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没有普通话,皇帝上朝如何面对各地方言的轰炸呢?

作者:小狗乌吉

中国由于地盘很大,又属于多文明的发源地,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很多地方长久封闭,因此那时候的人说话,大都是南腔北调。生在不同地方的人,很难互相听懂的。其实别说古代,就算是现在,交通已经很发达,资讯也已经很畅通,不同方言地区的人说话,互相也是不容易听懂的。比如东北人就不容易听懂广东人说话,广东人就不容易听懂上海人说话。哪怕四川和湖北是邻省,四川人也很难听懂湖北人说话的。哪怕同一个省,不同的市,相互之间的方言区别也是很大的,比如京山人就听不懂咸宁人说话。

古代没有普通话,皇帝上朝如何面对各地方言的轰炸呢?

古代没有普通话,皇帝上朝如何面对各地方言的轰炸呢?

人的口音从小形成,如果没有严格的训练,许多人是很难改变自己的口音的。在这方面,皇帝会有一些困扰,但不会太严重,应该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其中原因,大概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

古代没有普通话,皇帝上朝如何面对各地方言的轰炸呢?

第一,确实有一些官员的口音比较重。比如南宋时的杨万里是江西吉水人,宋孝宗曾经要搞一个仪式,为八十岁的宋高宗奉上尊号,宰相推荐杨万里充当读册官,在殿上朗读册文,但宋孝宗不同意,理由就是他口音太重,别人听不懂。

第二,皇帝上朝不是开讨论会,有机会发言的都是特定的大臣,许多议题事先都有奏疏呈上来。而且,能够参加朝会的,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官员,经过多年的教育,本身口音就比普通人轻一些。个别口音重的大臣,会尽量用书面语来说话,别人相对容易理解。

第三,许多时候,皇帝与大臣之间是文字往来,而且中间还有内阁和六部官员,不会有什么障碍,特殊情况下才会与大臣面对面交流。

古代没有普通话,皇帝上朝如何面对各地方言的轰炸呢?

比如,明末的袁崇焕是广东人,口音应该很重,崇祯皇帝曾经说过一句:“守辽非蛮子不可”,他把袁崇焕称为蛮子,说明已经注意到袁崇焕的口音。但在平台召对的时候,二人的交流比较深入,也没有什么障碍。这其中,其实是双方都很注意调整的结果,听的人用心听,说的人尽量向书面的发音靠拢。

古代没有普通话,皇帝上朝如何面对各地方言的轰炸呢?

能做皇帝的人当然不会允许大臣在大殿中各人说自己的方言来轰炸的,每一个大臣在考状元时候,都应该学好皇国该有的语言了。不会的话可以找会的人学习的,还有古代人也有翻译的,其他国的使臣来到皇帝大殿中也带翻译来的,翻译自然会翻译出皇帝能听得懂的语言。这个必须的。你看清朝的清人入关后,那些清朝人为了治理中原,大多数都学会了汉语,就学大国的言语呀,乾隆皇帝的时候还有满汉全席一说呢,清朝人不但学汉语还做汉菜呢,所以古代的皇帝上朝,根本没有面对各地方言轰炸的这个难题,这个难题自有人会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