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关注健康 正视自己 关爱自己 取悦自己

作者:弥苴白尼

#以书之名#

今天分享一本心理健康的书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书中讲述了蛤蟆先生生病后寻求心理医生苍鹭的帮助,以及苍鹭医生如何为患者蛤蟆指出痛点和让患者自己觉醒的过程。

如果你也正被现实压得喘不过气,被焦虑的情绪左右,那么别慌也别害怕,要相信你不是一个人,谁还没有个人生低谷期呢?!

你看,蛤蟆先生最终不也战胜心理问题,从中走出来了。

01

正视自己

蛤蟆先生在治病的过程发生了一些不愉快,苍鹭医生一直让蛤蟆讲述他的人生经历。

这让蛤蟆先生很不理解,他认为苍鹭医生没有为其有效治疗。

蛤蟆先生渐渐起了打退堂鼓的念头,但还是选择相信苍鹭医生。

他向苍鹭医生讲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父母对蛤蟆非常严苛和疏远;蛤蟆跟别人搭讪,可别人却对他极不友善……

苍鹭医生听了他的讲述,分析道:指责是孩童型心理,而喜欢批评别人的行为,却来自于年幼时父母对他的严苛和疏远。

人们常说:”孩童生来如图一张白纸,父母怎么描绘,孩子就是什么样的。”

是啊!成人过一天孩子也过一天,你给TA输入什么就收获什么样的孩子。要不怎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呢?

然而,作为成年人,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我们绝不是父母的复制品,再拿原生家庭当借口就不太合适了。

其实,个人的情绪问题别人真帮不了,要想走出来唯有自渡!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关注健康 正视自己 关爱自己 取悦自己

02

关爱自己

蛤蟆先生是小时候被大人寄予厚望的TA的“缩影”。

孩童的梦想被大人“扼杀在摇篮里”,甚至还被大人打上"笨、不听话、胆小”等各种标签。

现实中,父母拥有教师梦就想让子女长大后也去当教师;母亲年少时未能成为一名演员,就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等情况屡见不鲜。

得过抑郁症的朋友曾说:自己一直处于自我否定中,深陷情绪的牢笼,晚上怎么也睡不着,有过自我伤害的行为。

可是家人并不知道她的情况,甚至不理解她。

实际上,自我惩罚和批判,并不能解决问题。

我们终会明白,想不想走出来,在于自己的选择。

“解铃还须系铃人”,自己打的结终究要自己解,给自己多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

要知道你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才是别人的女儿、父母、员工……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关注健康 正视自己 关爱自己 取悦自己

03

取悦自己

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决定了自己感知世界的温度,内心焦虑世界也是冰冷的。

曾经我也是经常被焦虑的情绪左右,直到生病才恍然大悟。

每次去看中医都会被问:最近情绪怎么样?

情绪问题也是我的病因之一,所以医生总会根据我的情况来调整用药,并且嘱咐我要多跟人聊聊天,多出去走走。

静下心来回想过往,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可自己却深陷其中,未能觉察身体正以疾病的方式在抗议。

现在想想天大的事都不如自己的身心健康,先有了身心健康的自己,一切才有了其他可能。

你终会明白,与其费尽心思去讨好、去追赶,不如取悦自己,让自己开心。

从今天起,让我们一起正视自己,关爱自己,取悦自己!打开郁结,乐观看待世界,做个内心温暖的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关注健康 正视自己 关爱自己 取悦自己

· END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码字不易,如果对你有用的话,记得「点赞、收藏」,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