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航天搜救队 | 创新赋能 科技强能 为神十八发射神十七返回保驾护航

作者:云上深夜快递

四月,春光潋滟,戈壁小城处处生机勃发,在春暖花开的艳丽风景中,中国航天也迎来了一个再启征程、再续荣光的关键时间节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搜救队作为保障航天员安全返回的最后一道屏障,全体搜救队员扎实开展岗位训练,静候航天英雄回家。

航天搜救队 | 创新赋能 科技强能 为神十八发射神十七返回保驾护航

01

信息化智能化搜救,

是航天搜救新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人机作为新型低空飞行装备,不仅可以覆盖着陆场广阔地域,远距离发现目标,还能对地面车辆无法到达的偏远或者地形险峻区域进行勘察,赋予了航天搜救新的能力增长极。

在东风着陆场边缘,薛俊岗正在带领搜救队员开展无人机目标识别训练。大家配合默契,严格按照无人机飞行规程进行操作,他们利用最短的时间精准锁定目标。

航天搜救队 | 创新赋能 科技强能 为神十八发射神十七返回保驾护航

薛俊岗表示:“在日常训练中,我们会结合操作手的能力素质开展模拟器、穿越机等训练,直到精准掌握每一个动作要领、每一个操作步骤,达到‘人机合一’的标准,并完成上岗考核后,才能定岗定位、参加任务。”

傍晚,一阵发动机的轰鸣声划破天际,直升机迎着晚霞在东风着陆场上空盘旋飞行。此时,穿梭在戈壁小道上的训练车卷起滚滚沙尘,如同覆盖在东风着陆场的一条金色绸带。

02

全域机动、全时搜救、全线畅通,

是航天搜救能力的重要选择。

轰鸣的机舱内孙汝金谨慎地操作着吊舱摇杆,他和同事们紧盯显示屏,生怕错过每一个可疑目标。

平时,他每天利用模拟器训练自己操作设备的稳定性。为了方便观察和报告,他把设备显示器划分为四个象限,并经常向经验丰富的同事“取经”,与他们探讨快速捕获目标的方法,交流如何稳定操作设备的办法。在岗位上,他沉着细心的素质得到了身边同事的一致好评!

航天搜救队 | 创新赋能 科技强能 为神十八发射神十七返回保驾护航

早在一个月前,韩世驹和孙汝金一起奔赴各自的岗位,开展设备调试。

作为指挥直升机与北京中心之间链路保障的重要一环,韩世驹最怕的就是在关键时刻通信链路出现故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通信一通,一通百通;通信不通,万事皆休!”

一旦卫通链路中断,意味着指挥机上的指挥员将失去与北京中心之间的电话、调度、图像等业务,轻则影响任务进程,重则关乎航天员生命安全。

航天搜救队 | 创新赋能 科技强能 为神十八发射神十七返回保驾护航

为此,通信分队人员利用有限的时间对机载通信设备进行加复装和检修检测,并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面整改。先后多次开展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设备调试,提高了人员操作水平,使人员与装备保持在最佳状态。

在全体通信分队人员的努力下,他们总结以往任务中的经验,从细节和薄弱环节入手,进一步优化设备状态,使图像、语音传输更加稳定畅通。

03

创新赋能、科技强能。

航天搜救队积极适应任务需求,瞄准建设世界一流航天搜救国家队这个目标,紧盯科技前沿,整合优势资源,用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为航天搜救任务赋能,为着陆场建设和发展助力。先后攻克了多项关键技术难题。

航天搜救队 | 创新赋能 科技强能 为神十八发射神十七返回保驾护航

在新上大中小各型号无人机的基础上,结合着陆场通信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自适应落点预报技术、测控技术,初步构建出智慧着陆场雏形。

同时,他们在无人车、机器狗等领域持续展开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无人自主智能技术精准高效、风险较低的特点,不断为搜救队员提供技术支持,提高现场处置效率,为航天搜救任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神舟十八号发射、

神舟十七号即将返回之际,

全体搜救队员立足本职岗位,

不断强化专业技能,

始终以建设一流航天搜救国家队为目标,

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用创新、智慧和汗水

守护航天员回家的路!

来源:大漠问天

云上深夜快递记者:唐嘉伟

编辑:王靖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