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两次星镜检查都很好,家长说“看到怼红光的,就很烦”

作者:眼科医生赵阳

我是赵小刀,我是一名眼科医生。

今年2月底,眼底活体细胞显微镜——星镜上市,灵儿和很多正在进行红光治疗的孩子,进行了检查。最近,部分孩子完成了第二次复查,有一位家长分享了2次星镜检查的结果:都挺好。

两次星镜检查都很好,家长说“看到怼红光的,就很烦”
两次星镜检查都很好,家长说“看到怼红光的,就很烦”

星镜——眼底活体细胞显微镜上市,能够直接观察到眼底细胞的细节,实现了以往仅在学术文献中才能见到的视锥细胞密度检测。以往眼底是否安全,是基于临床可以检测到的异常来设定的,现在有了星镜,我们可以在更加严苛的细胞层面来给出清晰的评价。

虽然我们基于临床实践和理论推算,早已清楚的知道,超大对向角的弥散漫透射红光眼底辐射量很小,没有烧伤眼底的可能,但并非所有的专业人士都具备相关的认知。部分缺乏实践经验的人,拍脑袋的表达“红光会损害眼底,只是现在观察不到”,使得很多家长心存疑虑,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耽误了很多孩子。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如星镜这样的眼底活体细胞显微镜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更直接、更精确地观察到眼底细胞的状况,有助于消除家长们对红光治疗安全性的顾虑。现在,如果有关于红光治疗的潜在风险出现,我们有了更精确的工具去观察和分析,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假设或推测。

对于那些反对红光治疗的人,星镜的出现意味着他们不能再仅凭主观臆断来质疑红光的安全性。医学决策和健康建议需要基于实证和科学证据,而像星镜这样的技术手段,再加上海量的临床实践观察,为此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因此,眼底安全的标准将变得更加明确。

这个孩子用的是老三样:红光、拉远镜和雾视屏。家长说,在其他群里天天遇到武断攻击红光的言论,很烦。他跟踪我的公众号3年,娃5岁就开始4L,今年已经7岁半了。

这家孩子是从灯光改造开始,8个月后上了雾视屏,然后再是红光和拉远镜。

他看我的科普看得很多,也钻得很深入。所以和很多其他家长不一样的是,孩子还有远视储备时就开始防控了。“之前用雾视屏,远视储备卡着2年没掉,可是眼轴增速快于生理生长(晶状体代偿很明显),所以就上红光了。”

两次星镜检查都很好,家长说“看到怼红光的,就很烦”

使用雾视屏之后,孩子远视储备一直保持得不错,但家长还是希望更严格地控制眼轴。他总结说,“我个人观点是还有远视储备的时候,雾视疗法很可能是晶状体代偿优先于眼轴控制”。

两次星镜检查都很好,家长说“看到怼红光的,就很烦”

他这么一总结,4L学霸无疑了。雾视治疗的特点,的确是先晶体,后眼轴,有时间依赖性,每天使用1小时大概可以加40~50分,雾视治疗没有红光治疗那么立竿见影,它起效缓慢,但是温和、持久,用的越久效果越好,很多家长形容说“后劲足,天花板高”。

家长不满足于维持远视储备,看着还在增长的眼轴就上了红光。用了7个月,眼轴就回退了(尚未近视的孩子退轴概率其实是比较低的)。看到现在的防控效果,家长放下心来。“按角膜曲率和眼轴计算,远视储备还在150度以上”,眼轴也控制下来了,从5岁时即将近视,拉回到相对正常的状态,星镜检查的对比也一切正常,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尚有远视储备时就使用红光,家长说,这是他基于长期跟进我的科普所做出的决定。对于妖魔化红光的言论,他感到愤懑和遗憾。

一些缺乏临床实践经验的医生声称红光治疗会照坏眼底,这种观点并非基于事实依据,更多的是源于对“激光”两个字的畏惧,临床上红光已经“去激光化”两年半了,超大对向角的红光,早就物理规避了激光的眼底风险,但还是有人在拿“激光”吓唬家长。其根本原因是认知不足,对红光的发展和参数缺乏了解,结果是耽误了很多孩子的防控。

两次星镜检查都很好,家长说“看到怼红光的,就很烦”

现在的红光是已经经过“保守化处理”的弥散漫透射的“去激光化”红光,在眼底不能聚集,有更加厚实的安全冗余,大家所担心的激光灼伤类的严重不良反应,已经可以完全规避。

两次星镜检查都很好,家长说“看到怼红光的,就很烦”

再加上星镜问世,用长期的观察明确了眼底650nm红光损伤的暴露量阈值:眼底的暴露量(RRE能量密度)达到2000 J/cm2,开始发生损伤,低于此则无损伤;传统红光能量密度为400 J/cm2;弥散漫透射红光能量密度为3 J/cm2,远远低于阙值。自此,红光治疗的安全性大白于天下。

两次星镜检查都很好,家长说“看到怼红光的,就很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星镜是最近很多家长感兴趣、咨询的检查,也是我建议大家去做的检查,这项检查预计在今年年底可以逐渐普及至省会城市。在眼底不聚集的弥散漫透射红光具有极高的眼底安全性。与其瞻前顾后思虑过多,不如借助“星镜”和OCT联合监测的力量,清晰准确地了解眼底状况,安心享受红光带来的红利。

我 是 赵 小 刀

我 是 一 名 眼 科 医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