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贵州余庆智能缝纫设备产业园引进的球类生产车间首单外贸订单的完成,标志着余庆县的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发展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贵州省华厦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的球类生产车间,在完成质量检查后,工人们逐一将刚生产出来的宠物球压缩、封装、打包,然后贴单装上物流车,预示着该车间自生产以来的首单外贸订单正式完成。
“今天我们要完成300多件货,主要是发往深圳蛇口港,然后由蛇口港发往美国。”车间负责人许曼琴说。
近年来,余庆县把发展智能缝纫机产业链,作为构建县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要求、承接东部产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现实需要,全面推进产业链培育发展。作为余庆县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贵州省华厦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自己生产的智能缝纫机械设备为基础,建立球类生产车间,专门从事足球、排球等体育用品的生产、加工、销售。
“这个足球车间是从今年的三月份才开始运营的,我们现有工人六十人左右,车间后期要招收工人200人。”负责人许曼琴说。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个球类的生产包括下料、印花、缝合等18道工序,为最大化调动大家积极性,提升生产能力,车间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每一道工序的单价,让大家自主选择工序。付强就选择了高车缝合这一道工序,这不仅让他的能力得到最大发挥,也让他对车间生产工作充满了信心。
“平均算下来,一天可以做六七百个,有的时候抓紧一点能做七八百个,按计件价格算下来收入有二百五十元至二百八十元。”工人付强说。
“我们公司是以计件加底薪为标准,新手一个月在3000元左右,熟手在6000元以上。”贵州省华厦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坤松说。
目前该车间已能够生产足球、排球、篮球等多种型号体育用品,以及承接其他公司授权生产的特种球类,已建立起欧美、广东深圳、浙江义乌、四川成都等市场。在短短一个月内,该公司就已生产各类球体产品4万余个,已发出产品9批次3万多个。
“目前我们急需大量招工,新手熟手均可。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能,带动家乡发展,力争把余庆打造成西部智能缝纫之都。”夏坤松说。(全媒体记者 李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