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作者:八诞纪

我叫吕兴,1988年我不过才刚满17岁,正处在人生一个极其关键的转折点。

家里的情况很算不上十分优越,但对于温饱来说不算什么问题,父母都在本地的工厂工作,收入刚够维持我们一家三口的日常开支,所以家人的希望几乎全都寄托在了我一个人身上,尤其是学业方面。

恰逢当时改革开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对我来说那一年的高考预选是我人生的大考,这个成绩能决定我能否进一步接受更好的教育,走向更宽广的道路。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01

班里一共33个人,每个人都怀揣着各自的梦想和压力,但大家都知道这场竞赛的残酷之处在于,或许最终只有零星几个人能笑到最后。

所有学生都像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运动员,眼里闪烁着紧张又期待的光芒。

我的班主任是李老师,一个严厉但极具激情的中年男教师,他不仅是我们的老师,更像是军队中的指挥官,我们最惧怕的就是他那犀利的目光,以及动不动就敲手心的“酷刑 ”。

生活在这样高压的环境下,每一天我都在书海中挣扎,试图抓住每一个可以提升自己的机会。

晚上回到家,看着父母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知道我不能让他们失望,他们没有说太多,但我能感受到他们所有的希望和重压都静静地压在我的肩上。

随着高考预选的日子一天天接近,班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连平时最爱开玩笑的李明也变得沉默寡言。

我们的教室就像一个沸腾的大锅,每个人都在用尽全力,试图在这场学术竞技中胜出。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考试前夕的班级氛围是紧张和压抑的,每个人都闭门造车,图书馆和自习室成了我们的主战场。

有的同学默默地埋头苦读,仿佛把所有的社交活动都切断了,有的则是频繁地组织讨论小组,试图通过集体的力量找到复习的突破口。

在所有紧张备战的同学中,李明显得特别焦躁,他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一向成绩优异,但面对这样高强度的竞争,他似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冷静。

我有几次看到他在走廊里急匆匆地来回走动,低声念叨着物理公式,手中的笔记几乎被他握出了汗水。

而班里一个平时比较安静的女生赵丽,她的紧张似乎转化为了一种静默的坚持,每次我走过图书馆,总能看到她坐在角落里,书堆如山眼睛紧盯着笔记本,周围散落着一些干粮和水,似乎已经准备长期抗战。

直到考试前一天,班级里的气氛到达了沸点,我们的班主任李老师在最后的集体会议上说:“明天,你们每个人都将面对自己的命运。记住无论结果如何,你们都是最好的,你们已经竭尽全力。”

这番话虽然是在鼓励,但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同学们的压力。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会议结束时几乎没有人说话,大家都默默地收拾书包,眼神中满是复杂的情绪——恐惧、决心、不安。

就在那个夜晚,我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同班的张浩。

电话那头,他的声音颤抖:“吕兴我好怕,如果我失败了怎么办?我父母对我期望太高了。”

我尽力安慰他,告诉他只需要做到最好,其余的交给时间。

我记得有一次李老师在课堂上说:“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将会面临失败,只有真正坚持到最后的人,才可能看到希望的曙光。”

这话在我心里激起了千层浪,是的我怕失败,但我更怕让父母失望!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无论如何我必须是那个坚持到最后的人。

每天晚上我都会在家里的小书桌前挑灯夜战,书本、笔记、练习册堆满了整个桌面。

我试图把每一门科目的知识点都牢牢记住,父母尽量不打扰我,他们会悄悄地把晚饭放在我房门口,有时还附上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加油,儿子,相信自己。”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记得考试前一周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次模拟考,那次考试后,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他的表情比平时更加严肃。

他对我说:“吕兴,你的进步很大,但这最后一搏,你需要更加冷静和精准,考试不只是知识的比拼,更是心理的较量。”

我点了点头,心里清楚这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考验,还是对意志的考验。

02

终于高考预选的那天到了,早晨当我穿过学校大门,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斜射下来,心里既有不安也有一丝奇怪的平静,我带着父母的期望,还有自己所有的汗水和泪水,步入考场。

考试的钟声响起,我的心跳加速手里的笔也开始微微颤抖,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我几乎不敢去看那密密麻麻的题目,但我知道逃避不是选项。我开始一题一题地解答,每完成一题,心中的重负似乎轻了一些。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就在我全神贯注于试卷的时候,突然考场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同学因为紧张过度晕倒了,考场监考老师和几名医务人员忙乱中进入考场,场面一度混乱,这一幕让所有人的心都揪了一下,考场的气氛变得更加压抑。

尽管如此我强迫自己回到试卷上,继续我的答题,这一刻我意识到高考不仅是知识的较量,更是心理承受能力的挑战。

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放弃我要为自己,为父母,为所有熬夜的日子证明!

考试结束铃声终于响起,我放下笔,感觉整个世界都安静了,虽然我筋疲力尽,但内心有种说不出的轻松。

走出考场时,我看到一些同学面带笑容,也有的面露愁容,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就像一幅复杂的画卷。

考试结束后的几天里,我几乎处于半自动驾驶模式,日常的一切仿佛都失去了色彩。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结果!

那个可能改变我一生的结果,每当有人提起考试,我的心就会不由自主地紧缩,但我尽力保持镇定,不让家人看出我的焦虑。

终于放榜的日子到了,学校里聚集了所有参加预选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空气中弥漫着紧张和期待的气息。

我站在榜单前心跳如鼓,深呼吸后我鼓起勇气抬头查看结果。

我的眼睛一行行地扫过那密密麻麻的名字,终于在那长长的列表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居然位于通过线之上。

那一刻我感觉整个世界都静止了,耳边仿佛响起了无数的庆祝钟声,我做到了,我真的做到了!

我转身看向在人群中焦急寻找我的父母,当我们四目相交无需多言,他们的眼中充满了泪水和骄傲。

我快步走过去紧紧抱住他们,我们都无法抑制心中的激动,这一刻所有的辛苦和牺牲都变得值得。

周围的同学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欢呼、有的失望,有的默默离开,我看到了李明和赵丽的失落表情,他们静静地站在榜单前,眼神空洞。

虽然他们努力掩饰,但脸上那种难以言说的落寞和失落难以掩盖。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随后目光察觉到了向我走来的李老师,李老师走到我的身边,拍了拍我的肩膀,他的眼神里透露出深深的肯定和欣慰:“你做到了吕兴,你证明了自己的努力不会白费。”

回到家之后我成为了全村的骄傲,父母带着我走在村里的小路上,邻居们从家中走出来,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有的甚至拍手称赞。

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荣耀,这一刻所有的艰辛和付出都变得值得。

村里的老人们围过来,纷纷对我说:“小兴,你真是我们村的骄傲,将来一定要回来造福我们这些老乡啊!”我点头微笑,心中暖流涌动。

在这欢乐和庆祝的气氛中,我却时常想起班上那些没能考过的同学。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几天后,在学校的最后一次聚会中,我们这一届的同学都聚在一起,气氛有些沉重,但也有同学试图振作精神。

李明静静地来到我身边,淡淡地说:“恭喜你吕兴,你真的做到了。”我看着他,心中五味杂陈,轻声回答:“我们都尽力了李明,前方还有路别放弃。”

他点了点头,尽管眼中带着失望,却也显露出一丝坚决。

走出校门的那一刻,我回头看了一眼,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是的我成功了,但这成功不仅属于我,还属于所有支持和鼓励我的人。

随着高考预选的尘埃落定,我的生活慢慢回归到正轨,成功闯过这一关的喜悦逐渐褪去,我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更大挑战做准备——正式的高考。

但这次我带着一种新的自信,一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平静力量。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03

在学校的最后几个月里,我不仅是在学习,更多的是在思考未来的方向,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旅程的开始。

我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外活动,与同学们分享我的学习方法和心得,帮助那些可能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感到迷茫的同学。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日子继续流逝,高考终于来临!我带着所有人的祝福和支持,再次踏入考场,这一次,我没有了当初的恐惧和不安,只有一颗坚定不移的心。

大概半个月之后,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在家中的小房间里,手里紧握着那封厚厚的信封。

父母在一旁笑着,我们的眼中都充满了泪水和期待,我知道一个新的旅程,即将开始。

1988年我参加“高考预选”,全班33个人,最终只有我一人过关

本故事纯属虚构故事,故事中的人名、事件均为虚构,地名使用目的仅为情节描述所需,方便阅读理解,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中所有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小八,速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