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代凯美瑞,20万级家轿优选#
最近一年,小编在浏览各大网站时,发现各大平台上巨多的广告推销中,债务规划的广告占据了至少百分之七十以上霸屏率。
基本内容就是“遇到信用卡逾期等问题别担心,来咨询专业的法务团队,1对1协商还款”“信用卡还款别担心,代理投诉除息费”“停息挂账”“信用卡债务重组”“逾期协商”之类的信息,宣称对信用卡、网贷等个人信用债务提供“解债”服务。
什么叫债务规划,就是挂羊头卖猪肉的噱头,说到底就是逾期咨询而已。由此可以看出,最近风口浪尖上比较好赚钱的行业就是债务咨询了。别看这些内容仅仅只有短短几个字眼,但是对负债累累的债务人可是诱惑满满,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样。
只要是网贷一堆还不上,他们都能跟你的心理活动,满足你的要求。什么全部延期1-3年到期本金,或者全部延期自由还款,一个月还50-几百不等;或者,信用卡网贷很多,无力还款或还款能力低,满足你信用卡延期1-3年,呼叫转移不需要接一个电话,或者寄电话卡,专门服务群老师给你接;再或者,信用卡欠款不管5000还是6万,统统满足你36-60期,本金分期统统没有手续费,没有首付,卡卡卡香。一堆信用卡分期下来一个月只要3000-4000。
哈哈哈哈,好美好呀!全都是债务想要的还款模式!
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有8.3亿人负债,5亿人面临还不上贷款,光信用卡逾期就高达3500多个亿,全民负债高达300多万亿,人均负债已经超过了20万,5-6亿人现在都没有任何存款。网贷逾期超过7000万人。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800多万人。预计2025年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将剧增到9万亿。
万亿不良资产市场风起云涌,后端的催收行业炙手可热。于是,各大催收公司在原来的银行催收基础上都是积极开拓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凭借客户年轻化、可联率高、佣金丰厚等优势,新势力如蚂蚁金服、美团、抖音支付更是成为催收界的香饽饽。
类似于这样的平台,无非就是利用信息差,要求负债者提供身份证件、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并支付高额收取高额服务费、咨询费、保证金等。之后他们就使用“恶意维权”伎俩,就是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捏造事实,代消费者向金融监管、信访等部门投诉,阻止消费者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有效沟通,并以缠诉闹访等手段施压以达到逃废个人债务、减免息费、长期分期等无理诉求。
而,其所谓的律师法务,也都是包装出来用来成交负债人债务委托的噱头,300块钱注册一个营业执照,然后找个律师事务所挂靠一下就可以,1个人可以包装成千军万马的团队。某宝这种营业执照最便宜的60块钱就可以了挂靠律师事务所,有的付钱时走律师事务所,有的只是销售的时候拿两个律师证件来装样子进行成交。
这类所谓的“债事服务”,打着帮助客户代理维权的幌子,诱导消费者拆东墙补西墙的非法集资,或者进行无理缠诉甚至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并从中牟取暴利。其实质上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
他们在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时,常常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个人隐私的敏感信息,极有可能导致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资金受损、失去保险保障,甚至遭受诈骗风险。
就算万一识破这些机构的骗局,感觉上当受骗了,多半是维权无门,那就更不用说扯皮投诉了。因为所谓骗你的法务机构,压根就是一个人“创造出”一个法务机构和团队,成本低又简单的流量广告多了去,压根找不到人。把你删了,拉黑你能怎么样?不回你,你又能怎么样?你能去当地找他们公司?能举报他们?
债务咨询催收江湖,鱼龙混杂。此类黑灰产中介常常通过社交网站、短视频APP等进行“钓鱼”,假冒律师等专业人士,诱导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并由此引发的“非法代理维权”问题,已成为危害金融健康秩序的顽瘴痼疾。
可以说,如今老百姓的日子,已经是蜗牛背着重重的房子,艰难地向前爬。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国计民生,造成国民经济基础崩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