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军长征只在两个地方吃了两天饱饭!

作者:老崔说历史

在那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红军战士们长期处于饥饿交加的困境之中。然而,在整个漫长的征途中,竟然只有两个地方,红军才得以喘息片刻,吃上两天饱饭。这两个地方分别是哪里?红军在那里得到了怎样的款待?为什么只在那两处短暂地吃上饱饭就又继续前行?这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一探究竟。

红军长征只在两个地方吃了两天饱饭!

一. 红军长征路上的艰辛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著名的战略转移——长征。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远征,全长约一万余里,横跨十几个省区。沿途,红军战士们历尽千辛万苦,几乎处于长期的饥饿状态。

当时,红军的主力部队有九万余人,后勤补给极为困难。每天只能分到少量干粮,有时甚至连这点干粮也吃不上。为了维持战斗力,红军采取了"三天打两天仗,两天打三天仗"的作战方针,节省有限的粮食。

在漫长的行军途中,红军常常只能食用野菜、树皮、草根等野生植物果腹。有时还不得不吃马肉、骡肉,甚至是死马的皮毛。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很多战士体重骤减,面黄肌瘦,行军力不从心。

更加残酷的是,红军在川西夹金山一带遭遇了惨绝人寰的"冰雪灾难"。在那片高寒缺氧的雪山之中,红军战士们连续数日无法进食,只能啃冰雪充饥。有的战士甚至被迫食用人肉,才勉强维持生命。当时,红军伤亡惨重,仅存八千余人。

面对如此艰难的环境,红军将士们咬紧牙关,坚持战斗,绝不言弃。他们用顽强的毅力和英勇的斗志,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而在整个长征路线上,只有两个地方,红军才得以暂时喘口气,吃上两天饱饭。

二. 哈达铺:红军短暂的喘息

1935年5月,红军抵达甘肃省临夏县境内的哈达铺镇。这是一个小小的城镇,却给了红军久违的温暖和慰藉。

当时,红军已行军数月,粮草短缺,战士们又饥又渴。临近哈达铺时,毛泽东派出侦察员梁兴初和吴德连前去探路。两人化装成国民党军官,混入哈达铺镇。他们发现这里民风淳朴,物产富庶,正是红军暂歇脚步的理想之地。

梁兴初和吴德连还发现了一大堆报纸,其中载有一则重大喜讯:陕北已有根据地,红25军与红26军、27军会师,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这无疑是红军在绝境中获得的一线生机。

获知这一喜讯后,毛泽东决定在哈达铺镇休整几日。红军战士们终于可以暂时卸下沉重的行囊,好好补给一番。

很快,红军就在哈达铺镇安顿下来。当地民众对这支"穷苦人的队伍"十分友善,纷纷为红军提供食宿。红军战士们在这里吃上了难得的几顿大餐,有的甚至连续几天都吃到了饱。

在哈达铺,红军不仅吃上了好吃的,还进行了整编。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合编为陕甘纵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林彪任政委。整编后的红军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除了吃好喝好,红军战士们还得以洗浴理发,改善了生活环境。他们每人还获发了一些零用钱,可自行采购日用品。久旱逢甘霖,红军在哈达铺镇短暂地喘息了一周左右。

这是红军长征以来,第一次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获得充分的休整。在哈达铺,红军不仅补充了粮草,更重要的是重拾了信心,为最后的胜利增添了力量。

三. 又一喘息:某地区

离开了哈达铺,红军继续向西北进发。在甘肃省境内的另一个小镇,红军再次获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

这个小镇名叫吴起镇,位于临夏和武都之间。当红军抵达时,发现这里民风淳朴,物产富足,正是红军暂作歇脚的好去处。

在吴起镇,红军战士们再次吃上了几天饱饭。这里粮食充裕,价格又便宜。一块大洋就可以买五只鸡,两块大洋就能买一只肥羊。久旱逢甘霖,红军战士们终于可以好好补充体力了。

除了吃好,红军在吴起镇还得到了充分的休整。战士们不仅可以洗浴理发,还可以购置一些生活用品。对于长期行军作战的红军来说,这种生活质量的改善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慰藉。

在吴起镇期间,红军还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编。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红军将陕甘纵队重新编为三个纵队,每个纵队下设若干个团。整编后的红军,编制更加精简,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吴起镇也是红军长征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里,红军获悉陕北已建立根据地的喜讯,斗志大振。原本打算继续向北走的红军,改变了行军方向,决定直扑陕北。

在吴起镇休整了一周左右后,红军重新整装出发,沿着陕北的方向急行军。虽然前方还有重重敌阻,但红军将士们的信心却空前高涨,因为他们知道,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

四. 继续前行:夺取最后胜利

虽然在哈达铺和吴起镇,红军获得了短暂的喘息,但这只是漫长征途中的一个小插曲。红军将士们很快就重新收拾行装,继续向陕北进发。

经过数月的艰苦跋涉,红军终于抵达陕北黄土高原。这里地势开阔,地形复杂,正是红军建立根据地的理想之地。

1935年10月,红军主力部队在陕北延安一带会师,并与当地的红军游击队会合。随后,红军在延安等地相继建立了一系列根据地,为夺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延安,红军首先着手整顿部队,恢复战斗力。在哈达铺和吴起镇的休整,让红军从人员到装备都有了极大的补充。整编后的红军,虽然兵力只有八千余人,但个个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骨干力量。

很快,红军就在陕北展开了一系列游击战争。他们打遍了陕北各地,攻打国民党据点,扩大根据地版图。在延安、米脂、保安等地,红军建立了坚强的民兵力量,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

1936年底,红军在陕北各地的游击战争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到1937年,陕北已形成一个辽阔的根据地,成为红军的大本营。

在陕北根据地,红军不仅恢复和发展了自己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一整套根据地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为将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尾

正是有了陕北根据地的坚强后盾,红军才能在后来的战争中一往无前,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而这一切,都要从那艰苦的长征开始。长征,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远征,也是一次重要的战略转移,为红军最终夺取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