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5月1日起,正式施行!

作者:马鞍山发布
5月1日起,正式施行!

4月22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黄英俊就《马鞍山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相关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5月1日起,正式施行!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在急救现场,处在生死之际的患者最宝贵的就是几分钟、十几分钟的抢救时间。这段时间被医学界称之为“救命的黄金时间”。

目前,全市共有23个急救站(其中城区14个、乡镇9个),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乡三级急救网络体系。作为长三角地区地级市首部院前医疗急救地方性法规,《条例》旨在落实新形势下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有效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将于5月1日正式施行。

《条例》共6章35条,为总则、体系建设、管理服务、保障机制、法律责任、附则。明确将院前医疗急救事业纳入市、县(区)本级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将院前医疗急救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条例》规定本市医疗急救呼叫号码为“120”,由市紧急救援中心集中受理和统一调度。同时,明确建立大医疗急救体系,建立多平台联动机制,推动院前院内有效衔接。《条例》规定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院前医疗急救接报调度能力建设,提升科学调度和院前急救信息化水平,推动院前医疗急救网络与医院信息系统连接贯通,并与“110”“119”“122”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共享和急救联动机制。

针对我市医疗急救站点布局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条例》对医疗急救站点布局规划和建设标准作出规范。《条例》规定急救站布局为城区服务半径五公里范围内至少设置一个急救站。其他区域服务半径十五公里范围内设置一个急救站。院前急救关乎性命安危。《条例》提出,任何人不得实施恶意拨打“120”急救电话、谎报呼救信息等非法占用“120”线路资源的行为。

《条例》明确了医患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了急救服务的标准,比如,“患者家属或者现场其他人员应当协助配合院前医疗急救人员工作”“院前医疗急救人员不得因费用问题拒绝或者延误提供院前医疗急救服务”。

为了增强自救互救能力,《条例》规定“车站、码头、影剧院、旅游场所、大型商场、体育场馆、养老机构和学校等场所应当按照规定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等急救设备、设施”,并“配备掌握急救设备、设施使用知识、技能的人员进行使用和维护”。

《条例》对社会急救作出规定。《条例》明确,市卫生健康管理部门、市紧急救援中心、红十字会、各类医疗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面向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的公众急救培训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通过公益捐赠、志愿服务等方式,支持院前医疗急救事业发展,参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鼓励单位和个人参与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细化上位法规定,对因让行救护车或者主动参与救护患者导致违反交通规则的,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核实后不予行政处罚;对在院前医疗急救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随着《条例》的实施,这些规定将进一步推进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院前急救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 《马鞍山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全文

好文推荐:

1.这场“玉”见文明的对话,给马鞍山带来了什么?

2.在马鞍山,邂逅丹阳湖的前世今生

3.马鞍山,为何书香氤氲满城芳?

记者 杨正文制图 吴佩琪

编辑:王心怡 校对:张慧陵

审核:赵欣欣 审签:谷 雨

5月1日起,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