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枪杀朴正熙之后,金载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从而改变了历史。

作者:熊熊68686868

一个决定性的选择

枪杀朴正熙之后,金载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从而改变了历史。

1979年10月26日,这是韩国历史上一个晴天霹雳的夜晚。当天傍晚时分,朴正熙总统来到位于首尔宫井洞的中央情报部大楼,原本只是一次例行的晚宴。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成了朴正熙生命的终点。

作为中央情报部的最高长官,金载圭对朴正熙的到来早有准备。他们之间由来已久的矛盾,在这个夜晚达到了顶峰。争执之际,金载圭竟然亲自掏出手枪,对着朴正熙连开数枪,当场将其击毙。就这样,一代独裁者的生命戛然而止。

眼见朴正熙已经断气,金载圭面临一个关键抉择:是留在中央情报部这个大本营,继续主导政变?还是听从参谋总长郑升和的建议,前往陆军本部寻求军方支持?

这是一个决定性的选择。中央情报部作为情报机构的大本营,地理位置极为有利,金载圭在这里可以掌控全局。而陆军本部虽然拥有军队力量,但毕竟是外围,金载圭一旦离开中央情报部,就可能失去主动权。

错失良机的根源

金载圭在那个命运的夜晚,本可以一鼓作气,牢牢控制住局势的。作为中央情报部的最高长官,他手中掌握着大量精锐特工,加上宫井洞这个坚固的大本营,只要他下定决心,就有足够的力量扭转乾坤。

然而,金载圭却犯下了一连串致命的错误,最终酿成大错,错失了这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枪杀朴正熙之后,金载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从而改变了历史。

他的第一个错误,就是轻易放走了朴正熙政权中另一大支柱——青瓦台秘书室主管金桂元。金桂元作为朴正熙的心腹,掌管着青瓦台的全部机密,是个不可小觑的对手。金载圭理应将他拿下,但却没有采取行动,让他逃之夭夭。

更为关键的是,金载圭听从了参谋总长郑升和的建议,离开了中央情报部这个大本营,前往陆军本部。这个决定,注定了他后来的覆败。一旦离开宫井洞,他就失去了主场优势,随时有可能被军方力量包围。

果不其然,到了陆军本部后,金载圭很快就失去了主导权。在那里召开的紧急国务会议上,金桂元公开揭露了金载圭杀害朴正熙的内幕,郑升和也临时变卦,与国防部长卢载铉一起决定逮捕金载圭。

就在金载圭手足无措之际,陆军保安司令全斗焕派出宪兵总监金晋基,带领军队直接包围了会议室,将金载圭生擒了。随后,全斗焕又出动大军,攻陷了宫井洞的中央情报部大楼,彻底扫平了金载圭这个政变的根基。

一个新的力量崛起

在金载圭的一再失误中,朴正熙政权的权力真空迅速形成。与此同时,一股新的力量悄然崛起,开始主导着这场政变的走向。

这股新力量,就是陆军保安司令全斗焕。作为朴正熙政权中"四大支柱"之一的陆军参谋部的掌门人,全斗焕手中掌握着大量实际军队力量。一旦金载圭离开中央情报部前往陆军本部,他就立即嗅到了机会的味道。

全斗焕先是派出宪兵总监金晋基,率领军队包围了正在召开紧急国务会议的会场,将金载圭生擒。接着,他又迅速出动大军,对中央情报部的大本营发动了突击,彻底扫平了金载圭这个政变的根基。

一切发生得如此之快,金载圭根本无力回天。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他从一个意气风发的政变领导人,沦为阶下囚。而全斗焕则乘胜追击,迅速控制了首尔市内的要点,夺取了政权。

枪杀朴正熙之后,金载圭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从而改变了历史。

全斗焕的做法无疑是狡猾且残酷的。他不仅出卖了金载圭,更在事后对金载圭的亲信进行了大规模的肃清,确保自己的统治地位无可撼动。

凭借着手中的军队力量,全斗焕很快就巩固了自己在政坛上的地位。他先是自封为"保安控制部长",后又在1980年5月17日,直接发动了另一次政变,夺取了总统的最高权力。

就这样,一个原本只是陆军中层将领的全斗焕,凭借着对军队的控制,一步步登上了韩国政坛的最高峰,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历史的反思与启示

金载圭的失误和全斗焕的崛起,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历史启示和反思。

首先,这说明了一个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应变能力和执行力是至关重要的。金载圭本可以一鼓作气,牢牢控制住局势,但他却在关键时刻犯下一连串致命的错误,最终酿成大错,令政变功亏一篑。

相比之下,全斗焕则展现出了过人的机警能力和行动力。他精准把握住了金载圭失误的时机,迅速出兵夺权,一举扭转了局面。可以说,全斗焕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时机的精准把握。

其次,这也警示我们在关键时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住良机。金载圭在朴正熙被杀之后,本可以一鼓作气,牢牢控制住局势。但他却在这个关键时刻,做出了一系列失误,最终令政变功亏一篑。

再者,这段历史也说明了,掌握实际军队力量是夺取政权的关键。金载圭虽然是中央情报部的最高长官,但他手下并无真正的军队。而全斗焕作为陆军保安司令,掌握着大量实际军队力量,这就为他后来的夺权奠定了基础。

最后,这一历史事件也折射出了韩国当时的政治环境之险恶。在朴正熙长期的独裁统治下,韩国政坛上的权力斗争异常激烈,人人自危,你死我活的局面屡见不鲜。这种环境无疑加剧了金载圭和全斗焕等人的偏执和残暴,也让整个事件的结果变得如此惊心动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