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黔南融媒关注瓮安农业产业发展

作者:新瓮安
黔南融媒关注瓮安农业产业发展
黔南融媒关注瓮安农业产业发展

4月24日,黔南州融媒体中心发布《【记者走基层】瓮安:让农业产业走进新时代 绿色 高质 可持续》文章,报道了近年来,瓮安县江界河镇铜锣村根据当地实况,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确立巩固改革烤烟、水稻、玉米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中药材、高粱等特色产业的思路,让农业产业绿色、高质、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助农增效、助民增收。

具体报道如下:

四月时节,走进瓮安县江界河镇铜锣村,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往上,梯田里成片的芍药花姹紫嫣红,镶嵌在绿叶之中,扮靓了连绵的山坡。山风起,缕缕浓郁幽香飘过。花海里,农户正抢抓农时,在地间管护除草。

黔南融媒关注瓮安农业产业发展

村民在芍药种植基地管护

自2021年铜锣村种植芍药以来,即将迎来首采。“时代在发展,我们已从烤烟价格2元一斤走进20元一斤的时代,旧的产业结构已明显跟不上时代要求,农业产业必须改革突破,寻找更好的发展路径,才能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江界河镇铜锣村党总支副书记毛永洪说。

铜锣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无工厂,农业人口占到全村总人口的70%左右。

对比铜锣村的产业清单:2020年种植烤烟1200亩,油菜500亩,高粱200亩,水稻350亩,玉米1500亩。2024年种植烤烟1000亩、油菜2000亩、高粱1200亩、水稻750亩、玉米4500亩、土豆500亩、芍药120亩、太子参100亩。

黔南融媒关注瓮安农业产业发展

村民管护中药材太子参

两年的清单对比显示,除了烤烟,其余产业种植面积都大幅增加,新增芍药、太子参、高粱、土豆等。数据的增减,源于铜锣村的农业产业新思路。

烤烟是瓮安“三大特色”产业之一。地处瓮安县江界河镇北面的铜锣村,农业发展在全镇排在前列,有多年种烤烟史。多年来,镇里持续邀请县、镇的农技专家到地里手把手对烤烟种植户开展一对一包保,提供烤烟和其他农业技术指导,提高产业种植效益。

“乡亲基本靠种烤烟为主的农业养家。”在铜锣村,烤烟种植户有100户左右,村民邓仕强家也曾在其中,他告诉记者,近年来,乡亲们发现土地长期种烤烟,烤烟易患病害,品质不佳,且农资残留对土地产生影响,不利于土地改种。由于土地与种植成本提高等原因,大家都打起退堂鼓。

黔南融媒关注瓮安农业产业发展

驻村干部向村民了解太子参长势

不仅如此,散户种植、规模小、产业不稳定……面对重重难题,铜锣村重新审视本村资源及优势,根据当地实况,在现有产业基础上确立巩固改革烤烟、水稻、玉米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中药材、高粱等特色产业的思路,让农业产业绿色、高质、可持续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助农增效、助民增收。

铜锣村海拔高、气温低,种植其他作物成熟晚,价格不占优势。因此,镇里发挥短效农作物的优势种植土豆,引进粮油企业在铜锣村发展高粱订单种植,油菜采收后采取轮种模式种植高粱,让有限的地产生更多效益,增加农户收益。在部分烤烟地轮种高粱和太子参,以交换土质。据统计,去年,铜锣村土豆平均亩产2800斤左右,每斤纯利润0.8元左右,高粱平均亩产450斤左右,每斤纯利润2.8元左右。前年,铜锣村被选为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

新的产业效益,激起村民斗志。

近年来,由于传统农业收益不多,村里多数年轻人外出务工,大片耕地闲置。村两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发展新产业、把这些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既保护耕地,也盘活了资源。”因此,铜锣村通过土地开垦,将耕地开发利用,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转包给种植大户和企业,增加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通过连片产业发展的方式,修建完善相应的产业路、灌溉设施,让小散远的劣地产出“黄金”效益。

黔南融媒关注瓮安农业产业发展

村民管护中药材太子参

“铜锣村是全镇海拔较高的村,气候温热,土壤透水性好,是天然的芍药种植地。”

看到村里的发展成效,让邓仕强有了积极性和信心,他通过在省内外多地学习,发现铜锣村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合种植芍药,2020年在这里承包下120亩土地进行种植。

“流转闲置土地种植芍药,不仅盘活闲置资源,村民也能通过流转土地和在基地务工,在原来基础上增加20%左右的收益,形成两笔收入,芍药种植过程中农资需要少,对土地影响小,一举多得。”毛永洪说。

如今,走在铜锣村,产业遍地成规模,昔日荒山披上彩衣,景更靓,民更富。毛永洪表示,村民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起初,村民想法固执,只坚持老产业路,宁愿让土地荒着也不愿试种新产业,怕担风险。

“乡亲的想法陈旧,但我们有一支年轻的村班子队伍,有新点子,我认为这也是我们产业新思路试验成功的秘诀之一。”在毛永洪看来,村干部是商户,村民是银行,村干部干事就是在建立征信,真正用心用情做有益村民的实事,用成绩说服村民,才能取得村民的信任,得到他们支持,人活起来了,村子才能真正活起来。

据了解,铜锣村班子队伍平均年龄在32岁左右。最初,班子队伍采取带出去学习的方式,带领全村党员、组长、致富带头人、产业大户等有带头力的村民,前往与铜锣村条件相似且农业改革、乡村基层治理等方面成功的邻村桂花村、山星村、沿江村等,实地参观学习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做法经验,回到当地向村民讲解,形成并带头支持全村发展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发挥带头人引领作用,形成全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村班子积极向上要政策,要资金,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打通产销关口,让产业发展这池“春水”活水不断。

“目前看来,成效明显,以前村民不团结、积极性不高,村里开群众会见不到几个村民,现在大家开会提前到,有事一起商量,还合力修通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产业路,抱团发展,让全村产业质与量有了突破,制约我们村发展的卡点打通了。”毛永洪说。

来源: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一审:商琴

二审:冉婷婷

三审:李永春

监制:王成义

黔南融媒关注瓮安农业产业发展
黔南融媒关注瓮安农业产业发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