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作者:柳絮忆史

前言

1927年,朱老总率领的八百人的队伍缺粮少弹,还面临国民党军队的追杀。关键时刻,朱老总想到前方不远处驻扎的正是自己两个结拜兄弟的队伍。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尽管双方革命立场不同,他还是写信向其求援,然而他们的反应却令人大吃一惊!

两个兄弟到底是什么反应?朱老总又是如何化解眼前困境?

关键时刻装聋作哑

1927年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与中央失去联系,人数越打越少,后有追兵,前路不明。

朱老总率众人不停辗转来到湖南边境时只剩800来人,马上就要入冬了,粮食棉衣、武器弹药都没有着落,部队随时都有被击溃或者解散的可能。

可以说这是中国革命最黑暗的时刻之一,如果朱老总这支队伍上不了井冈山会师,很可能就不会点燃燎原的星火。

绝望之际,朱老总忽然想到一个人,前方防区恰好就是自己昔日拜把子兄弟杨如轩的地盘。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他喜出望外,当即去信一封寻求帮助,希望能得到物资补充。

杨如轩,国军第9军27师师长,他与朱老总是云南讲武堂同学,两人同窗时期就志趣相投,交情匪浅。

朱老总曾在杨如轩军装照上题词:“百战余生者,群才可撑天”。

两人毕业后一起参加了九重起义、护国运动等,杨如轩不仅是朱老总的手下,还成为其结义兄弟,感情自然没得说。

然而,自从1922年唐继尧杀回云南,顾品珍战死后,朱老总与杨如轩便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杨如轩去广州投奔孙中山,朱老总开始重新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奔赴上海加入共产党。

却不料因为旧军队出身遭到陈独秀的拒绝,朱老总倒也不气馁,直接远渡重洋去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寻找真理。

期间,他在周恩来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对外依旧是国民党员。

1926年,朱老总回国后参加北伐,又和原滇军部队的兄弟们重逢了。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朱老总赴任南昌公安局局长时,还是由杨如轩负责护送的,看在过往的情分上,朱老总曾在南昌起义之前写信邀请杨如轩一起搞革命。

杨如轩当时没有回信,而这一次面对朱老总的求助,依然不作回复,朱老总一颗心沉到谷底。

当下清党运动愈演愈烈,杨如轩选择自保其实无可厚非。

长叹一声,朱老总继续率队上路,只是走到半途,却惊喜地发现一路上竟然没有遇到国民党军队阻拦。

杨如轩没有雪中送炭,但也不会落井下石,特地把部队调走,好让朱老总带兵离开。

就这样,起义部队畅通无阻地走过杨如轩防区,可是补给问题一日不解决,部队还是危在旦夕。

峰回路转,朱老总一筹莫展之际,突然看到一张旧报纸,上面的内容让他顿时振奋起来。

原来,他另一个好兄弟范石生正驻扎在郴州!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范石生

范石生乃国民革命军16军军长,颇受孙中山器重,在打击陈炯明时立下大功。

朱老总又再次写信向范石生求援,这一回,他觉得大有希望。

南昌起义之前,中央就曾往范石生部队里安插进去了党组织,此人是有合作的政治基础的。

果不其然,十天后就有了回信,范石生的联络官亲自前来,热情邀请朱老总率部前去驻地。

陈毅担心这恐怕是一场鸿门宴,劝道:“这事不能充壳子,这么多年没见,哪晓得他的变化呢?”

朱老总还是很了解范石生的为人,对此胸有成竹,果然如他所料,起义部队去了驻地,得到了范石生的极大尊重和包容。

范石生鼎力相助

根据朱老总与范石生的商议,范用“收编”的方式,让起义部队隐藏在16军中休整,朱老总则化名王楷担总参议。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起义部队以范石生部为掩护,但绝不放弃原则,仍然可以独立活动不受任何束缚,甚至搞革命活动,如去仁化打土豪,杀地主恶霸。

更难得的是,范石生还按一个团的兵力,给批了两个月的武器、弹药、粮食、被装等物资。

朱老总率队离开时,又得到几万元现洋路费和一个师的军械物资。

要知道,军阀混战年代,对任何一个军人来讲最重要的资源就是武器装备。

范石生为何如此尽心尽力地帮朱老总呢?

不排除有增强队伍实力,与其他军阀对抗的考量,但若非私人交情过硬,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步。

范石生虽然站在国民党立场,但他也是个爱国志士,在给朱老总的回信中写道 :

“春城一别,匆匆数载。胸怀救国救民大志,远渡重洋,寻求兴邦救国之道。而南昌一举,世人瞩目,弟感佩良深。”

当年朱老总在滇军当旅长时,每个月有差不多一千五百元大洋, 这工资可以说十分富裕了,而他却毅然抛下个人名利参加革命。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南昌起义后,哪怕只剩八百人,他仍不改初衷,用自己强大的意志凝聚了这支起义队伍。

当范石生在看到衣衫褴褛的朱老总,他心中涌起由衷的敬佩。

另一方面,范石生对孙中山忠心耿耿,孙中山去世后,他与蒋介石、黄绍竑、何键等人结怨颇深,并不认同其理念,因此不断受到打压排挤,被派到湘粤赣边界。

比起以权谋私、独裁专制的蒋介石,他更看重德才兼备的朱老总。

两人告别时,范石生写了一封信给他,提到

“孰能一之(统一天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最后胜利是你们的,现在我是爱莫能助”。

至于范石生为什么没有随朱老总一起投身革命,应该是放不下自己这支打出来的队伍。

在他看来只是为朱老总提供的小小的帮助,事实上真是雪中送炭,直接影响了后续整个中国革命的发展。

离开范石生防区后,朱老总便率部开展湘南暴动,打败许克祥,补充兵力,还缴获了迫击炮和大炮,一整个大丰收。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抵达井冈山时,朱老总麾下已经有一万人了,可以说是范石生帮他起了家,井冈山会师后,原本在党内地位并不高的朱老总才成为了“红军之父”。

如果没有范石生的义举,南昌起义后这硕果仅存的 800 人能在敌人的追击与物资短缺的情况下生存下来吗?

这800多人中可是走出了陈老总、林总、粟裕大将等重要将领,新中国的将星差一点就陨落在引兵井冈山的途中。

直到多年后,朱老总依然感慨:

“我这一辈子遇到最慷慨无私的援助,就只有范石生这一次。否则,很难说能剩下几个人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而据金一南将军的研究,如果朱老总的队伍没有上井冈山,那么毛主席在井冈山可能难以维持。

一方面毛主席的秋收起义部队人数更少,物资也较为匮乏。

另一方面毛主席那时没啥军事斗争经验,他的军事思想启蒙可以说是从朱老总开始的。

所以说,没有朱老总与毛主席的会师,很可能就不会有工农红军的诞生。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从中国革命历史来看,朱老总的贡献至关重要,而范石生对他的帮助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后来红军又去打郴州时,范石生一听说是朱老总带队,立即令守军停止抵抗,有两个连的官佐甚至主动集合,请朱老总亲自来缴械。

而像范石生这样真诚的相助还不是个例,朱老总的人缘简直好到超乎你的想象。

朱老总的好人缘

很多人不知道,朱老总之所以能参加南昌起义,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央看中了他的人脉。

当时江西一带的国民党军队高官,和朱老总或多或少都有些交情。

像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第9军军长金汉鼎、第3军军长王均、第3军第9师师长杨池生等等都是朱老总在讲武堂的同学。

他们一起训练、跟随蔡锷参加辛亥革命、并肩作战,形成了深厚的友谊。

这层关系帮了朱老总不少忙,“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朱培德冒险把朱老总接到了南昌,并给他任命要职。

即使察觉朱老总与贺老总、叶挺之间的反常举动,他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己还跟老蒋请假跑去疗养,把南昌要务全交给朱老总。

如果没有这一层便利,朱老总发动南昌起义不会那般容易。

南昌起义前,朱老总还曾动员金汉鼎一起搞革命,金汉鼎和他被誉为滇军“四大金刚”前二,二人交情深厚。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虽然金汉鼎当时选择了与朱老总不同的道路,却在后面奉命“剿匪”时多多放水。

两个老同学交手好几次,金汉鼎几乎次次“明打暗助”,气得老蒋免去其湘赣“剿匪”副总指挥,解除兵权。

用朱老总的话说,这便是利用个人关系建立统一战线、发展革命事业。

这一招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朱老总也使得得心应手,为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1938年,朱老总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在临汾抗日前线结识。

两人相谈甚欢,迅速建立起友谊,几乎每次见面都要促膝长谈很久,有时候一谈就是好几天。

而且认识不久,卫立煌就肯从他部下调 6 个团交给朱老总指挥。后来再拨7个师给朱老总和彭老总。

晋东南局势发生紧急情况时,卫立煌还主动提出让朱老总出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可见卫立煌有多信任朱老总。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当然,其他国民党将领是心里肯定有意见的,岂能让共产党来领导大部是国民党军的东路军,不过朱老总很快就用一场战役让他们心服口服。

1938年3月,响堂铺伏击战打响,朱老总把国民党将领请去实地观战。八路军两个小时击毙170多名日军,烧毁180多辆汽车,让他们叹为观止。

后来卫立煌还要求朱老总介绍安排一些共产党人到国民党部队工作,甚至是给自己给当秘书。

可以说卫立煌在整个抗战中的积极表现,离不开朱老总对他的影响,正是双方建立起了统一战线,形成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最好时期。

当然交情归交情,朱老总从不丧失革命立场,只要革命利益需要,他也会毫不留情地展开斗争。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朱老总跟滇军将领交手时从不留情,他亲自指挥“三打永新”战斗,击溃杨如轩3个团,后又指挥龙源口战斗大败杨池生。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当朋友可以出生入死,成为敌人那就白刃相向,这就是残酷的革命斗争,朱老总始终将革命利益置于首位。

刚强如他,内心也有柔情,晚年他回忆范石生比较多,从不忘当年之恩,他多次肯定范石生对中国革命的帮助,我党也将范石生视为朋友。

1939年,范石生辞职回乡,在昆明遭到蒋介石杀害,中央为其亲属送去了一笔抚恤金,这件事还是叫朱老总遗憾了一辈子。

参考资料:

中国新闻网:《揭秘:朱德与“拜把兄弟”为何刀枪相向?》2013年08月07日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赤男.朱德在南昌起义后的关键时刻[J].党史博览,2023,(03):11-21.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

党史纵横:《南昌起义后朱德危难中与范石生重逢》2013-06-01

朱老总率军经过两个结拜兄弟防区,一个装聋作哑,另一个两肋插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