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创新在哪里?他的辩证法讲了什么内容?

作者:小播读书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介绍法家思想家韩非子,前面我们介绍了法家思想的性恶论和天道观,论述了道、理、法的关系,韩非子从道家思想中找到了法家思想的哲学基础,也为法的正当性和真理性提供论证。

道是万物的本原,是万物存在的根本,理和法是道的显现,理和法都来自道。道是天道、理是事理,法是人法,道是统摄天地万物的规律和法则,理是具体事物的规则,法是人类社会的理,遵法就是遵道,遵法就是遵理。

道是永恒的,是理和法的根基和本原,而法是具体的变化的,由此,韩非子进一步提出了自己基于“法”的政治理念,如何按照“法”去治理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呢?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创新在哪里?他的辩证法讲了什么内容?

今天我们介绍三点:法后王、辩证法、明分使群。

首先,是打破固有的思想传统,这里韩非子继承和发扬了老师荀子的“法后王”思想,法后王对应的是法先王,也就是治国要因时而变,不要固守先王的思想和理念,韩非子在《五蠹dù》中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世异则事异等思想,都是告诉不要固守传统,这和当时的儒家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儒家思想主张法先王,效法先王的做法和治国理念,而韩非子继承了荀子的法后王的思想。

这里韩非子还用“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阐述了自己的思想,说宋国农夫耕田,遇到兔子撞到树上,其脖子撞折而死。农夫得兔,非常高兴,他就不再耕田,整天守在树旁,希望再得一只兔子。最终,农夫傻等好久也不得,被宋人耻笑。韩非子说,当今那些靠先王的理念治世的人,跟守株待兔没什么区别。

韩非子在书中对先王的赞美进行了抨击,他在《难一》篇中说,后人夸赞舜的贤明德行,就举例说舜所到之处,无不兴旺、平安祥和,但是韩非子说,这样夸赞舜,难道不是在否定尧吗?如果认为舜贤能,那么就否定了尧的明察。如果认为尧圣明;那么就否定了舜的贤能。所以,韩非子说,要么是批评尧的执政能力不行,要么是人们对舜过誉了,这两种情况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创新在哪里?他的辩证法讲了什么内容?

韩非子还举了著名的“矛盾”的例子,无坚不摧的矛,和无所不抵的盾是不可能同时成立的。矛盾之所以不能同时成立,是它们缺乏统一的标准,于是,韩非子提出了解决矛盾双方统一的办法,统一按照“法”的标准去衡量,这就是:“法令制于上,一断于法,王子犯法于民同罪。” 这就是:依法治国。韩非子说,实行法治就可以让天下的人不得不遵守法度,那么就不会产生这种自相矛盾的过错。掌握了法度,即便是平庸的君主也可以容易做到,要治理天下,为什么要放弃平庸的人都可以做到的方法,而去遵循尧、舜他们都很难做到的方法呢?韩非子通过“矛盾的辩证关系”来论证了“法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韩非子认为,之所以会产生矛盾,是因为矛和盾被错误地使用,矛盾不是不能共存,而是可以存在于不同的地方。韩非子举例说,冰块和炭火不能放到同一个容器中,严寒和炎热不可能在同一个季节中,如果君主听从了相互矛盾的学说,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事物各有其理,把正确的人放到正确的位置,才能发挥潜力。

在具体的国家治理上,韩非子继承了荀子的“明分使群”的思想。《荀子·富国》篇说:“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穷者患也,争者祸也。救患除祸,则莫若明分使群矣。”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人们的欲求相同,但欲多而物寡,社会的物资不能满足人的欲求;如果人们之间没有尊卑贵贱的分别,就必然发生争夺,导致混乱。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就是“明分”,通过制定礼义,给人们规定出一定的“度量分界”,以调节人们的欲求,做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使人们各得其所,组成群体。他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能群”,即人能组织社会,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通过劳动分工提高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创新在哪里?他的辩证法讲了什么内容?

荀子从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提出了“名分使群”,通过定名分,社会成员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各得其所,各乐其生,通过隆礼重法来维持一个社会的秩序。韩非子继承了这个思想,他把社会发展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世。上古的人靠自然的供给而衣食满足,韩非子说,上古竞于道德,如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而徐偃王行仁义被楚所灭而丧国,因此,仁义用于古不可用于今,世异则事异。

而韩非子认为,当世不能靠德治,而要靠实力。在《韩非子·显学》篇中,他说,和自己势均力敌的国家的君主,即使喜爱我的道德准则,我也不能使他们进献贡品而向我称臣;边关以内的封侯,即使反对我的德行,我也一定能使他们拿着禽类的礼物来朝拜。所以力量强大,别人就会来朝拜;力量弱小,就要向别人朝拜;所以英明的君主致力于壮大自己的力量。在管教严厉的家庭中没有强横凶狠的奴仆,而在慈母的溺爱下反而会出败家子。这就是慈母多败儿,韩非子说,因此我知道,威严的权势可以用来禁止暴行,而德行的深厚不能够用来制止祸乱。在战国的乱世,德治不足以治世,而唯有通过法治基础上构建的权威才可以维持社会秩序。韩非子说:上古竞于道德、中古遂于智谋,而当今争于气力,用强力、实力和权力说话。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创新在哪里?他的辩证法讲了什么内容?

荀子的“明分使群”的思想,其实从孔子就提出,不过并没有详细论证,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很多人认为这是儒家思想在强调阶级观念,但其实是名家的“循名责实,名实相符”,君要像君那么做事,第一个君是名词,第二个君是动词,同样,君臣、父子都要按照各自的名分做事,这样整个社会才会井然有序,不至于产生混乱、矛盾和冲突。这其实也体现了明分使群的思想,这也体现了法家思想的“辩证统一”思想,不同个体的矛盾,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实现辩证统一。

韩非子认为,之所以有自相矛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的现象,就是因为没有统一的法度和准则,没有把事物放到合适的位置,而且,不同的时代,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理。在矛盾统一的思想上,韩非子吸收了道家老子的朴素辩证法,辩证法就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认识方法,事物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发展变化就是事物内在矛盾斗争的结果。旧矛盾消解,形成统一,又生发蕴含着新矛盾,新矛盾的对立斗争,促进事物的发展,形成新的统一,如此不断演变。

针对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性质,韩非子在《解老》篇中指出:“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 “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的概念,矛盾的双方是相互对立和相互否定的。

老子说:“大言稀声,大象无形”,从“无”的一面反观“有”,从“有”的一面反观“无”,有无相对,有无统一,通过矛盾、对立、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从而才能真实实现辩证统一和价值升华,这是韩非子对老子道家思想的诠释,并把这种思想运用到了社会实践和国家治理上,虽然法家思想后来走向了集权和专制,但在政治制度的设计上,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不可谓是一次巨大的突破和创新。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下一期内容,我们再进一步具体介绍,韩非子法家思想的核心:“法术势”究竟讲了什么,更多精彩内容,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