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契丹族的消亡:起家于东北,成功建国又被灭国,他们的后裔去哪了

作者:聪明的风铃008
契丹族的消亡:起家于东北,成功建国又被灭国,他们的后裔去哪了

中国自远古时代开始就受到众多外来民族的侵入,而封建统治者也派出了许多将士去抵抗,其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著名将领。汉朝的卫青,霍去病,宋朝的岳飞,狄青等。他们都为抗击外来民族的入侵而做出许多贡献。

当战争胜利后,将被外来民族占领的土地收回时,是一件举国同庆的大事。"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便表现出了古代人民听到家乡土地收回时的喜悦之情。

而在众多外来民族的入侵中,契丹的入侵记载得最为悠久,而它也是古代封建王朝最为头疼且畏惧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以其强劲的战斗力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在很长时间令中原王朝闻之色变,也使用了许多方式来稳定压制他的发展来稳定中原王朝的稳定,维护皇权统治。

但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民族在辽国的灭亡后仿若消失了一般,从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不见了踪影,那么他们的人民都到哪里了?

浩大的发展历史

1.与中原民族的融合发展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特有民族。他起源于东北地区,北方恶劣的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是一个以放牧为主的民族,也决定了他们豪迈粗狂的性格特点。

契丹族的消亡:起家于东北,成功建国又被灭国,他们的后裔去哪了

他们信奉神明,认为自己是天宫的天女与仙人的后代,将部落分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日连部等八个部落。并且各个部落之间相互联系竞争,以此来维护部落实力的均衡,使族内权力稳定,维护契丹族内的统治,使契丹人民得以生活在平稳的生活中。

契丹最早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记载中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那是一个封建社会重新组合的时期,魏晋南北朝破了汉代以儒家学说为主的思想,推崇玄学的思想观念。这个时期社会分裂,各民族相互融合,思想,经济,文化交融发展。

契丹这时与中原民族的关系较为和缓,这时候契丹族吸取了中原民族的各种文化,使得本族的与中原进行经济交流,主要以马匹与毛绒的经济交换,使得契丹经济得到积累,军事理论也在中原军队的作战方法下形成了完善的体系,使原本英勇的军队更加强大。

并且在隋末唐初期,契丹依附于中原王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原王朝的保护。使得这个时期它受到其他游牧民族的威胁较小,迅速积累实力,地位的得到了提升。

契丹族的消亡:起家于东北,成功建国又被灭国,他们的后裔去哪了

2、中原王朝支持下的崛起

契丹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已经有了充足的实力基础来与中原王朝抗衡。这时的契丹内部由于受到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影响,已经由传统的分散的部落统治转变为联系更为紧密的部落联盟,权力中心由可汗所掌握。这时的契丹也有了自己的野心,妄想脱离于唐朝的势力范围,不再屈服于一个唐朝的附属国的地位。

而野心逐渐被扩大的后果便是它对唐朝的宣战。"进攻河北地区,屡败唐军。武则天征发大兵讨之,借奚及突厥之助,始得平定。"这个在中原王朝的势力范围统治下蛰伏多年的野心勃勃的游牧民族自此便以强劲的形象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占据了较长的时间。

契丹在脱离唐朝后,又受到了突厥的支持,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而唐朝经过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后,契丹彻底没有了来自中原王朝的制衡。这时由于附属唐朝的影响,使得契丹族内部出现了阶级的分化,这是契丹得以建立国家的前提。

五代十国来了,各个中原王朝纷纷建立,中原大地被分割开来,百姓生活混乱。而契丹内部的新可汗耶律阿保机正是看中了这个混乱时期受到中原王朝的威胁较小,成功建立了辽国。

契丹族的消亡:起家于东北,成功建国又被灭国,他们的后裔去哪了

3、辉煌后的衰亡

契丹族在五代十国初期的发展并不显眼,在动乱的历史时期,一个变动的游牧民族也会受到实力强大的地方统治者的压制。耶律阿保机上台后,对沉迷于享乐的契丹族内部进行整顿,并压制各部落的权力,使得可汗的权力扩大。

经过一系列的整顿后,契丹族内部趋于稳定状态,经济军事实力得以恢复,并不断扩张势力范围。在不断对中原的扩张过程中,耶律阿保机在公元916年称帝,史称辽太祖,建立了奴隶制国家--契丹国。

契丹国的建立,使得契丹族的发展达到了顶峰,这时候的契丹处于辉煌状态,并继续往中原的权力范围扩张,耶律阿保机死后,在多位皇帝的统治下国家实力不断发展,在与宋朝的斗争中使宋朝处于下风,并其签订澶渊之盟。

这时的契丹可谓是历史中的胜利者,但历史永远不会偏向一方,在经历几位明君的领导后,契丹国也开始出现了昏庸无能的统治者,实力也不断下降。

契丹族的消亡:起家于东北,成功建国又被灭国,他们的后裔去哪了

当辽国不再以国内的发展而努力,逐渐沉迷于强大带来的短暂安逸中,而忽略了外部民族的威胁。与之相近的女真族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不满于契丹国的统治,在女真族领导者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建立了金朝,并对已经落后的契丹国发起了攻击,使得辽国灭亡。

虽然耶律后人凭借辽国留下的部分分支建立了西辽,但本身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支撑,最后西辽也毁灭在蒙古族的攻打下。辉煌了数年的契丹族自此消失在了历史舞台。

消亡过后的去处

1、征战的迁移

身为一个能征善战的民族,契丹族的士兵是令中原人民所畏惧的。他们世代游牧,这是他们善于骑射的原因之一,这是他们刻在骨血中的本能。

契丹士兵尚武,好战,无畏的性格特征是作为一名优秀的将士所具有的必备品质。"契丹为攻城之具,飞梯、冲车之类,毕陈于城下。凿地道,起土山,四面攻城。"展现出了契丹士兵作战时的勇猛有序。

契丹族的消亡:起家于东北,成功建国又被灭国,他们的后裔去哪了

而这样英勇的士兵随着辽国灭亡后被俘虏,并安排在蒙古军队中服役。

随着蒙古族建立元朝后,逐渐向亚欧大陆进行扩张势力范围,使得契丹士兵随着蒙古大军的步伐走出世代生活的东方大地,踏上了一条陌生的征战沙场的道路。并迁移到亚欧大陆的各个地区,甚至在征战后所统治的地区定居,成为契丹族的全新分支。

契丹士兵的迁移范围随着蒙古军队的征战方向的不断进发而不断扩大,并在各地都会留下契丹族生活的痕迹,这是一个跨大陆的迁移,但这也使得这些契丹士兵远离家乡,只能扎根在陌生的地区逐渐成长发展。

战争的发展是一个两面性的,它会给被侵害地区的人民带来死亡和灾难,但在战争过后,留下的是被打开的国家缺口,使得外来文化不断涌入,并与本国文化相融合促进发展,契丹族在外出征战的过程中,也与当地人民相融合而在当地扎根。

2.安稳生活的定居

当辽国被女真族灭亡后,耶律大石带着剩下的部分的人向西前进,"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番,剪我仇敌,复我疆宇。"

随后建立了西辽,但随着金朝的实力不断壮大,西辽也被随之剿灭,这部分契丹族人民也在金朝的监视下生活,并且金朝禁止其继续学习契丹文化,虽然剩余的契丹人有着原有的生活传统,但在观念上已经与原来有着不同,最终融入了金朝社会中。

契丹族的消亡:起家于东北,成功建国又被灭国,他们的后裔去哪了

而其余的契丹人民则在灭国后过上亡的日子,最终分散在了国家的各地,若聚集在一地的契丹人口较多,他们便自成体系,归属于中原王朝。

融入当地的民族中去,但又能保持独特契丹族特点,根据史料的记载,我们可以在如今的辽宁和云南地区找到他们的踪迹。而而人数少逃亡者或许会因为少量的人口直接融入逃亡地区的民族中,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去。

这些在分散在各地的契丹族以学习的态度改变了自身的习惯,融入了其他民族的生活地区中,但又可以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看出他们的不同之处,保持着他们的契丹文化的特点。

总结

契丹族在灭亡后经历漫长的发展历程,且由于自身不注重不同民族之间的通婚发展,很有可能已经被同化,虽然利用现在的高科技技术找寻到了剩余的契丹族人民,但他们也是在多年的融合发展中的人民,不再是史书中传统的契丹族人民。

但他们英勇善战,无所畏惧的形象依旧存在于史书中,这些文字的记载便是这一优秀的战斗民族存在于中国历史舞台中的证据。

契丹族的消亡:起家于东北,成功建国又被灭国,他们的后裔去哪了

他们或许是令中原人民闻之色变的侵略者,又或许是拥有多变文化特征的特殊民族,但他都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中的传统文化瑰宝,都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是构成丰富中华文明史的重要人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