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作者:社会新声浪

“城门通街每有杂戏,倡辈相聚,或用枪剑或弹或棒,而拳法脚法手势头势种种作抵角之戏。”

清朝时期从朝鲜出使清廷的官员曾经撰写过一本书名曰《燕行录》,其中讲述了众多他在中华大地上所见所闻,其中专门有一篇讲述的是关于中国传统杂技。

谈及国粹,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便是京剧和麻将,实际上杂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无论是宫廷贵胄,还是街头巷尾,皆有杂技艺人们的身影。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杂技是一种以体能与技巧为主的表演艺术,《阮尚书年谱第一序》中有记载:“公远识驾乎隋唐,杂技通乎任尹。”杂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已经约有2000年的历史,同时因为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故而现在的杂技同过去也可称得上是焕然一新,现在大陆国内还有着许多专门的杂技剧团。

而在杂技这一门艺术行当中,有一个人的大名那是如雷贯耳,几乎没有哪个杂技艺术家不知道他的姓名,他便是有着“鬼手王”称号的王保合先生。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八大怪”世家

杂技这一门艺术在古代时便已十分受人欢迎,无论是平头百姓还是官家贵人,他们平素的娱乐项目之一便是看杂技艺人们独特且神奇的表演。

而在京城中,有着一群表演的内容非常奇妙古怪的艺人们,他们已经完全超越了普通的杂技技巧,几乎是以摧残自己身体的方式来完成一些寻常人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动作,因此,他们便有了一个专门的名号“八大怪”。

独特往往能招来更多的目光和关注。“八大怪”们费尽心思练就一身本领,自然不甘愿仅用于自己这一生,他们也往往会将自己的技艺倾数传给后人,于是这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逐渐“八大怪”便成了一个传承的世家,每一代人都以能够学到上辈的本事成为杂技艺人为己任。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古语云:“三教九流。”而杂技艺人正属下九流中的末等,虽有奇特本领,但在街头巷尾表演时,还是看围观之人的心情,若是表演得好便多些赏钱,若是表演砸了可能这一天下来颗粒无收。

正是因为社会地位的低下,故而“八大怪”虽然一代一代传承,却也逐渐在历史的洪流中被冲淡,四散分离,凑不齐八家了。

而今日所要谈论的“鬼手王”王保合,正是还存在的“八大怪”世家之一王家的传人。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童年艰辛

1944年,王保合出生于在吴桥县王家,这便注定了他与旁人截然不同的命运。王家作为还尚存的“八大怪”世家之一,在当地称得上赫赫有名。

王保合的爷爷王玉林曾经被人称呼为“卸索大王”,而卸索指的便是通过极为柔软的骨关节收缩身体,从而达到无论是什么样的绳索和链子都锁不住这位“北京八大怪之一”,这样的卸索功夫,若是按照现在说法倒有几分像是武侠小说中神秘奇妙的“缩骨功”。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王玉林身为“八大怪”传人之一,在自己儿子王福寿出生后,便将一身本事传授给儿子。这样的卸索功夫需要从小练起,且为了追求骨头能够灵活移位故而练习时要吃很多苦,因此王福寿童年时过得十分艰难。

出生在这样的世家,子孙后代似乎已经丧失了其他谋生的可能,只能一辈一辈守着祖宗留下来的本事过活。

在孙子王保合出生后,王玉林便又将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孙子的身上。在王保合6岁时,王玉林便开始训练他。为了令身体足够柔软有韧性,王保合经常被泡在药桶中,甚至要被爷爷故意施压导致骨折,因为小孩的骨头较大人而言要软一些,经常保持骨折的状态更有利于维持身体的柔软。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世上的一切成功都有其代价。王玉林是个严厉的老师,一旦王保合没有练习好,王玉林便会对其打骂,甚至不准吃饭。

反反复复的身躯之痛日复一日地施加在这样一个稚嫩的孩子身上,却显得尤为残酷。就在别的小朋友开心快乐地玩耍吃冰棍的时候,王保合却只能渴望地看一眼窗外明媚的阳光,然后继续练习着自己的动作。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出神入化的技术

在爷爷王玉林的严格要求下,王保合也同样将王玉林的一身绝学全部学会了,除了卸索以外,还有“深喉纫针术”、“水流星”以及“飞叉”等等,他开始像自己的爷爷和父亲一样,在天桥上以卖艺为生。

当人群聚集在天桥上,为王保合奇妙的杂技表演而惊叹鼓掌时,过去与现在的时光好似便在此刻重合,未有一丝改变。

在机缘巧合下,1999年王保合受邀前往香港表演,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香港,连当时的香港首富董建华都为王保合写下八字赞誉:“三仙归洞,五指诡奇。”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这八个字之中,所谓“三仙归洞”便是一个奇技的名称,道具仅仅三个碗和两个小球。王保合将三个碗倒扣于桌上,他仅仅需要随手一指,那么小球便会出现在他所指的碗中。

这个技艺听起来几乎是匪夷所思,球如何能凭空变进倒扣在桌上的碗里呢?但王保合不仅做到了,而且游刃有余,当时甚至有人怀疑这其中有造假的成分在。就此,央视还专门请来王保合先生,请他在三台摄像机下表演“三仙归洞”,势必要抓住其中的破绽。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三台摄像头几乎360度无死角的拍摄下,王保合也丝毫不慌,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表演。而在录下来的视频中,哪怕是慢放数倍,依旧无法找到任何作假的成分存在,仅仅是王保合依靠着自己灵活的双手,以极快的手法将球放进碗中。在拍摄时,王保合已经年满76岁,可他的手法却依旧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毫无拖泥带水。

经此验证后,无人再敢质疑王保合的技艺,甚至他还被国家文物部授予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称号。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拒绝收徒

如今,在杂技行业中,王保合先生称得上是技艺最高超之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仍然精神抖擞,还经常出席表演,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却从未收过任何徒弟,也未将自己的一身技艺教给任何人。身为“八大怪”世家传人之一,他却似乎不打算再将身上的本事传承下去,这究竟是为何呢?

曾经也有人这样问过王保合,他只是淡淡地说道:“时代不同了。”过去和现在确实已完全不同,曾经遍布小街小巷的杂技艺人们都已经不在,唯有杂技剧团中还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或许对于王保合而言,现在所有的名誉和称赞都抵不过童年时学习杂技的艰难痛苦,他已经不再希望有孩子会过一个如此不幸福的童年。

王保合不再打算收徒,而他身上的技艺便要随着某一天他的逝去而彻底失传,也许会惋惜中国传统文化中曾经重要的一部分最终遗落在历史尘埃中,但也不禁感叹王保合先生是如此仁慈善良,他已不忍心再去伤害原本天真无邪的孩子,让另一个无辜的人再过一遍他曾经痛苦过的日子。

缩骨功唯一传人王保合,宁愿失传也不收徒弟,感叹:世道早就变了

小结:

《燕行录》中言杂技为“山高水长阁灯戏记”。这一项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的文化,随着时代的变化也逐渐显露了不一样的面貌。

王保合先生依凭着自己的这一技之长,在杂技艺术行业达到了极高的地位,也收获了一生的掌声和赞叹。

像这样充满着魅力的文化若是就这样迷失在历史中,那将是何等可惜的一件事,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孕育,是如此深厚,品类繁多,希望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传统文化,不要再让这些明珠最终埋入尘埃中再也不见其光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