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下一站|读书日纪念救书人:顾廷龙120周年诞辰

作者:看看新闻

视频加载中...

有一位一生都与书结缘的老人曾经说过:我做的工作很普通,归结一下,只有六个字:收书、编书、印书。

他就是上海图书馆的老馆长——顾廷龙。

下一站|读书日纪念救书人:顾廷龙120周年诞辰

今年正是他的120周年诞辰,时逢读书日,顾老的故事很值得讲一讲。

1940年,长乐路富民路路口建起了一栋小楼,矗立至今。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是上海图书馆的前身之一,一座仅存在14年却意义重大的私人图书馆——合众私立图书馆。虽然不对外开放,但在它的楼侧,仍然可以看到一幅匾额:顾廷龙纪念馆。

下一站|读书日纪念救书人:顾廷龙120周年诞辰

合众,取“众擎易举”之意,就是大家合力去做一件事情,事情就变得简单了。这个“众”一开始恰好也是三个人。当时的上海处于“孤岛”时期,东方图书馆、商务印书馆遭到日军轰炸,张元济先生痛心疾首,一定要为战火下流离失所的历史文献找到一个藏身之所,就联合爱国人士叶景葵、陈陶遗,三人一起创办了合众图书馆。

下一站|读书日纪念救书人:顾廷龙120周年诞辰

而这个馆长的不二人选,就是当时还在北京燕京大学任职的顾廷龙。

所以当顾老一家1939年南下后,合众图书馆不仅仅成了他的工作场所,也是全家的住所。据他的儿子,两院院士、歼八设计师顾诵芬先生回忆,当时的合众为了保护文献是不对外开放的,只有熟悉的人介绍才能从富民路的小门进来,而当时来的最多的人,就是钱钟书。

从1939年筹备,到1953年捐赠给国家,最后并入上海图书馆,合众作为私立图书馆存在的时间仅有14年,却在社会最为动荡的时期,积累了24万-25万册的历史文献。

下一站|读书日纪念救书人:顾廷龙120周年诞辰

而这20多万册珍贵文献的收集、整理、揭示过程,成为了顾老自己的一门学问,以至于成为版本学家、目录学家,后来的上图人称他为图书馆事业家。他有一句名言,就是:“片纸只字皆史料。”一些很不起眼的东西,比如家谱、硃卷、登科录、乡试录、缙绅录,甚至于电影说明书、讣告等,他独具慧眼,把这些东西全部收进来。现在的上图家谱收藏可称全国半壁江山,正是得益于顾老打下的基础。

下一站|读书日纪念救书人:顾廷龙120周年诞辰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收藏,是革命文献。据上图历史文献中心老师介绍:“像我们现在上图有一本非常珍贵的,就是陈望道先生翻译的1920年出版《共产党宣言》,还有一些农民运动,工会组织的早期著作……1949年之后,一些宣传部门找革命的文献遍寻四处不得,反而是在一个私立图书馆里面找到了。”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献,在特殊的年代是如何保存下来的?顾廷龙在日记里也有记载:“我打听到贵州大学图书馆,有一批革命文献,他们正为如何处置这批书刊发愁。”于是他就把这些批文献交换了回来,偷偷收藏在在书架顶端,跟天花板结合的地方,这样的话就不大容易被发现了。

如今,合众图书馆即将面临改造,据上图消息,这里在未来可能会成为家谱馆,纪念顾老的精神,也让这座有意义的建筑,重新对外开放。

看看新闻记者: 周昱

编辑: 周昱

责编: 胡圣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