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西域霸主突骑施,曾经是为唐朝阻止阿拉伯人东进的重要一环,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们却与唐朝反目成仇了。那么,这个突如其来的转变背后究竟隐藏了怎样的政治和军事因素?

为何曾经是同仇敌忾的两个势力最终走向了对立?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这个引人瞩目的历史事件,揭示其中的真相与内情。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突骑施崛起,西域新霸主诞生

这股动荡的暗流,终于催生了一股新的力量——突骑施部落。原本隶属西突厥五咄陆之一的突骑施,在首领乌质勒的带领下,迅速崛起并控制了碎叶等重镇。乌质勒有威望,诸部纷纷归附,帐落寝盛,遂置二十都督,分兵统领。

这种变化并非偶然。西突厥自贞观年间以来,就一直处于唐朝与吐蕃两大势力的争夺之中。双方都无力在西域投入大量兵力,使得西突厥各部陷入分裂无主的局面。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乌质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崛起的。他凭借自身的威望和军事实力,迅速整合了西突厥各部,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乌质勒的崛起,无疑是对唐朝在西域统治的一大挑战。作为西突厥的传统盟友,突骑施的独立性无疑让唐朝感到不安。但是,唐朝当时已经陷入内忧外患,无暇顾及西域局势的变化。

武则天最终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册封乌质勒之子娑葛为西突厥可汗。突骑施由此正式取代阿史那氏,成为西域新的霸主。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这一变化标志着西域格局的重大转折。阿史那氏虽然仍然保留着名义上的统治地位,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西突厥各部的控制。

突骑施的崛起,不仅打破了唐朝在西域的统治格局,也为未来的西域风云埋下了伏笔。这股新兴力量的崛起,必将对整个中亚地区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北庭都护府设置,唐朝加强西域控制

面对突骑施的崛起,唐朝决不甘心失去对西域的控制。武则天在长安二年(702年),在原金山都护府基础上设立北庭都护府,加强对天山北部地区的防务,并接管了原昆陵都护"押五咄陆部"的职责。

北庭都护府的设立,不仅是为了加强对天山北部地区的防务,更是为了接替原昆陵都护的职责,对西突厥旧部进行安抚。这说明,即便突骑施已经崛起,唐朝仍然没有放弃对西域的控制野心。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北庭都护府一经设立,便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安抚了西突厥旧部,还在714年击退了东突厥的西侵,使其退出西域。这无疑增强了唐朝在西域的实际控制力。此后,北庭都护府辖有碎叶镇,与突骑施遥遥相望,成为唐朝在西域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北庭都护府的设立并未能完全遏制突骑施的势力。乌质勒之后,突骑施首领娑葛仍然与唐朝对峙,最终迫使唐朝不得不承认其统治地位。这说明,即便唐朝在西域建立了行省,但对于突起的新势力,仍然难以完全掌控。

北庭都护府的设立,也是唐朝在西域加强控制的一次重要尝试。它不仅增强了唐朝在天山北部地区的军事实力,也试图通过安抚西突厥旧部来维系自己的影响力。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东突厥西侵,西域陷入动荡

就在突骑施与唐朝对峙之际,东突厥在默啜可汗的带领下,大举西侵天山北路。这无疑加剧了西域局势的动荡。

默啜可汗是东突厥复兴后的一位重要统治者。他在位期间,东突厥的势力一度达到极盛,成为唐朝的大患。默啜"负胜轻中国,有骄志",大举西侵,攻城掠地,势如破竹。

默啜的西侵正值突骑施娑葛刚刚击败阿史那忠节,稳固自己统治的时期。这使得西突厥十姓地区陷入了一片混乱。默啜乘机发兵,在711年大败突骑施,活捉了娑葛。这无疑是对突骑施的一记沉重打击。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唐朝面对东突厥的西侵,也不得不采取行动。开元初年,唐玄宗先后任命阿史那献为北庭都护,并赐予他统领西突厥部众的权力。这显然是唐朝试图借助阿史那氏的影响力,重新控制西域局势。

但是,这一计划并未如愿。突骑施新首领苏禄坚决反对,勾结大食、吐蕃,与唐军对峙。这再次表明,即便唐朝恢复了对阿史那氏的扶植,也难以完全掌控西域。

东突厥的西侵加剧了西域的动荡局势。这不仅打击了突骑施的实力,也使得唐朝在西域的控制力进一步下降。西域再次陷入了纷争之中,各方势力的角逐也愈演愈烈。这场风云变幻的局势,必将对整个中亚地区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苏禄崛起,巧妙周旋于诸强

在这一动荡时期,突骑施别部车鼻施啜出身的苏禄迅速崛起,纠集余众达20万人。开元五年(717年),苏禄勾结大食、吐蕃,图谋攻取四镇,与唐朝对抗。

苏禄的崛起,是对唐朝在西域统治的又一大挑战。作为突骑施的新首领,他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在诸强之间周旋。这使得他不仅能够巩固自己在西突厥的统治地位,还能够对唐朝构成有力的牵制。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唐玄宗面对苏禄的挑战,采取了一种微妙的态度。一方面,他不愿与突骑施正面冲突,因为这将消耗大量兵力,影响唐朝在其他战场的局势;另一方面,他也不愿完全放弃对西域的控制。于是,唐玄宗最终选择了让步,册封苏禄为忠顺可汗,承认其在西突厥的统治地位。

面对突骑施的强大实力,唐朝已经无力彻底推翻其统治。但是,唐朝也不愿意放弃对西域的影响力。因此,他们选择了一种折中的方式,通过册封苏禄的方式,维系与突骑施的臣属关系。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此后,苏禄在臣服唐朝的同时,又暗中与吐蕃、东突厥保持着联系,以精明的外交手段在各方势力间周旋。这无疑增强了他在西域的话语权和主导地位。唐朝虽然名义上掌控着苏禄,但实际上很难真正控制他的行动。

苏禄的崛起,标志着突骑施在西域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他不仅击败了唐朝扶植的阿史那氏,还能够灵活应对来自各方的压力。这种微妙的平衡,使得突骑施成为西域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极。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大食东侵,突骑施成抵御力量

在苏禄统一西突厥之际,大食帝国的东侵已成气候。这大大加剧了西域局势的复杂性。大食帝国自7世纪中叶开始,其势力迅速向东推进,先后征服了呼罗珊、吐火罗斯坦,并渡过阿姆河,进入河中地区。这使得大食与唐朝在西域的势力范围产生了交叉。

面对大食的东侵,中亚诸国纷纷向唐朝求援。但是,唐朝当时已经陷入内忧外患,无暇顾及西域局势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突骑施首领苏禄也成为了抵御大食的一支重要力量。

722年,唐朝以公主为妻嫁予苏禄,无疑是表达了与突骑施结盟的诚意。因为面对大食的威胁,唐朝需要突骑施这支强大的力量,来遏制阿拉伯人的东进。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中亚诸国也多次向唐朝求援,请求唐朝"敕下突厥施可汗,令救臣等"。可见,突骑施在当时已成为抵御大食的重要力量。唐朝与突骑施虽然存在矛盾,但在大食东侵的威胁下,双方不得不互相利用,维持一种暂时的、不稳定的臣属关系。

大食的东侵,使得唐朝不得不依靠突骑施这样的新兴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但是,唐朝与突骑施之间的矛盾并未完全消除,双方的关系也一直处于微妙的平衡之中。这种局势的变化,必将对整个中亚地区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结语

纵观唐代西域风云,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唐朝、突骑施、阿拉伯帝国三股力量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均势。

唐朝凭借在西域建立的行省,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突骑施则凭借实力,取代阿史那氏成为西域实际统治者;而大食则是一股不断东侵的新兴力量,对中亚地区构成了巨大威胁。

西域霸主突骑施:挡住阿拉伯人东进,为何就跟唐朝反目成仇了?

三足鼎立的格局,使得任何一方都无法完全主宰西域。唐朝与突骑施之间的关系就建立在这种力量暂时均衡的基础之上。一旦这种均衡被打破,双方的关系也将发生根本改变。

西域风云的剧情由此可见一斑。这片土地上的动荡与角力,注定将长期持续下去,直到有一股新的力量彻底改变现状。究竟会是谁,成为西域新的霸主,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纷争必将对整个中亚地区的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