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原突围后,皮旅编入华野,徐子荣提醒皮定均:改改你的老毛病

作者:史晓生

1946年6月,国军30万大军包围我中原解放区,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临危受命,担起了掩护军区主力部队突围西进的千斤重任。

原本,1纵1旅所面临的是必死之局,但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在旅长皮定均的带领下,这支部队上演了一幕“铁流千里”的传奇。

这个传奇,便是中原突围,而凭此也让“皮旅”威名远扬。

但在中原突围后,皮旅原以为会回归老部队,也就是中原军区,但这个想法并没有实现,反而兜兜转转,最终成为华野的一部分。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原突围后,皮旅编入华野,徐子荣提醒皮定均:改改你的老毛病

一、

皮旅成军于抗战时期,最初的番号为八路军豫西抗日支队,1944年9月,根据中央指示,太行区党委和太行军委将军区第三团、第三十五团以及军区第七分区特务连组建为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支队司令员由皮定均担任,政委则由徐子荣担任。

支队组建之初,共有1700余人,配备重机枪两挺、轻机枪30余挺以及步枪八百支,外加两门迫击炮。

之后,支队奉命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并抵达嵩山脚下的登封李洼村,在这里,支队旗开得胜,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成功歼灭600余名日伪军。

此战,在战斗规模和歼敌人数上并不算是一场大战,但却影响巨大。

不仅是先遣支队挺进豫西后的第一个胜仗,也是当地民众对敌抗日的首次胜利战斗,更重要的世,通过此战的胜利也向豫西民众宣告,八路军过黄河就是为了抗日而来的,由此,我军得到了豫西人民的高度信任和支持。

在此之后,豫西先遣支队捷报连连,实现了初步打开了豫西抗日局面。

1945年2月,在延安组建的河南区党委由王树声、戴季英率领进入豫西,并组建八路军河南军区,同时对部队进行整编,共编为六个支队,其中,皮定均所在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改编为军区第一支队。

此时第一支队的人数,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至1945年10月,该支队主力以及地方武装已经发展至7000余人。

抗战胜利后,为适应形势需要,中央将八路军河南军区部队,以及新四军第5师、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以及冀鲁豫军区部队合并,组建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而皮定均所在的第一支队则被编为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员王树声)第一旅。

整编之后,第一旅下辖三个团,全旅人数约为6000人。

很快,时间到了1946年,由于国军以20多个师共计三十万重兵向我中原军区来袭,为保存力量,经中央批准,中原军区下令,以一部兵力向东佯动,伪装成主力,以掩护大部队向西突围。

而接到这个任务的,正是皮定均所在的第1旅。

中原突围后,皮旅编入华野,徐子荣提醒皮定均:改改你的老毛病

之后,在皮定均的指挥下,第1旅一边以小股部队穿梭佯动迷惑敌人,另一边组织反击,在成功完成给主力部队争取时间且跳出敌人包围圈之后,经皮定均、徐子荣商议,决定部队沿着大别山主脉向东急进。

而在随后的二十多天里,第1旅昼夜兼程,先后突破了国军138师、47师以及孙良诚部等国民党军的严密阻击和围追堵截。

一路下来,第1旅可谓是历经千难万险,在与国军进行了不断赛跑,但尽管困难重重,皮定均与徐子荣始终未曾放弃,最终在1946年7月20日,胜利地进入苏皖解放区。

根据军史记载,在第1旅抵达苏皖解放区后,这支历经磨难的部队一个个衣衫褴褛、几乎人人都是骨瘦如柴,长裤穿成了短裤,许多人连鞋子都没有,只是用布包裹着早已溃烂的双脚。

是什么让他们克服的重重困难,在二十多天的时间里跨越一千余里?自然是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全旅干部战士紧紧团结在一起的决心。

第1旅出发时,人数约有7000余人,而经过二十多天的行军与作战之后,部队还有5000余人成功抵达陕南,这其中,就连身体羸弱的女同志,也跟上了队伍。

此次成功突围,使得第1旅名声大振,由此,皮旅威名响彻全军。

二、

不过,在抵达陕南地区后,皮旅就归建一事,却起了波折。

按照正常来说,皮旅归属于中原军区序列,自然应当归建中原军区,但问题就在于,中原军区当时的情况,做不到让皮旅归建。

为什么呢?很简单,中原突围期间,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分为左右两路向西突围,其中,右路突围部队由军区2纵队的第13旅、15旅的1个团,加上第359旅以及军区机关干部等组成,并由李先念率领,而左路突围部队,则由王树声率领。

两支部队中,右路突围部队自信阳以南越过平汉铁路,向西北方向疾进,最终成功进入陕南,与陕南游击队会合之后,8月3日,成立豫陕鄂军区,就地坚持游击战争。

不仅如此,在豫陕鄂军区成立不久,一同突围至此的359旅,按照中央指示,由王震率领于当年八月底返回了延安,重归于120师建。

这样就意味着,中原军区失去了的主力之一359旅。

此外,当时右路突围部队在突围过程中,由于遭到了国军前后围追堵截,因此被打散了了一部分部队,这部分部队幸存的战士最终留在了豫陕边界的卢氏、灵宝等地,继续坚持打游击。

而左路突围部队,是由中原军区1纵队(欠1旅)和2纵队15旅(欠1个团)共万余人组成,最终在当年8月的下旬,与由安陆突围而来的江汉军区部队会合。

会合之后,两支部队组建为鄂西北军区,在此建立根据地。

中原突围后,皮旅编入华野,徐子荣提醒皮定均:改改你的老毛病

如此一来,中原军区其实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加上军区的其他部队也陆续转至晋东南解放区,并列入到了晋冀鲁豫军区的建制,更是让中原军区成了一个空壳子。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皮旅就无法重新归建中原军区,毕竟其他的战友也都分别去了不同地方,他一个旅回去也没有什么意思。

并且,也是因为该军区成了一个实质上的空壳子,所以,这个成立于1945年10月的中原军区,最终在1946年年底撤销。

中原军区都没了,这自然更没有办法让皮旅归建了。

但不归建中原军区,又该去哪里呢?其实当时皮旅还有一个去处,那就是回129师,之所以回129师,是因为皮旅最初就隶属于129师太行军区,因此回去也是理所应当的。

况且,对于皮旅这样有着顽强战斗作风的队伍,老部队也应当是热烈欢迎其归建的,毕竟当时正值国军大举进犯,正是用兵之际,有这样一支作风顽强的队伍,那肯定是如虎添翼。

但没等129师开口,华中局倒是先出手了。

1946年8月12日,华中局向中央提出申请,申请把皮旅划入华中军区建制,申请电报中提出,“拟将皮旅与五旅(即新四军2师5旅)组成一个师...增强我华中突击力量”。

对于华中局的申请,中央并没有立即答复,而是先征询了刘伯承与邓小平的意见。

当年8月14日,也就是收到华中局关于申请将皮旅划入华中野战军建制的申请两天后,中央给刘、邓发了一封电报,主要内容则是把华中局的申请告知刘、邓,并在电报末尾提出,“你们意见如何望复”。

而为了照顾刘、邓情绪,中央还提出,“陇海路新黄路作战(即陇海战役)结束后,皮部可由淮南经原路返回大别山”。

也就是说,中央当时对于皮旅划入华中野战军,持的是暂时如此的态度,也有待形势稳定后,让该旅归建老部队129师的打算。

对此,刘、邓自然是没什么意见,他们坚决的执行了中央的指示,所以在三天后,也就是8月17日,华中分局就收到了来自军委的一份简短电报:

“同意皮定均旅与五旅合编为师”。

既然各方面都同意,那理应按照要求进行改编,但最终,皮旅并未与五旅合二为一,反而最终改成了华中野战军13旅。

至于五旅,则与山东野战军的七师19旅合编为华中野战军第7师。

至于为何会如此,中间又发生了什么,这个不得而知,不过,倒是从华中野战军与山东野战军组建为华东野战军时,一个小小的细节中,能看出些许原因。

1947年1月下旬,华东野战军成立,而在成立之初进行部队整编时,皮旅则被划归至华野一纵建制之下。

华野一纵,司令员为叶飞,当时的一纵是头等王牌主力部队,在之前的宿北、鲁南战役中均表现极为出色,但也正是因为表现出色导致在战斗中受损严重,1纵在组建之初,下辖的编制3个师仅有7个团。

所以,为了加强这支王牌主力部队,自然就有必要对其进行补充。

而皮旅在补充至1纵后,就由旅升级为了师,但问题就出在了这里,虽说由旅升级为师,可却并非是正式序列的师,而是独立师。

独立师,是我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十分常见的一种军队编制,比如东野在入关之前,就有着数量庞大的独立师,其他几个野战军部队里,同样也是如此。

但独立师最大的特征,就是不被列入军的正常编制序列,所以才会被冠以“独立”二字。

这就意味着,皮旅虽说成了师级部队,但却并非是正常编制,至于为何如此,原因倒也不复杂,要知道,皮旅的战绩,已经证明其是一支王牌部队,而这样的部队,早晚是会归建老部队的。

所以,授予皮旅独立师的番号,正是基于此种考虑,说白了,留在华野序列内只是暂时的,未来还有别的可能,为了避免到时候麻烦,因此就先给个独立师番号。

而之后的战绩,确实也验证了皮旅的强悍,孟良崮战役中,独立师强行军足足一夜后又奋力激战,最终成功在国军74师和25师合拢前攻占天马山,之后坚守285高地,顶住了74师的猛烈攻击,为后续全歼74师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要知道,从强行军开始到守住285高地,这支前身为皮旅的独立师,已经连续奋战30多个小时,战后叶飞就高度评价该师有着极为顽强的作风。

而这种作风,正是因为他们是皮旅。

三、

皮旅升级为独立师后,原旅长皮定均却调离了,新任师长则由原旅长方升普担任,政委依旧由徐子荣担任。

皮定均去了哪里呢?答案是去了华野六纵,担任纵队副司令员一职。

而在得知自己即将调往六纵之后,皮定均心中充满了不舍,他在日记中就写到,自己没有离开过现在的工作岗位,因此,对于新的职务,心里还是充满了不安和忐忑。

与此同时,原皮旅的干部、战士,对于老领导的调离,也是依依不舍,而在皮定均即将正式上任的前一天,他的老战友、老搭档徐子荣,和他进行了一番长谈。

徐子荣自1937年进入太行区委工作后,便一直和皮定均合作,之后两人又成为搭档,共同挺进豫西,建立根据地,而在中原突围中,正是两人紧密配合不离不弃,才有了最终的成功。

所以,徐子荣和皮定均之间的坚定友谊,称得上是经过了血与火的洗礼。

而在搭档调离之前,徐子荣前来,自然不是仅仅要对皮定均说几句客套话、场面话的,更不是来恭贺老搭档升职的,而他所说的一番话,让皮定均心情相当复杂。

他都说了什么呢?根据皮定均的日记记载,徐子荣不仅没说什么“好听话”,反而说了不少皮定均的缺点,比如,说皮定均有“军阀主义残存”、“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家长作风”等,另外还提到皮定均“对自己喜爱的干部姑息纵容”、“军事上存在冒险主义”。

总之就是,徐子荣说的一通,均为皮定均的问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中原突围后,皮旅编入华野,徐子荣提醒皮定均:改改你的老毛病

按照很多人的想法,老同事高升,那么应该祝贺才对,这徐子荣咋尽说缺点呢?实际上,这正是徐子荣对老战友的关爱,更是我们人民解放军特有的精神。

皮定均升职了不假,但升职就意味着,他要承担更大、更多的责任,同样的道理,他的不足和缺点,也会在更高的岗位上放大,而这些不足和缺点如果不及时改正的话,那么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失误。

而在战争年代,一个失误,就意味着不知道多少个战士会失去生命,鉴于此,作为老搭档、老战友的徐子荣,必须“不近人情”、“不说好听话”,尽可能的去把皮定均的缺点都罗列出来,以便让他改正。

所以说,徐子荣这么做,才是真正对他和皮定均之间友情的最好诠释,更是铁一般战友情的见证。

而皮定均本人,对于老战友的“批评”,也做了虚心接受,在他的日记中,他不仅再次检讨了自己的不足,还对包括徐子荣在内的诸多战友对他所提的意见,表达了真诚的谢意。

中原突围后,皮旅编入华野,徐子荣提醒皮定均:改改你的老毛病

主动批评、虚心接受,这就是徐子荣和皮定均,而这样的战友才是真正的战友,人民解放军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有太多像他们二人这样的战友存在,每个人都愿意对自己、对战友负责,最终造就了钢铁一般的队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