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严文明先生的胶东考古往事

作者:济南时报-新黄河

2024年4月14日20时13分,著名考古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严文明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严文明先生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科体系的创建者,中国考古学科发展的引领者,中国考古学与文化遗产保护思想家,卓越的考古学教育家,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面旗帜。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严文明先生对山东考古,尤其是胶东考古,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黄河记者近日采访了烟台市博物馆原馆长王锡平,请他讲述严文明先生的胶东考古往事。

严文明先生的胶东考古往事

严文明先生

进京寻求考古大咖支持

王锡平回忆,和严文明先生的相识和交往,缘于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的介绍,这背后又和当时烟台地区(除今烟台辖区外,还包括县级威海市和荣成、文登、乳山、莱西县)的考古情况有关。

王锡平说,1978年8月,苏秉琦先生在考察烟台、黄县(今龙口)、蓬莱、长岛等地的文物后,于8月22日,23日同烟台地区博物馆及17县市文物干部就烟台地区文物考古工作做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烟台地区的原始文化有自己的起源和特征,青铜时代也并非落后地区,并提出,今后工作重点应围绕“烟台地区文化起源与发展、烟台地区商周古国”两大课题开展工作。“苏先生的讲话,不但为烟台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指出了方向,而且还提高了文物干部对文物考古工作的认识。但困于当时地方文物部门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资金等方面都十分薄弱,难于开展系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

于是,1979年春节刚过,烟台地区文物组就派王锡平和李步青、李景章、吴玉喜,带着烟台市白石村、荣成县河口、蓬莱县刘家沟、福山县邱家庄、牟平县蛤堆顶遗址采集的标本,去北京求助苏秉琦先生支持。王锡平说,“我们来到苏先生家说明来意后,苏先生十分高兴。他告诉我们,北大严文明先生春节期间来看望他时,他已给严文明谈过烟台和长岛的情况,说那里是连接山东和东北的桥梁,又是通往朝韩和日本的门户,考古工作大有可为,可以去做些工作,并风趣地说,钓鱼得有鱼饵才能钓着鱼。意为烟台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文物考古工作重要,北大会去做工作的。接着我们带上标本去北大找严文明先生,邀请他到烟台帮助做些工作,严文明先生愉快地答应先去看看。从此,北京大学拉开了在烟台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的序幕。”

严文明先生的胶东考古往事

2009年3月,王锡平(右)到严文明先生家中拜访时请他鉴定胶东出土的打制石器。

发掘北庄遗址

王锡平说,1979年8月,严文明先生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的韩榕先生一起来到烟台。在烟台地区文物组李步青的陪同下,于11日至23日先后调查了蓬莱、福山、车平、荣成、威海、烟台等几十处原始文化遗址,商定由北京大学考古系、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和烟台地区文物管理组三家合作,于9月开始发掘福山邱家庄和牟平照格庄遗址。“发掘由严文明先生主持,人员由北大赵朝洪和李平生老师及考古专业七六级全班学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韩榕,烟台地区文物组李前亭、吴玉喜、王锡平,以及各县市文物干部组成。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我们完成了田野发掘工作,取得可喜的成果——邱家庄遗址的发掘,在胶东地区首次发现早于紫荆山下层文化的邱家庄一期文化;照格庄遗址的发掘,解决了岳石文化的命名问题。同时,地方文物干部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专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为了摸清胶东地区史前文化的情况,继续胶东地区的考古工作,在邱家庄和照格庄两处遗址发掘结束后的1979年11月下旬和1980年11月中旬,严文明先生又主持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工作。后来最为重要的北庄遗址发掘,就是在考古调查中确认的。

王锡平介绍,1980年1月长岛县文物干部宋承钧在大黑山岛进行地名调查时,北庄村民张振邦提供了北庄遗址的信息。遗址位于大黑山岛东岸、北庄村东北部,紧靠公社机关驻地,“1980年12月6日,严文明先生率北大研究生佟伟华、安家瑶、杨群,进修生严进军,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韩榕,烟台地区文管会李步青、李前亭、王锡平,以及长岛县文物干部宋承钧一行10人,中午乘船到达大黑山岛,下船后冒着刺骨的寒风和雪花对遗址进行了调查,没有多少发现,仅采集到一件小型石斧,大家因此还有点失望。晚上,我们入住公社驻地的简易招待所。7日早在公社机关食堂就餐后,我随严文明先生来到公社机关驻地西部和北部的断崖考察。这是建设公社机关房屋时留下的两处断崖,高处有4至5米高,原始文化层堆积很厚。严文明先生在北断崖西半部发现了三座原始社会的半地穴式房基,喊我过去看。说实话,我当时看到断崖上的这些遗迹,也辨认不出是房基。经严先生现场指教,我才得以辨识。这是胶东地区的首次发现。我高兴地跑回驻地,叫来其他人员清理断崖剖面,进行测量绘图、采集标本,记录这一重要发现。”

北庄原始村落遗址确定后,严文明先生与烟台文物部门商定,从第二年开始对北庄遗址进行全面发掘。此后,1981年的发掘,由北大赵朝洪老师主持;1982年至1984年、1987年的发掘,由北大张江凯老师主持。每次发掘,严文明先生都不定期地到工地现场指导。参加发掘的人员主要是北大七七级至七九级、八五级部分本科生和研究生,烟台及各县市区的十多名文物干部也先后参加了发掘。前后五次,总共发掘面积4000余平方米,发现房址90余座,灰坑130余个、墓葬60余座、猪葬坑6座,出土石器、陶器、骨器、蚌器3000余件。

严文明先生的胶东考古往事

1983年长岛北庄遗址发掘现场

王锡平说,这些发现,是大陆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发现,“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胶东地区首次发现北庄一期文化、北庄二期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依次叠压的地层关系,为建立胶东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提供了科学依据;二是首次发现北庄二期文化,填补了胶东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中的空白;三是发现的90余座房址,时代包括邱家庄一期文化和紫荆山一期文化(年代相当于北庄一期文化),对研究新石器时代胶东地区的聚落布局、形态、房屋建造技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四是发现的北庄一期文化房址和北庄二期文化的墓地,对研究当时人们的埋葬习俗、精神信仰提供了珍贵资料;五是北庄一期文化红烧土块中发现大量黍的皮壳,对探讨当时社会经济形态提供了依据;六是出土大量不同时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为了解长岛与胶东半岛、辽东半岛史前文化的关系及海上交通提供了丰富资料。”

总之,北庄遗址的发掘,较为全面地揭示了距今五六千年前原始社会时期的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形态、人们的精神信仰等情况。王锡平说,到目前为止,这是胶东地区唯一完整保留如此多重要文化遗存的遗址,在山东地区也较为罕见。因此,北庄遗址在1992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又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找到水稻传播“北路接力棒说”的力证

王锡平介绍,严文明先生在胶东的考古发掘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成果就是找到了水稻传播“北路接力棒说”的力证。

在为《胶东考古》写的“代序”中,严文明先生曾详细写到这一过程——“1981年秋,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了有丰富田野考古经验,而且对胶东考古非常熟悉的郑笑梅为首的考古队和北京大学考古实习队合作,对栖霞杨家圈遗址进行了较大面积的发掘,发现了一批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存。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在龙山文化层的红烧土中发现有稻谷、粟和黍三种农作物共存的情况。杨家圈大约处在北纬37度20分左右,是现知史前栽培稻分布纬度最高的一个地点。由于有这一发现,稻作农业最初传入日本的路线开始明朗化了。过去有所谓北路说、中路说和南路说,后二说事实上不大可能,而前一说又缺乏证据。杨家圈的发现证明北路说是有道理的。如前所述,从大汶口文化直到岳石文化的长时期中,山东半岛的史前文化是单方面向辽东半岛传播的,而辽东半岛史前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因此我提出了一个从山东半岛经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再到日本九州,以接力棒的方式传播过去的说法。简称为北路接力棒说,此说后来因为大连大嘴子遗址和朝鲜平壤附近的南京遗址都发现了稻谷遗存而得到了相当的证实。在杨家圈第一期即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陶器中,有一种鼎甗,即在鼎腹内做一箅隔,以便放上箅子蒸饭。这种器物过去只见于良渚文化,杨家圈的发现说明胶东和江浙地区有一定的文化关系,稻作农业有可能就是通过这一文化传播路线从长江流域传到胶东地区的。”

建立胶东地区史前文化发展序列

王锡平认为,严文明先生对胶东考古的贡献,除了主持发掘邱家庄遗址、照格庄遗址、北庄遗址、杨家圈遗址、芝水遗址、珍珠门遗址、南黄庄遗址等,为岳石文化、珍珠门文化命名之外,还在于为胶东地区建立了史前文化发展序列。王锡平说,“在1979到1987年之间,严文明先生在胶东不仅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还参与、策划了两次比较重要的学术研讨会,对建立胶东地区史前文化序列做出了巨大贡献。”

严文明先生为《胶东考古》写的“代序”中写道:“1982年8月,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山东省考古学会主持召开了山东史前考古学术讨论会。为了让大家了解胶东考古的进展,特地把会议地址选在最东边的荣成县石岛。在这个会上,我根据前几年考古研究的成果,对胶东原始文化作了系统的阐述,初步提出了一个文化发展的谱系性见解。即最早的是白石村一期,以下依次为邱家庄一期、紫荆山一期、于家店一期、杨家圈一期、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珍珠门遗存和南斜山墓地。后三者的年代分别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商周时期,而文化面貌则大不相同。所以我认为它们应当是东夷的文化。而在岳石文化以前的诸新石器文化则应是东夷祖先的史前文化。我在会上特别强调指出,研究胶东乃至整个山东和苏北地区的史前考古,不能不涉及在大陆古代文化的形成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东夷文化的问题。根据历史记载和实物遗存,研究东夷文化的起源、分布、内容和特征,以及它同华夏等各族文化的关系,应当成为大陆考古学的重大课题之一。”

1987年5月16日至20日,“胶东考古座谈会”分别在烟台和长岛县召开。与会者除了直接参加胶东考古的主要人员外,还有胶东考古的倡导者苏秉琦先生以及关心胶东考古的李仰松、张忠培、郑笑梅、高广仁、张学海、李伯谦、郭大顺和蔡凤书等。严文明先生为《胶东考古》写的“代序”中写道:“为了准备这次会议,我们把从1979年以来考古发掘的所有实物资料按照地点和单位陈列出来,并由张江凯和王锡平做全面介绍。希望大家在充分了解这几年的考古工作的情况下,能够深入地交流看法,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因为是采取现场座谈的形式,大家比较放松随和,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意见交换比较充分。……经过几年的工作,胶东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文化谱系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胶东又同相邻地区有各种联系,是环渤海的一个重要地方。小而言之它是海岱、中原、燕山南北和辽东几个文化区的交会地带,大而言之它是中国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的门户,因此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研究。”

严文明先生的胶东考古往事

1987年,严文明给苏秉琦和郑笑梅介绍山北庄遗址出土陶器。

让“东半坡”成为山东的文化亮点

王锡平认为,严文明先生的很多做法和想法,对胶东考古影响深远,比如长岛北庄遗址。也许很多人还不知道北庄遗址,事实上它很重要,我们都知道西安半坡遗址是大陆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重要遗存,在教科书与有关书籍中多有介绍。作为大陆另一处新石器时代重要遗存,北庄遗址被誉为“东半坡”,可见其重要性。

王锡平是北庄遗址发现与发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对当时一些情况记忆犹新,“在北庄遗址发掘期间,我们一直十分重视对重要遗迹的保护工作。从1981年第一次发掘起,就考虑到如何对发掘清理的房址进行有效保护和今后利用的问题。严文明先生吸取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因室内冷暖变化、房基遭到不同程度损坏的教训,决定不采用以往发掘完后就直接用土回填或建简易棚保护的作法,而是采取先用沙对房址进行覆盖,然后再用土进行回填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一是房址仍然完好地埋在地下,不会因气候冷暖变化使房基受到破坏;二是在保护条件成熟修建遗址博物馆时,可以顺利清理出房址,进行展示。对发掘清理的重要墓葬,则采取整体加固移出的方法,运回博物馆进行室内保护和展示。”

2000年,由严文明先生题写馆名的北庄遗址博物馆落成。由于当时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未能将原始社会的房址清理出来进行展示,只是在原房址之上的地面上按原大复原了几座房址。“虽然还不是真正意义的遗址博物馆,但它对人们了解北庄原始村落遗址还是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王锡平说,“如今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的建立为长岛文化旅游大发展带来机遇。期待在积极争取北庄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项目的同时,把完善北庄遗址博物馆建设列入重点项目,将其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遗址博物馆,使之成为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一个灿烂的文化亮点。”

严文明先生的胶东考古往事

严文明为《海岱考古》期刊题词

王锡平说,北庄遗址考古发掘完成后,发掘报告的撰写工作员虽然时断时续,但始终没有停止,“1993年、2009年我先后两次去北大修改所承担的文稿,2007年烟台市博物馆又派祝国林去北大捐图。2004年,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顾玉才来烟台考察文物期间,我作为烟台市博物馆馆长又向他们详细汇报了有关情况,并争取到出版发掘报告的国家资助经费。2012年,张江凯老师完成发掘报告的初稿,近年严文明先生又安排北大赵辉老师对发掘报告进行修改和完善,目前赵辉老师正在抓紧时间做着这项工作。相信不用多久,发掘报告会正式出版发行,将这一重要发现的资料公布于世。”

令王锡平颇感遗憾的是,在严文明去世前没有将《长岛考古》(主要内容即为北庄遗址考古发掘报告)出版,“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胶东考古》和《胶东考古研究文集》都出版了,这两本书也都是在严文明先生的指导之下完成的。”

记者:钱欢青 编辑:徐征 校对:高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