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要想身体健康,得学会帮身体排“毒”

作者:广东中医药

人吃五谷杂粮,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一些无用的成分也会摄入体内,每天通过各种途径排泄出去。但如果这些渠道出了问题,无用成分就会变成毒素和淤积,危害身体。

毒素大体分为气毒、汗毒、宿便、尿毒、脂毒、血毒和痰毒七种,快来看看你体内有哪些“毒”素吧。

要想身体健康,得学会帮身体排“毒”

1、气毒

头晕、呼吸道疾病

气毒可源于“外来”或“内生”。外来通常指我们呼入的受到污染的空气,一个人每天会吸入1000多升空气到肺中,许多细菌、病毒、粉尘等有害物质也随之进入体内。内生则指人在正常呼吸后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气。

解决方案:大口吸入清气,大口呼出浊气,这样的深呼吸方法可以对肺部起到清洗作用。可在运动中进行,也可在室内对窗进行,应保证每天早晚最少一次。

2、汗毒

关节疼、风湿、代谢系统疾病

借助人体细小的汗毛孔,人体可以排出很多垃圾;反之,若汗不能顺利排出,积累在体内,就会变成一种毒。

解决方案:不需要让自己每天都大汗淋漓,但保持一定的出汗量是必须的。让自己出汗的首选方法是运动,如游泳、跑步、太极拳都是十分可行的运动方式。喝热粥、热茶、热汤也有促进出汗的效果,还可适当吃点辛辣的食物,帮助身体把汗发出来。薏仁等食物有除湿、开汗窍的功效,可以适当多吃。

3、宿便

口臭、上火、肠炎、肠癌

“汉代《论衡》一书写道,“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讲的就是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有数据显示,大便能将人体50%的毒素排出体外。

解决方案:早上5点到7点是大肠经“值班”,若此时排便最好。每天早起空腹喝一杯水,并养成一早大便的习惯。此时若无大便,可按摩天枢穴(位于肚脐两侧旁开1.5寸)。如果便秘,要多吃一些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如麦片、全麦面包等。

4、尿毒

尿系统炎症、痛风

人体内的大部分毒素都需要肾排毒,肾是人体内最重要的排毒器官,能够过滤掉血液中的毒素,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而尿毒的累积就可能源于肾功能不足,或喝水太少,或摄入毒素过多。

解决方案:在17点到19点,可空腹喝一杯水。此时肾经“当班”,一杯水下肚,有助于调动肾气,并帮助清洗肾和膀胱,预防泌尿系统结石。按摩涌泉(足心前部凹陷处)、三阴交(脚内踝上3寸),敲打肾腧穴(在后背,位置与肚脐平,脊柱旁1.5寸)

5、脂毒

头晕、瞌睡、血脂异常

大鱼大肉吃多了,容易让血脂升高、体重增长。在中医里,这种表现通常被认为是脂毒在作祟。特别是秋冬两季,吃得多动得少,更易造成脂毒堆积。

解决方案:饮食应少肉少油,山楂、黑木耳、黄瓜、白菜、各种粗粮,以及绝大部分红色蔬果都是排脂毒的好食物。比如,西红柿、红心西瓜、红心萝卜等。

6、血毒

头晕、恶心、诱发癌症

平时吃得太杂、太乱,摄入了太多食品添加剂,就会在身体里积累血毒,尤其是肝脏解毒功能差的人。

解决方案:喝绿茶,或适当多吃葡萄、西瓜、绿豆等帮助解毒,平时还可以按摩少府穴(掌心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无名指和小指指端之间)。一定要控制饮酒量,因为某些食物虽然有一定解酒效果,但却无法清除酒精引起的毒素堆积。

7、痰毒

痰多、痰稠、咳嗽

但有些人一天到晚痰总是咳不完,这就是痰毒堆积的表现,可能与饮食不当或肺出了毛病有关。

解决方案:多吃萝卜、百合、杏仁、银耳、梨(雪花梨最好),有助于润燥、排痰。特别是大白萝卜补气化痰,有既补且顺的双向作用,建议将其切丝加醋凉拌,每天吃一点。用3~10克甘草泡水喝,也有镇咳、祛痰等作用。

要想身体健康,得学会帮身体排“毒”

除了以上说的7种“毒”,中医认为,“积”为百病之源。任何事物的质变都源于量变的积累,疾病也不例外。若体内的“垃圾”长期积蓄,不及时清除,必将带来健康隐患。

01、气积--伤肝

中医有“怒为肝之志”之说,容易发怒、脾气暴躁、长期情志不遂还会导致肝气持续处于上行状态,造成肝郁不疏。

解决方案:运动是疏肝降火、气机升降相得的好方法,建议多进行户外活动,打太极、爬山、健步走、慢跑都是不错的选择。日常也可以用玫瑰花泡水喝,有疏肝理气功效。有阴精亏虚或实火旺盛体质的人,建议少吃肥甘及辛辣刺激食物,多吃一些养阴清火食物,如梨、枇杷、荸荠等。

02、痰积--生大病

这种液体长期积累、潜伏在人体内,可产生多种病变,如头目眩晕、心悸气短、中风,甚至肿瘤等,因此中医便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的说法。

解决方案:要远离潮湿的环境。老年人身体虚弱,若遇风寒,可致肺失宣发,肺津凝聚而成痰;夏季雨多潮湿也会引起湿邪内侵。其次,推荐祛痰良方“二陈汤”,取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各10克水煎温服,每天一次。或直接服用中成药二陈丸,具有同样的效果。

03、食积--伤脾胃

“食积”指饮食无节制,导致食积不化,使脾胃不能正常运转而引起的一种脾胃病。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都是造成积食的常见原因。

解决方案:减少饮食量,比如平时每顿饭吃个馒头,此时可减为每餐吃半个。同时适当配合一些食疗方,如糖炒山楂、白萝卜粥等,既容易消化,又有顺气、健胃、补脾的功效。

穴位按摩:

1、清大肠:从虎口开始,沿食指外缘推到指端;

2、清胃经:用拇指从另一侧拇指手掌面的第2节推向指根。以上两个动作每次重复50~100次,每天一次即可。

04、水积--伤肾

肾主水,主管水液的疏泄可维持体内水液的正常代谢。如果肾脏“失灵”,就会发生水肿。生活中,小到熬夜后晨起的眼袋,大到面部浮肿、四肢沉重等都是典型病症。

解决方案:日常多吃些利水消肿的食物,比如冬瓜、薏仁、芹菜、桑葚、鲤鱼等,还可以用玉米须泡水喝。此外,配合按摩掐合谷、点外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也能起到温阳利水、消除水肿的功效。

05、血积--伤血管

血瘀的人通常表现为面色晦暗、嘴色偏暗、舌暗有瘀点或片状瘀斑、有时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皮肤瘀青、女性多见痛经、闭经或经血暗红甚至有紫黑血块等。

解决方案:日常饮食上应多吃有活血通脉作用的食物,如黑米、茄子、洋葱、金橘、桃仁、西柚等;不吃冷饮或寒凉的食物。将一小勺(大约1~2克)三七粉混在少量牛奶或水中喝下,每天一次即可,有通畅气血、活血化瘀的功效。锻炼不宜过猛,可选择散步、舞蹈、瑜伽、八段锦等。■

【来源:首都中医(内容整理自生命时报、中国中医药报、人民日报微信、养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