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知否》中,顾廷煜的哪些言辞直抵要害?盘点顾廷煜的金句。

作者:谢汶青

原创不易 抄袭必究

文:谢汶青

看《知否》中顾廷煜说话,我想到了《鸿门宴》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范增是项羽的重要谋士,他对形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范增观察到刘邦虽然攻入咸阳后没有贪图财物和女色,但他的行为却透露出他另有图谋。

范增通过占卜发现刘邦身上呈现出天子之气,因此他意识到刘邦将来可能成为项羽争夺天下的劲敌。

楚汉战争中,最终项羽败给了刘邦。

我想,项羽在死的那一刻,肯定后悔当年没有听范增的话。

范增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他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要害,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

说话能一下子直击要害,这样的人通常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思考能力。

他们能够迅速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顾家大哥顾廷煜在剧中话不多,露面也仅仅只有几次,但每一次说话都说到了点子上,可以说是直抵要害。

这人和明兰有得一拼,今日我想盘点一下剧中顾廷烨哪些直击问题要害的言语。

《知否》中,顾廷煜的哪些言辞直抵要害?盘点顾廷煜的金句。
《知否》中,顾廷煜的哪些言辞直抵要害?盘点顾廷煜的金句。

看透顾廷烨的言语。

面对顾廷炜和四房五房儿子被收监关押,大哥顾廷煜出面了。

他问顾廷烨:我只问你一句话,凭你今时今日的能耐权位,若一意想把顾家拉出来,可是能办得到的?

这句话旨在探究顾廷烨凭借当前的权势和能力,是否有能力将顾家从某种困境或不利局面中解救出来。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解读出顾廷煜三个思考点:

第一,他对顾廷烨的权势和能力持有认可的态度,认为他“今时今日”已经拥有了相当的能耐和权位。

第二,他对顾家的状况感到担忧,认为顾家陷入了某种困境或不利局面。

第三,他通过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询问顾廷烨是否有意愿和能力去拯救顾家。

这既是对顾廷烨个人能力和决心的考验,也是对他对家族忠诚度和责任感的试探。

顾廷烨觉得大哥不愧为大哥,很能抓住要害:这就对了,与其在这里拉拉扯扯,指桑骂槐,还不如说点正事。

即便顾廷烨不喜欢大哥,但不得不承认他内心钦佩大哥,觉得人家很聪明。

其实,我们中的很多人都钦佩聪明人,即便这个人是你的敌人。

顾廷煜:要四处求人,到处卖情面,兴许还要求到御前,但你是能办到的,对吗?

他说“要四处求人,到处卖情面”,这暗示了顾廷烨要做成这事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甚至可能需要放下自己的尊严去求助于人,动用自己的人际关系,即“卖情面”。

说明顾廷煜对即将进行的事情的难度有深刻的认识。

“兴许还要求到御前”,这句话进一步提升了此事的难度。

最后,“但你是能办到的,对吗?”这句话是顾廷煜对顾廷烨的期待和信任。他相信顾廷烨有这样的能力和影响力,能够完成这个看似艰巨的任务。

但是,为何如此问呢?

因为他知道顾廷烨即便能,但也是需要添加条件的。

紧接着顾廷煜在得到顾廷烨肯定答复后,又问道:要怎样,你才肯救顾家?

明兰看透顾廷烨,顾廷煜也看透了顾廷烨,这是为什么?

都是聪明人,特征是有相似之处的。都是揣摩人心的高手,都是洞察内在的高人。

顾廷烨说了要顾廷煜给生母白氏修辞立碑,还公道的要求后,顾廷煜拒绝了。

为何他面对顾家陷入困境的局面,竟然敢直接拒绝顾廷烨呢?

明兰直击要害,说出了原因:你大哥他料定你没有那么心狠手辣,不会对自己的亲宗兄弟动手,所以他才敢断然拒绝的。

确实如此,他算准了顾廷烨。

顾廷烨对明兰说道:其实桓王一早便跟我交待过,四房五房那几个,犯的并不是什么重罪,无非便是流放。至于流放八百里,或是三千里,也不是完全不能商量的。至于我那个三弟弟,也没犯什么大错,更没事。

但,只要四房五房,还有顾廷炜不放出来,就会有人给顾廷煜施加压力。

这相当于把压力从原来顾廷烨身上转移到了顾廷煜身上。

我们接下来看看顾廷煜在压力下会如何应对?

他说:陪个不是,这么多年,这么多委屈,怨恨,要怎么陪不是,他才肯过去?

能说出这句话,说明顾廷煜内心明了自己和顾家给顾廷烨造成的伤害有多深,当年作恶有多多端。

五房说道:人家要的又不多,这事虽然丢脸,但惠而不费。

五房也觉得亏了顾廷烨,而且顾廷烨提的要求并不高,并不过分,再说此事做了也不需要出银子,付出非常小。

顾廷煜:若是而今我们向他低了头,从此后,便任由他拿捏了。今日是在族谱上为白氏立传,明日就会把四房五房赶出候府。

五房你给我加压,我给你喝一壶。

顾廷煜太会算计人心了,他好像能透过一个人的胸脯看到人家心脏一样。

秦大娘子看四房五房劝诫不起作用,她说:那你就不心疼你兄弟了?

秦大娘子是不可能不救自己宝贝儿子顾廷炜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四房五房当初拉顾廷炜下水是多么正确的一件事。

顾廷煜:娘,你养他这么久,怎么就不了解他呢?他嘴上说得再吓人,还是下不了阴招,只要咱们扛得住,他终究还是会去说情的。

又算准了顾廷烨,顾廷烨确实会去的,即便不去,桓王和新帝也会看在他的面子轻判顾家那几个晚辈的。

秦大娘子也很厉害,为何她没有算计出顾廷烨呢?而且还被四房五房下的套给套住了呢?

因为关心则乱,顾廷炜是她的亲生骨肉,她无法做到站位旁观者的角度理性的分析事态。

但顾廷煜就不同。

我在想,假如顾家四房五房,还有秦大娘子按照顾廷煜出的主意,和顾廷烨比耐心,扛得住,最后顾家那几个进了监狱的还是会被轻判。

但是,只可惜他们都没有顾廷煜的谋算能力和对事态的预测能力,耐不住性子各种逼迫顾廷煜。

这里面有两件事,加速了顾廷煜的死亡,也让顾家四房五房以及秦大娘子的计划彻底落空。虽然顾廷烨在朝堂上给四房五房和顾廷炜求了情,但,他们当年的丑行也被顾廷煜揭露,并失去了一步掌控顾家大权的机会。

第一件事是:顾家三兄弟在监狱过得很不好,有挨打的,有生病的,四房五房,还有秦大娘子都去找顾廷煜,给他施加压力。

秦大娘子都用过继孩子继承侯爵爵位,和顾廷煜谈交换条件了。

说到急处,顾廷煜被气晕过去了。

第二件事:大夫看病告知顾廷煜将命不久兮。他之所以和顾廷烨争,是觉得自己还能活久一些,现在发现他时日不多了。

他要托孤。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他权衡利弊后,准备改变初衷,和顾廷烨言和。

他在祠堂里对顾廷烨说道:看看你的脸,再看看你跟整个禹州不一样的做派,你以为改了姓名,军里就认不得你了,不说出来让你白难堪罢了。

顾家几辈子的人都埋在军里了。上阵杀敌,是丢脑袋的事,他们冲着你姓顾,才把脑袋脚在了你的手上,你如今的功名权位,你这身紫袍金带,是你一刀一枪杀出来的,但是也有顾家人的血,顾家人的命,你丢不下,甩不开,砍不断。

顾廷烨:自从我入了军后,我早已改名换姓,那时我姓白。

顾廷烨一直认为自己有今日之荣华富贵和泼天富贵,是自己努力赢得的,和顾家半毛钱关系也没有,但顾廷煜几句话就让他知道,不是的。

祠堂是一具有象征意义的地方,通常代表着家族的荣誉和传统,顾廷煜这段话出现在此背景下,不仅是对顾廷烨个人的提醒,更是对顾家历代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首先,对方指出顾廷烨的姓名和做派都无法改变他出身于顾家的事实。即便他改了姓名,试图在军中隐藏自己的身份,但这并不能抹去他与顾家的联系。

对方选择不公开这一点,只是为了不让顾廷烨自己难堪,也显示出顾廷煜对顾廷烨的失望和不满。

接下来,顾廷煜强调了顾家的军人传统和牺牲精神。顾家几代人都在军中,他们的英勇杀敌和牺牲生命,都是出于对家族的忠诚和对国家的责任。

顾廷烨如今所拥有的功名和权位,都是建立在这些祖先的牺牲之上。他的紫袍金带,不仅是他个人努力的象征,更是顾家历代军人荣誉的延续。

最后,对方明确指出,顾廷烨与顾家的联系是无法割舍的。他的身份、地位、荣耀,都与顾家紧密相连。他无法丢弃或摆脱这种联系,因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根,也是他家族的灵魂。

这段话可以理解为顾廷煜对顾廷烨的家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提醒。他不仅要为自己的荣誉和地位而努力,更要时刻铭记家族的荣誉和传统,承担起作为顾家子孙的责任和使命。

顾廷烨说道:大哥真是厉害,说出来的话一针见血。你无非想要激将我,想要我对顾家还有一丝怜悯。

后来还说道:大哥算的事,从来没有一件是不中的。若是他身子骨没有这么弱,只怕我早已无翻身之日,顾家都没有我什么事,

明兰说道:即便他如此羸弱,你也险些没有翻身之日。

因为顾廷煜说的那些话,顾廷烨全中了。

因为文章很长了,看透秦大娘子的言语我就不分解了,以后有时间会再写。

我是情感领域创作者,喜欢研究婚恋,两性关系,痛恨道德说教,喜欢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问题,如果喜欢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