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末代皇帝溥仪晚年重新踏入紫禁城,面对眼前的一件展品,竟然直呼"这是夜壶"。旁边的专家们听到这番话,全都被吓得目瞪口呆,一时间无语凝噎。这位曾经的帝王怎么会将一件明摆着的花瓶称作"夜壶"?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溥仪这番离奇言行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和缘由?让我们一探究竟。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溥仪登基前的童年生活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清朝光绪年间,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人家,谁也没有想到,这个孩子的命运将会与皇家紧密相连。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当时的名字叫做爱新觉罗·亲贵。

溥仪出生于1906年,父亲是爱新觉罗·载泽,母亲是苏佳氏。载泽是当时的摄政王,地位仅次于皇帝,而苏佳氏则是慈禧太后的侄女。一出生,溥仪就拥有了极为殊荣的血统。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那个年代,皇室子嗣的延续是头等大事。光绪皇帝英年早逝,未留下任何嫡传子嗣。为了确保清朝江山万世不坠,慈禧太后不得不亲自挑选一位合适的皇储继承大统。

在皇族中,溥仪无疑是最佳人选。他不仅出身摄政王家族,母亲又是慈禧太后的亲侄女,血统纯正。更重要的是,溥仪出生时正值慈禧垂垂老矣,她希望能亲自抚养这位未来的皇储。

就这样,命运的巨轮开始向溥仪缓缓滚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慈禧太后下旨,将才出生不久的溥仪接入紫禁城,亲自抚养教育。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这一决定无疑是慈禧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她意识到自己年事已高,为了确保清朝的江山社稷万世不坠,必须尽早确定一位合适的继承人,并亲自将其培养成为一代明君。

然而,这个决定给溥仪的家人带来了巨大的震惊和悲伤。溥仪的母亲苏佳氏得知这个消息后,悲痛万分,几乎崩溃。她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亲生骨肉竟然要被生生带离自己的身边。

当时只有两岁的溥仪似乎也意识到了即将与母亲分离的命运,他哭闹不止,拼命抓住母亲的衣襟不愿离去。最终,还是在乳母王焦氏的劝说下,溥仪被带离了母亲的怀抱,踏上了通往紫禁城的漫漫征途。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就这样,溥仪开始了他在紫禁城中的全新生活。作为未来的皇储,他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呵护和照顾。然而,与此同时,他也失去了应有的亲情关爱,开始了一段与外界隔绝、只能依赖宫人侍从的特殊生活。

溥仪短暂的在位时期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因患肺病与世长辞,终年37岁。光绪帝无子,为确保皇统不绝,慈禧太后不得不将才两岁的溥仪过继给同治帝载淳,以便溥仪能够正统继承皇位。

同治帝载淳原本是光绪帝的嫡长子,1875年便已驾崩,当时只有19岁。为了给溥仪一个正统的皇位继承渠道,慈禧太后下旨,将溥仪过继给已故的载淳,成为他的"遗嗣"。

这一过继仪式在紫禁城中隆重举行。仪式当天,慈禧太后亲自主持,将溥仪抱上龙椅,宣布溥仪"即位"为帝。随后,溥仪被赐予"爱新觉罗·溥仪"的新名,意为"继承宗统"。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尽管如此,溥仪登基后的实权却是一钱不值。他只是一个年仅三岁的孩子,根本无法掌控朝政大权。实际上,朝政大权仍然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溥仪只是一个傀儡皇帝而已。

在溥仪名义上登基后,慈禧太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策——让已故的同治帝载淳从幕后操纵朝政。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尽管载淳早已驾崩多年,但慈禧太后依然让他名义上掌控实权。所有朝政大事,都要遵循载淳生前的遗训和旨意。而载淳的这些"遗训"和"旨意",自然都是出自慈禧太后之手。

通过这一巧妙安排,慈禧太后成功架空了溥仪的权力,同时也为自己的专制统治增添了一层合法性的外衣。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在这种情况下,溥仪作为一个年幼的皇帝,完全失去了实权。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在宫人太监的簇拥下,过着与外界隔绝的生活。

偶尔有些朝政大事需要他出面,也只是象征性地盖个玺印而已,真正的决策权全在慈禧太后手中。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溥仪被迫退位为止。

溥仪退位后的生活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后,全国各地响应革命的呼声,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武昌起义是由武昌新军领导的一次反对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起因是新军被剥夺了军饷,引发了他们的不满。在黄兴、李纯甫等人的领导下,新军们最终揭竿而起,占领了武昌市区。

这一事件犹如一声惊雷,震惊了全国。紧接着,各地响应革命的呼声,纷纷宣布独立,组建军政府。清朝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慈禧太后和溥仪都无计可施。最终,在袁世凯等人的游说下,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发布了著名的"钦命诏书",宣布退位。

就这样,清朝执政近三百年的皇朝统治宣告结束。六岁的溥仪成为了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执政皇帝。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退位后,溥仪一度被软禁在紫禁城内,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1924年,他被迫离开紫禁城,前往热河。1925年,溥仪又被迫离开热河,前往天津。

1945年抗战胜利后,溥仪被关押在了熙龙湾。1950年,他又被转移到了北京西郊的宛平县。在那里,溥仪开始了漫长的劳改生活。

起初,溥仪过着与从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需要自己动手做饭、洗衣等。他曾经抱怨说:"离开他们(太监侍从)我应该怎么生活,我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他们。"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为了帮助溥仪改掉旧习,管理所的工作人员专门安排了一名太监李国雄在一个月内教导溥仪生活自理。一开始,溥仪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常常出现衣服穿反、被子叠歪等笑话。

但是通过一个月的学习,溥仪终于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从此,他开始了在管理所劳动改造的新生活。这种生活一直持续到1959年,溥仪获得特赦离开管理所。

溥仪晚年重返紫禁城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1959年,溥仪获得特赦,结束了长达9年的劳改生活。从此,他开始了平民化的新生活。

尽管已经远离了皇室,但溥仪对紫禁城、对那段帝王生活的记忆却始终难以磨灭。他时常怀念儿时在宫中的点点滴滴,那些宫廷物件对他来说别有一番意义。

溥仪晚年重回故宫,对着花瓶说“夜壶”,一边的专家被吓得不说话

1963年,溥仪第一次以普通游客的身份,买票重返紫禁城。走过熟悉的宫门,看到曾经生活过的宫殿,溥仪的心中不免百感交集。

这座曾经的皇家园林,如今已经成为一处旅游景点,供游人参观。溥仪不得不像其他游客一样,买票入内,有序地参观每一处景点。

就在一次参观中,发生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当溥仪来到一处展厅,看到一件精美的花瓶时,他突然脱口而出:"这不是花瓶,是夜壶!"

旁边的导游和专家们听到这番话,全都被吓了一跳。他们面面相觑,一时间无语凝噎。

作为普通人,他们自然无法理解溥仪这番言论的深意。在他们看来,眼前分明就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花瓶,怎么可能是"夜壶"呢?

看到大家一脸疑惑,溥仪不由得哈哈大笑。原来,在他小时候,这件"花瓶"曾被他当作"夜壶"使用过。

作为一个顽皮的孩子,溥仪常常会拿宫中的珍贵器物当做玩具。而这件"花瓶"便成了他的"夜壶",用来盛放一些小东西。

结尾

听到这番解释,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逗乐了。原来,这位曾经的皇帝在宫中时,也是个淘气的小朋友啊!从溥仪口中,大家似乎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紫禁城,一个活生生、鲜活有趣的皇家生活场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