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自取灭亡

作者:熊熊68686868

战国时期,六国并立,你来我往,斗智斗勇。其中秦国虽然地处偏僻,但凭借顽强不屈的斗志和过人的智谋,最终一统天下。在这场持续数十年的残酷战争中,赵国作为秦国最顽强的对手,屡次错失良机,自我拆台,最终酿成了灭亡的悲剧。究竟赵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覆灭的?秦国又是如何给予赵国翻身的机会,却被赵国亲手辜负的?让我们一探究竟。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自取灭亡

赵国初期屡战屡胜,气焰嚣张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自取灭亡

战国后期,赵国国力强盛,君主赵武灵王英明神武,将领庞煖、廉颇等人才辈出。当时秦国虽然已经开始了统一六国的征程,但在赵国铁骑的节节阻击下,进展维艰。

公元前293年,秦军攻打赵国,被赵军在长平之战中痛击,损失惨重。当时秦军主力四十余万,被赵军全歼,仅存十余万。秦王亲率大军增援,再遭赵军重创,几乎被赵军彻底歼灭。

十年后,秦军再度发动进攻,被赵军在邯郸之战中重创。当时秦军主力三十余万,被赵军击溃,损失二十余万。秦王不得不亲自出马,才勉强避免全军覆没。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自取灭亡

连番大捷,使赵国声威大振。赵武灵王更是志得意满,对秦国充满了轻视。他曾对手下大臣说:"秦人不足虑也,寡人手足之力,足以制伏之矣!"

然而,正是这种骄横狂妄,成为赵国日后衰落的根源。赵武灵王去世后,赵国君主素质逐渐下滑,国力也随之衰微。而秦国则在吞并诸侯后,国力日益强大。最终,赵国的气焰嚣张为其带来了灭顶之灾。

秦国陷入内忧外患,赵国却未乘虚而入

秦王政四年(公元前243年),秦国遭遇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蝗灾。乌压压的蝗虫遮天蔽日,吞食了全国大半的农作物。随后瘟疫也在秦国肆虐,死者无数。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自取灭亡

就在秦国陷入内忧的同时,赵国老将庞煖率领五国联军趁虚而入,一路攻打直抵秦国腹心之地"蕞"(今陕西临潼北)。庞煖攻城未果,改而东征齐国,攻下了海港饶安,为内陆国家赵国打开了一个出海口。

翌年,秦国又遭彗星凶兆,名将蒙骜战死,六国无不欢欣鼓舞。更糟的是,秦王弟长安君成矫率军攻打赵国时竟造反投奔赵国,对秦国国威造成重创。赵王将饶阳封给了成矫。

秦王嬴政派出的将军壁继续攻打赵国,却被庞煖击败。屯留、蒲鷎两支秦军也因此叛变,将壁继续击杀并向赵国投降。赵国声威大振,魏国甚至将邺城等重镇赠予赵国,以求结交这唯一能与秦抗衡的强国。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自取灭亡

此后数年,秦国接连遭遇寒冻、内乱等灾祸,大批百姓逃离关中求食。秦王嬴政不得不罢免秦相吕不韦,赦免被迁移的嫪毐门客,平息了秦国内斗。

这一时期,秦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然而赵国却未能乘虚而入,反而在这关键时期错失良机。公元前236年,赵悼襄王听信秦王嬴政的和解诡计,竟然亲自率军北伐燕国,结果被秦军偷袭,损失惨重。

赵国内斗不休,人才凋零

赵悼襄王即位后,赵国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悼襄王痴迷于倡优歌舞,荒淫无度,朝政日渐荒废。他废黜了太子赵襄子,另立一个败家子为太子。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自取灭亡

赵国名将庞煖、廉颇等人对此深感忧虑,多次力谏悼襄王,但悼襄王置若罔闻。庞煖愤而离开赵国,前往魏国。廉颇则被贬为县令,无力施展才能。

赵国另一名将李牧,虽然仍在军中为悼襄王效力,但也对国家的前途忧心忡忡。他曾数次规劝悼襄王,希望能扭转赵国的颓势。可惜悼襄王已经完全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对国事漠不关心。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秦国发动了对赵国的全面进攻。秦王嬴政亲自率领三路主力,共三十万大军,对赵国重镇邺城发动了决定性的进攻。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自取灭亡

邺城乃赵国经济命脉所在,一旦失守,赵国将陷入绝境。然而赵国军队当时正处于人才凋零、军心涣散的状态。悼襄王慌了手脚,先是命令扈辄统帅十万大军前去增援,结果扈辄用人不当,将军队指挥得七零八落,最终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赵国损失惨重,悼襄王这才不得不重新征调庞煖、廉颇等名将回师。可是时已晚矣,秦军已攻陷邺城,切断了赵国的经济命脉。赵军节节败退,最终在武城一战中,再次损失十万大军。

秦国东征,赵国节节败退

赵幽缪王召回李牧后,秦军主力已攻陷邺城,切断了赵国的经济命脉。秦王嬴政亲自督战,命令大将王翦继续东进。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自取灭亡

公元前233年春,王翦大军自邺城出发,直扑赵国重镇邯郸。赵军阵脚大乱,节节败退。邯郸城下,王翦亲自督军,赵军仓皇撤退,邯郸陷落。

赵军继续北撤,秦军紧随其后。双方在武城一带遭遇决战。李牧率领赵军主力十万人,与秦军主力三十万人遭遇。

秦国给了赵国多少翻身的机会,可惜赵国自取灭亡

武城之战,双方激战数日。最终赵军不敌秦军铁骑,大败而逃。李牧亲自率领残余三千骑兵殿后,才勉强保全一线生机。

赵军损失惨重,十万大军仅存数千人。武城之战,赵国彻底丧失了与秦军抗衡的实力。秦军由此直扑赵都邯郸,赵国存亡即将决定。

面对秦军压境,赵幽缪王无计可施。他只得重新征召李牧,命其领赵国最后一支边军十万人力挽狂澜。

李牧清楚,这将是赵国的最后一搏。他挑选了五万精锐,携家眷南下勤王。另留五万人防守边疆。一时间,战国史上最强的两支铁军正面对垒,赵国存亡就系于此一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