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金庸笔下那些直击心灵深处的佛偈

作者:文创贝

#以书之名#

金庸笔下那些直击心灵深处的佛偈

文/令狐少侠

有心皆苦,无心即乐。

读金庸小说,常常会因为一句话或一个台词而受到启发,让人恍然大悟,醍醐灌顶。

今天聊聊金庸笔下那些直击心灵深处的佛偈:

一、圆性与胡斐告别

袁紫衣和胡斐真心相爱,却有缘无分,自幼出家的她,法名“圆性”。最终与胡斐洒泪而别。

《飞狐外传》最后一回“恨无常”中:

「圆性含泪道:“胡大哥,不成的……我见到你是我命苦,不见你,我仍然命苦……”她跪倒在地,双手合什,轻念佛偈:

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

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

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

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念偈时泪如雨下,念毕,悄然上马,缓步西去。

胡斐牵过骆冰所赠的白马,快步追将上去,说道:“你骑了这马去吧。你身上有伤,还是……还是………”圆性摇摇头,纵马便行。

胡斐望着她背影,那八句佛偈,在耳际心头不住盘旋。

他身旁那匹白马望着圆性渐行渐远,不由得纵声悲嘶,不明白旧主人为什么竟不转过头来。」(《飞狐外传》)

这八句佛偈出自《妙色王求法偈》,用在这里,让人心头产生阵阵叹息。

仿佛在说,因为心中有了爱,才有了忧虑和恐慌;如果能放下爱,才能空空的来空空的去,没有忧虑和恐慌。

爱与不爱,都是“无常难得久”。

二、觉远圆寂

这段我在之前的文章有提到。《倚天屠龙记》中,觉远大师用大水桶挑着张君宝和郭襄逃离少林寺不久,他便在路上圆寂了。

无色禅师合十行礼,说偈道:“诸方无云翳,四面皆清明,微风吹香气,众山静无声。今日大欢喜,舍却危脆身。无嗔亦无忧,宁不当欣庆?”说罢,飘然而去。(《倚天屠龙记》)

大致可以理解为:佛教认为这个婆娑世界一切都是危脆的、假的,是不可靠的,所以得道的高僧在摆脱色身离开这个世界时,是无嗔无忧的,既入涅槃,很值得欣喜。

前四句写的是静谧、美好的自然环境,清新、旷达、无尘,后面四句写觉远圆寂时的心理感受,仿佛佛教里面说的“我空空的来,空空的去”。

三、令狐冲受伤,仪琳念《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

《笑傲江湖》中,令狐冲和田伯光“坐斗”之后受伤不轻,又被青城派的罗人杰刺了一剑,身受重伤。

后来辗转发展,恒山派的仪琳小师妹带他逃跑途中,伤情发作,仪琳念起经来:

「“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 ...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持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扭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凭断坏,即得解脱… ...”」(《笑傲江湖》)

令狐冲越听感觉越好笑,他认为如果念经有用,还学什么武功?

后来听仪琳念得虔诚,终于也被感动得心情激荡、热泪盈眶。

「“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蟒蛇及螟蝎,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遍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笑傲江湖》

仪琳给令狐冲念经的这个情节,似曾相识。

乍一想,仿佛小时候生病了,奶奶在家里的神像前给你求平安一样,愿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解救你,减轻你身上的痛苦... ...

四、《天龙八部》中的那些佛偈

1、乔峰上少林寺,看到铜镜上镌着四句经偈。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在我之前的文章中也有提到,这本是《金刚经》中的四句偈,金庸先生用到这里也许是暗示书中主人公们的命运都逃不过这四句偈。

一切因缘而起的世间法,都是梦幻泡影,如朝露、闪电之短暂。生而为人,不必执着于这些羁绊,而束缚了我们洒脱自在的本性。

2、“万物一般,众生平等。圣贤畜生,一视同仁。汉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

这是少林寺的智光大师给乔峰留下的一段话,用意大概是为了点化乔峰,识别忠奸善恶不能以民族不同而戴上有色眼镜,这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世界观。

3、「“我师父常说,佛祖传下的修证法门是戒、定、慧三学。《楞严经》云:‘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

... ...

倘若在比武,下棋之时能无胜败心,那便近道了。《法句经》有云:‘胜者自怨,负者自鄙。去胜负心,无诤自安。’”」

这是借虚竹之口说出来的佛偈,从戒、定、慧到去胜负心,佛门子弟习武本是为了“摄心”。

而大部分人习武之后,把胜负得失却看得越来越重,反而忘记了习武最初的目的。

4、虚竹微微一笑,说道:“相貌美丑,乃无始以来业报所聚,不但自己做不得主,连父母也做不得主。小僧貌丑,令前辈不快,这就告辞了。”

这是虚竹破了珍珑棋局之后,见到逍遥派无崖子说的话,无崖子说他太丑了,

虚竹用佛教的语言怼他。好像在说,我也不想长这样,由得了我吗?

不过话说回来,按照书中的描写,说他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的确丑了些。

5、虚竹念经道:“世人长迷,处处贪着,名之为求。禅师悟真,理与俗反,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三界皆苦,谁而得安?经曰:有求皆苦,无求乃乐。”

这是大师昙琳的《入道四行经》,金庸用在了天山童姥和虚竹的对话,童姥说虚竹太迂腐,这世界上强的欺侮人,弱的受人欺侮,想平安快乐,就得非做天下第一强者。

童姥笑道:“经云:有求皆苦,无求乃乐。你一心要遵守佛戒,那便是‘求’了,求而不得,心中便苦。须得安心无为,形随运转,佛戒能遵便遵,不能遵便不遵,那才叫做‘无求’,哈哈,哈哈,哈哈!”

结果最后天山童姥还是逼虚竹破了戒,童姥笑道:“率性而行,是谓真人,这才是个好小子呢。”

6、虚竹和段誉的对话

虚竹道:“段公子,佛家道万法都是一‘缘’字。经云‘诸法从缘生,诸法从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达摩祖师有言‘众生无我,苦乐随缘’,如有什么赏心乐事,那也是宿因所构,今方得之。缘尽还无,何喜之有?”段誉道:“是啊!‘得失随缘,心无增减’!

这个时候,虚竹和段誉都在经历情劫,虚竹在想“梦姑”,段誉在想王语嫣。

佛经都记得很熟悉,但是谁又能真正做到“得失随缘”呢?

7、忽听得左首随风飘来几句诵经念佛之声:“即心即佛,即佛即心,心明识佛,识佛明心,离心非佛,离佛非心... ...”

这是少林寺的扫地僧念的佛偈,大概是在说,修佛即是修心,灵台清明,内心澄澈方能识佛。

求佛离不开修心,但是圣心达到了也就不会执着于修佛的圆满了。

五、《鹿鼎记》中引用的佛偈

第二十三回“天生才士定多癖 君与此图皆可传”中,这会儿韦小宝是奉命在少林寺出家,法号晦明。

葛儿丹被韦小宝三言两语嘲讽得要动手,刚一出手就被少林晦聪大师化解了。

「韦小宝惊魂未定,晦聪转过头来,向他说道:“师弟,你定力当真高强,外逆横来,不见不理。《大宝积经》云:如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一会妄心才动,即被诸有刺伤。故经云:有心皆苦,无心即乐。师弟年纪轻轻,禅定修为,竟已达此「时时无心,刻刻不动』的极高境界,实是宿根深厚,大智大慧。

... ...

澄观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赞道金刚经有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晦明师叔已修到了这境界,他日自必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庸《鹿鼎记》)

“人在荆棘林,不动即刺不伤”,韦小宝实则是功夫太浅,根本没反应过来,来不及出手,并不是修为太高而不想动。

这段经文用在这里,让人从对经文的体会中忽又生出一些诙谐幽默。

“妄心不起,恒处寂灭之乐”,仿佛是说,世间的一切都是“念”造成的,不随便起心动念,就不会受到“刺伤”的痛苦,就不会受到内心的折磨。

人就是一团欲望,欲望越多,痛苦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