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红霞卖掉房子赎回遗体,谁知却发现衣服口袋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句话,竟给予了她生存下去

作者:老闫侃史

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红霞卖掉房子赎回遗体,谁知却发现衣服口袋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句话,竟给予了她生存下去的勇气。

说起来,吉鸿昌同志在成为同志之前,是封建旧军阀中的一名士兵。

在那个战火频仍的年代,对于贫苦底层家庭出身的吉鸿昌来说,从军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当时,冯玉祥十分欣赏为人正直,胆气过人的吉鸿昌,他在冯的部下快速提升,没过几年,这个参军那年正正好18岁的小伙子就已经当上了营长。

而在此过程当中,吉鸿昌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马列主义等等社会主义理论,他对书中观点十分认同。

彼时国内的爱国主义运动盛行,许多革命志士都在积极宣传救国之道,甚至不少人比吉鸿昌还年轻,这也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灵。

于是,吉鸿昌逐渐在维护封建旧制度的军队觉醒。

所以,哪怕是在旧军队当中,本性善良正直的吉鸿昌也没有受到军阀恶习的影响,与其他军官不一样,吉鸿昌作风节俭朴实,还把省下来的钱财都花在了公益事业之上。

1925年,参军不过12年,吉鸿昌就已经当上了旅长,两年后又升任师长,再两年则已是军长一职。

而在那之前,他可只是一个贫农出身的穷苦小子,没有任何人脉、关系,放到今日,吉鸿昌可谓是白手起家的典范,这也充分说明了他拥有出类拔萃的军事才能。

后来,吉鸿昌同志自己,就是“光明”本身。

1932年,淞沪抗战爆发,因坚决抗日而被蒋介石逼迫下野的吉鸿昌同志深感国家有难,当时游说欧美抗日的他即刻赶回,跟共产党建立了联系。

这一年秋天,吉鸿昌同志正式弃暗投明,本是爱国旧军阀高官的他,“化茧成蝶”,成为了一名好同志,一名抗日战士。

但国民党虽然表面上的确是在抗日,背后却也在暗害共产党员,也就是蒋某人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1934年,吉鸿昌同志当时在四处奔走,积极宣传抗日思想。

那个时候,吉鸿昌同志的家不仅仅只是“家”,还是党的秘密联络处,抗日、党思想读物印刷所。

可他却为蒋介石所不容,蒋派出特务将其射伤,并顺势抓捕,对他严刑逼供

但贫民出身的吉鸿昌吃苦耐劳,又充满了军人的血性,任凭特务分子如何用刑,都不能从这位坚毅、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口中得知哪怕一个关于党的信息。

几度逼供无门之下,敌人遂决定将他杀害。

吉鸿昌同志是在这年11月9日不幸被捕,而才过半月,失去耐心的特务分子在北平陆军监狱将其杀害。

当时他正值壮年,仅39岁。

而那句广为流传、正气凛然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正是吉鸿昌同志在英勇就义前写下的最后一首诗歌。

吉鸿昌就义后,这些军统特务还试图通过他捞取大笔钱财,他们威胁吉鸿昌妻子胡红霞,于是胡红霞不得不变卖家产换取丈夫的遗体。

在整理吉鸿昌的遗态时,胡红霞在衣兜里发现了一张纸条,那是吉鸿昌留给她的遗嘱,亦是绝笔。

其中的第一句,是“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不禁催人泪下,他那顽强的意志,也给了妻子胡红霞努力活下去的动力。

(信息来源:《吉鸿昌:丹心碧血沃中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吉鸿昌: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光明网)

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红霞卖掉房子赎回遗体,谁知却发现衣服口袋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句话,竟给予了她生存下去
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红霞卖掉房子赎回遗体,谁知却发现衣服口袋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句话,竟给予了她生存下去
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红霞卖掉房子赎回遗体,谁知却发现衣服口袋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句话,竟给予了她生存下去
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红霞卖掉房子赎回遗体,谁知却发现衣服口袋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句话,竟给予了她生存下去
1934年,吉鸿昌牺牲后,妻子胡红霞卖掉房子赎回遗体,谁知却发现衣服口袋中有一张小纸条,上面有一句话,竟给予了她生存下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