是“耐心资本”。这是“耐心资本”首次出现在中央层面的表述中,但其并不是一个新提法。2023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论述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时,就表示要“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2023年年底中国证监会在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也曾表示要“引导投资机构强化逆周期布局,壮大耐心资本”。此处的“耐心资本”,应是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中长期投资资金,主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

徐晓明: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的核心任务,这需要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同时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社会治理等工作,注重绿色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质量保护的良性互动。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推动高水平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互促共进。

时报圆桌丨7位智库学者详解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点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谷 云

时报圆桌丨7位智库学者详解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点
时报圆桌丨7位智库学者详解中央政治局会议要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