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完善发展体系 优化激励机制|中车戚墅堰公司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

作者:江苏商报

实施三大工程,推出225项工作措施、312个量化指标;培育多能工136人、“双师型”人才46人;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等级晋升314人,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达60%以上;2464人次晋升岗位工资级别,747人次享受核心技能人才延期激励,核心技能人才的平均年收入是在岗员工的2.32倍;劳模创新工作室获评国家级2个,省部级3个。近年来,中车戚墅堰公司不断推动产改工作走深走实,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完善发展体系 优化激励机制|中车戚墅堰公司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

明方向、强协同,健全产改工作体系

党建引领促产改。构建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牵头、部门协同、车间实践、员工参与的推进体系,加强对产改的工作协调、任务推进和督办检查。公司工会牵头协同人力资源、规划与科技发展等职能部室打破壁垒、形成联动,构建起一条心抓落实、一盘棋抓推进的工作格局。

目标分解建制度。公司党委制定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产改工作目标责任分解表》,部署实施三大工程,推出225项工作措施、312个量化指标,将产改工作纳入公司党委巡察项点,形成方案有策划、责任有落实、整改有闭环的良性循环。

签订合同强保障。公司职代会上每年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召开集体协商会,推动将“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享受相关待遇、提高苦脏累险岗位和中夜班津贴、“名师带徒”津贴等内容写入集体合同,不断提升和保障技术工人各项待遇。

畅通道、提素质,强化产改工作内核

完善发展体系 优化激励机制|中车戚墅堰公司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
完善发展体系 优化激励机制|中车戚墅堰公司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

健全培养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开设“订单班”,建立适应公司产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修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管理办法》,进一步畅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产改试点以来,培育多能工136人、“双师型”人才46人。公司被评为江苏省“高技能人才培养有功单位奖”和“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全国劳模张忠荣获“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

健全评价体系。公司制定《核心人才选拔与管理办法》《技师评聘管理办法》等制度,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技能人才的工作特点,综合运用包含理论知识考试、技能操作考核、业绩评审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核心技能人才选拔、职业技能竞赛选拔、校企合作等多种考评方式,提高人才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健全发展体系。技能操作通道直接与公司现有的核心技能人才层级和职业技能等级对接,为技术工人绘制出清晰的“双轨道”员工发展路径。产改试点以来,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等级晋升314人,高级工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比达60%以上。健全劳务派遣用工转正机制,85名优秀劳务派遣人员被录用为正式员工。

建机制、强激励,激发产改工作活力

优化薪酬激励机制。根据《技能操作员工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绩效积分累计满20分,岗位工资晋升一级,促进员工努力创造高绩效的同时带动工资逐步增长。实施关键岗位津贴、授课津贴等,落实核心人才延期激励政策。产改试点以来,2464人次岗位工资级别获得晋升,747人次享受核心技能人才延期激励,核心技能人才的平均年收入是在岗员工的2.32倍,并保持平稳增长。

优化成果激励机制。在公司科技研发、管理创新、质量攻关立项中,专门设置“技术工人组”,激发技术工人创新创造热情。由技术工人领衔的科技项目在中车、公司科学技术奖项中多次获奖,该项工作作为产改典型案例被《工人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深化公司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广泛开展主题劳动竞赛,举办绝技绝活展示、“以员工姓名命名双创成果”评选,先进操作法成果发布会等活动,集中展示和推广应用技术工人总结实践的优秀创新成果。张忠攻关团队项目入选“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创新成果展”。

优化荣誉激励机制。完善先进典型评价机制,高标准选树“戚机工匠”“岗位技能带头人”等,在各级先进评选中,技术工人占比60%以上。加强与中央、地方主流媒体合作,大力传承弘扬优秀技术工人的精神品质。公司产改工作经验被《学习强国》《工人日报》等媒体宣传推介。高铁工匠陈士恩事迹编入《央企青年:强国复兴有我》一书。

创示范、树品牌,彰显产改工作价值

完善发展体系 优化激励机制|中车戚墅堰公司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
完善发展体系 优化激励机制|中车戚墅堰公司推动产改向纵深发展

发挥产改示范引领力。作为常州市产改试点单位,中车戚墅堰公司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产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牵头与常州地铁、常州机场、火车站开展“1+3”产改结对共建活动,坚持从改革工作联动、政治理论联学、职工队伍联建、创新攻关联合、职工文化联促五个方面,通过联合举办产改专题道德讲堂、师徒结对、座谈交流、交友联谊等形式,积极促进企业间业务互通、资源共享、成果共赢。

发挥劳模工匠榜样力。落实产业工人在群团组织兼职制度,全国劳模张忠兼任公司工会副主席。同时发挥劳模工匠的人才优势和工作室的资源优势,每年组织工作室签订攻关项目责任状,鼓励揭榜挂帅、协同攻关。创建跨地域、跨企业、跨专业的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推动工作室与哈尔滨、佳木斯机务段等开展结对共建活动。目前公司建成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中,获评国家级2个,省部级3个,中车及市级7个。张忠工作室创建经验视频在“技能强国”全国产业工人学习社区上线。潘德昌等人被聘任为常州市“工匠学院”首批客座讲师。张忠、鞠波等人积极参与“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发挥人文关爱暖实力。聚力打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以人为本的企业“大家庭”。组建拔河、健步行、气排球等多个文体协会,开展家年华、书法美术摄影展、运动会等文体活动。每年开展“送温暖”“金秋助学”等传统帮扶行动,加大普惠力度,提高员工体检和妇女病普查频次。深化“擦亮金名片、建设新小家”专项活动,建成“新小家”142个,新建女工之家、洗衣房、员工活动室等12个,在生产一线实施“净水工程”“暖水工程”,总计投入1000余万元。员工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有效增强。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重要工作。中车戚墅堰公司将持续加强产改工作,充分调动各方资源,全力打造一支站位高、素质优、技能强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为奋力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作出新的贡献。

供稿:吴文龙 袁金库

编辑:袁彪

审核:吴锋 顾军

校对:芮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