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未登访华专机,布林肯就对中国摊牌:不许帮助俄罗斯,停止在台海的“挑衅”行动。布林肯挑明“兴师问罪”的立场,目的是什么?对美方咄咄逼人的姿态,中方作出了怎样的回应?
近段时期,美国高官又开始集体到访中国。在今年4月,美国财长耶伦第二次访华,随后美副国务卿康达也到访中国。到了4月21日,中国外交部确认,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将在4月24日抵达北京,进行为期4天的中国行。然而,布林肯这次访华,表面上是推动落实中美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实则是来中国“兴师问罪”。据美国国务院官员透露,布林肯访华有两个重要目标,一是要求中方“停止一切对俄罗斯的帮助”,否则就会遭受美方的制裁;二是在台湾问题上,布林肯希望北京“停止一切在台海的行动”,否则美方将作出相应举动。
不过,美方透露的这两个目标,实际上都不是布林肯来华的真正目标。因为美国很清楚,布林肯提出的这两个要求,中方都不可能答应。美国的真正意图,是通过高级官员不断对华接触,弄清中方的底线是什么,从而更好地制定新一轮对华策略。在奥巴马时期,华盛顿决策层一直认为,只要美国拉开架势,中国就算一开始不愿意退让,也坚持不了多久。美国决策层的这个想法,最终导致特朗普时期爆发中美贸易战。结果,中国不仅顶住了压力,还扩大了对美贸易顺差。美国则在这轮交锋后,遭遇了历史性通胀。即使美联储多次激进加息,也没有实质性遏制通胀。这让华盛顿决策层意识到,自己的对华策略已经失败了,需要进行“更新”。
同时,多个迹象表明,美国正面临一个巨大的难题,那就是他们“没钱了”。就在布林肯访华前,美国众议院通过没收俄罗斯资产法案,公然对俄3000亿海外资产动手。美国的做法,直接摧毁了美元体系的信用,后续势必会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此外,在美债规模超过34.5万亿美元,收益率持续提升的情况下,美联储还释放了加息信号,显然是准备再进行一轮收割,首要目标是日本、印度等深受美元体系影响的经济体。因此,美国高官频繁来华,还有一个重要目的,那就是不准中国出手救市,坐看其他经济体被美收割。
为了让自己的真正目的实现,美国摆出“强硬姿态”,在多个领域对华出手,给自己换取更多的筹码。在4月21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涉台提案,给台岛提供20亿美元的军援。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的海事、物流、造船等产业启动301调查,并放话要对总额超过3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在刚刚结束的G7外长会上,美国还与盟友发布一份联合声明,要求“相关国家”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和所谓的“南海仲裁”结果。
对美方的做法,中方早已展开了反制。例如在芯片领域,中方正推动电信运营商减少采购美国芯片,预计用3年时间实现网络设备全部国产化。同时,中国大幅度减少美国粮食进口,购买的美国大豆和玉米同比大跌约50%和67%。中方为什么要这么做,美国应该好好反思。如果美国还要打压中国,中方有的是手段进行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