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谁在推动家电强制报废

作者:水木社
谁在推动家电强制报废

强制使用年限,意味着强制报废,大量性能良好的家电变成垃圾,这是财富浪费。

家电通常被视为耐用消费品,没坏就意味着能用,这样近乎常识的观念最近受到挑战。

最近,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执行理事长姜风撰文,指出许多消费者观念有错:不要认为家电没坏,就可以一直使用。家电和食品一样,也有“保质期”。很遗憾,我本人也在被批评之列。

找来原文阅读,发现并无曲解。文章主要内容是,超期服务的家电存在安全隐患、性能落后、不够环保、维修不便等问题。消费者要拥抱新电器,以旧换新的相关制度要跟进。

卑之无甚高论。所有人知道,消费者不买新家电,不是不喜欢,仅仅是因为:钱不够,没必要。

只要旧家电还能用,坏了还能修,就没有必要买新的——消费者自己会评估和决策,这种“劝说”很无谓。

真正值得关注的点是家电“保质期”:超期后真的不能再用吗?

草率的安全使用年限

姜风提到《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把这份文件拿出来一细读,让人想笑。

这份看起来很正式的文件,不是科研结论,更像是行业约定。起草人和单位是行业头部企业及其高管,家电协会参与其中。

8种家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燃气灶、油烟机、热水器、净水机和消毒柜)的安全使用年限,不是8年就是10年,标准很简陋。

起草者不知从何依据,先是规定某一种家电的最长时限,再由企业标注自家产品的最长使用时限。

可想而知,所有企业都不甘人后。最终,行业里的产品安全时限,其实都在同一条线。

实际生活中,不同家电品牌的质量水平,在不同地区、使用条件和不同人的保养,才是真正决定家电使用寿命的因素。脱离真实情况的标准和标注,并不具有参考性。

尽管行业规定了家电的安全使用年限,冰箱和空调是10年,洗衣机、热水器、吸油烟机为8年,商家宣传自家产品时,还是声称用十几年不成问题。业内并没把这个期限太当真。

这一套标准还声称,家电若不是由厂商指定的专业人员维修保养,则安全使用年限即告终止。

换句话说,消费自己找人修家电,安全使用年限即告终止,家电从此不再安全。

这当然荒谬透顶——市场上还有大量维修人员,他们什么都能修好。怎么就断言不安全?很明显,这是排斥厂家以外的维修市场,企图制造垄断。

该项标准如此任意,如何让人相信它有说服力。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怪象百出的“行业标准”,实际是行业卡特尔的产物。

所谓卡特尔,就是几家大企业制定一套行业标准,用以遏制潜在竞争对手。

现实条件下,企业在竞争压力下,还会继续发展,产品质量高于平均水平,这个标准于是形同虚设。

这套标准最大的用处是,作为宣传材料,鼓动消费者弃旧换新,最好换掉竞争对手产品,购买自家产品——每当这时,他们又宣传自家产品多么耐用,远超“安全期限”。

国家推行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时,这套标准更是被反复引用,成为促销宣传最好的说辞。

谁在推动这项政策?

公道地说,中国家电协会姜风的文章并未谈到“强制使用年限”“强制报废”。

不过,中国家电协会近些年一直推动这个潮流,《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名称就有误导嫌疑。超出安全使用期限,意味着不安全,谁还敢再用?

一些家电行业也在鼓动强制报废。今年两会,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就提出,应当尽快建立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的强制性标准,制定实施家电产品安全使用年限目录,建立家电产品追溯体系等。

既然是强制性标准,家电到期,就要强制报废;未做报废的家电,通过“产品追溯体系”追回。

无论是无偿追回、补贴追回,还是强制以旧换新,对消费者来说都一样:使用8年或10年的旧家电,不换也得换。商场和电商平台,也能从中获益。

2021年全国两会,苏宁电商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张近东建议,应当完善废旧家电回收机制。政府部门要牵头,联合上游制造厂商、中游零售企业、下游回收处理厂家,建立回收和拆解标准。

客单价极高的家电产品,向来是电商平台和线下卖场最重要的收入板块。消费者多买多换,他们求之不得;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销售渠道都能获得。

这些政策推动者建言建议,他们是出于公共福祉,还是出于行业的一己私利?我就不做断言。

但是,当一项政策是财政在补贴,消费者在买单,少数人获益,公众就有理由质疑。制定行业政策,不能变成利益集团圈地自肥的手段。

尊重消费者选择

家电用久了会出问题,这只是宏大粗浅的描述。具体到不同家电和千家万户,情况大不相同。

大多数只是没法使用,谈不上安全隐患;即使有安全隐患,也有先兆预警。不同品牌家电,不同的使用环境,状况差异也很大。消费者有足够能力评判,是否应该更换家电。

多数人的习惯,是把新家电用到旧,坏了能修就修。只有到修理养护的成本太高,高得不划算,才不再强留。每个家庭喜好不一,财务情况不同,他们做出不同的选择,应当受到尊重。

即使有人将完好的家电送入二手市场,迫不及待地购买新款,那也无可厚非——二手市场会让不应退休的家电找到合适的买家。通过这样的市场机制,家电实现了物尽其用。

强制使用年限,意味着强制报废,大量性能良好的家电变成垃圾,这是财富浪费。

现实生活中,这项制度也很难执行。每个家庭有多少旧家电,哪一年买的,有何凭据,这些不容易查清。在销售端口登记详情,很容易造成信息泄露。

最近有媒体报道,天津武清的社区网格员通过微信发表单,督促居民登记家用电器情况,便于推动大规模以旧换新。这样做成本很大,还有侵犯家庭隐私的嫌疑。

目前,这些还在“自愿登记”的范畴,将来会不会演变成强制?实在不好说。民众不愿交出旧家电,是上门强制收缴,还是直接罚款?这些都是侵权的萌芽。

当下的家电以旧换新,表面是政府助推、消费者自愿行动,实质是柔性手段,通过财政补贴,国家间接取缔旧家电。这项政策受到广泛欢迎,和主流经济学的错误有关。

很多人以为,加快家电产品升级换代,将促进工业增长,拉动经济增长。强行创造需求,这是常见的凯恩斯经济学错误。

看得见的后果是,家电行业蓬勃发展,产品销量迭创新高;看不见的后果是,尚能使用的家电报废,财富浪费;财政资金和民众储蓄原本可用于投资生产,却流向家电行业。

更长远的后果是,耗散民众财力,消磨了自主意识。民众换个家电不是考虑自身需求,而是依赖财政补贴。这是一个糟糕的倾向,行业不该往这个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