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00亿抄了个底,堪比速效保心丸

作者:第一财经广播

大资金投向曝光

根据最新披露的基金一季报,汇金在3月末对3只偏股ETF的抄底买入额近1600亿元,累计持仓金额突破2000亿。

以华夏沪深300ETF为例,汇金旗下账户在1季度累计增持约610亿元(以期末市值估算,非实际成本),期末持有该ETF超七成份额,直接助推该ETF总规模逼近千亿。

2000亿抄了个底,堪比速效保心丸

根据截至目前披露的数据,中央汇金一季度增持较多的产品包括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沪深300ETF、嘉实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等。据基金一季报显示,华夏沪深300ETF在报告期内出现了单一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达到或超过20%的情况,“机构1”、“机构2”在1月16日至3月31日期间、3月22日至3月31日期间,分别申购131.97亿份、37.95亿份华夏沪深300ETF。值得关注的是,“机构1”、“机构2”在报告期初合计持有28.93亿份华夏沪深300ETF,与该基金2023年年报披露的第一大持有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份额完全一致。可以判断,“机构1”、“机构2”代表的正是中央汇金的加仓动作。

2000亿抄了个底,堪比速效保心丸

图片来源:基金季报以华夏沪深300ETF在一季度的区间成交均价估算,中央汇金加仓规模超过580亿元。嘉实沪深300ETF一季报显示,“机构1”投资者在一季度申购156亿份,截至一季度末共持有182.86亿份,以该基金一季度末的净值估算,持有规模约691亿元。

2000亿抄了个底,堪比速效保心丸

图片来源:基金季报这家机构期初持有26.82亿份嘉实沪深300ETF,与基金2023年年报披露的第一大持有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有份额完全一致,因此,可以确认“机构1”即为中央汇金。以嘉实沪深300ETF在一季度的区间成交均价估算,中央汇金加仓规模或超过540亿元。同样的,华夏上证50ETF披露的机构投资者动向显示,“机构1”、“机构2”在不同时间区间内,分别加仓44.75亿份、113.92亿份。

2000亿抄了个底,堪比速效保心丸

图片来源:基金季报“机构1”、“机构2”在期初合计持有123.6亿份,与该基金2023年年报披露的第一大持有人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持仓份额一致,以此推断,同样是被中央汇金加仓。

2000亿抄了个底,堪比速效保心丸

图片来源:基金年报以该基金一季度区间成交均价估算,中央汇加仓规模超过370亿元。

同样的,易方达沪深300ETF被疑似中央汇金的机构增持约457亿份,增持规模或超过760亿元。

估算可知,中央汇金一季度对上述四只基金加仓体量合计超过2000亿元。

天量买入彰显信心

另外,以上述份额和去年末相比,可以发现汇金在一季度对ETF的交易特点。

其一、份额和占比相当惊人,在市场中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

还是以华夏沪深300ETF为例,1季度内,这两个账户合计在一季度内净申购了超过169.93亿份。

要知道华夏沪深300ETF在一季度内合计二级市场成交了311.33亿份,汇金的增持额和该ETF的二级市场总成交量的比例为54.6%。

其二,单向买入不卖出,交易意志坚决。

季报显示,汇金两个账户在一季度内出现了单向申购份额,没有赎回份额。

其三、多个账户同时加码多个ETF。

除了对华夏沪深300ETF的占比比较可观外,汇金对华夏上证50ETF和嘉实沪深300ETF的增持也同样凌厉。

同样的统计口径显示,一季度内汇金对华夏上证 50ETF合计申购超158.67亿份,约占同期ETF二级市场成交总量的19.12%。

一季度内汇金对嘉实沪深300ETF的合计申购超156亿份以上,约占同期该ETF二级市场成交量的43%。考虑到还有多家大规模ETF未公布其持仓情况,后续披露的汇金持仓预计还将大幅上升。

比如,目前业内规模最大的华泰沪深300ETF,最新的规模已经超过553亿份(截至18日公开数据),市值超过1968亿元。该基金还未公布一季报。此时回看中央汇金今年2月6日的公告,或许市场可以体会其表述的字面以下的强大含义和深远影响。

证监会:调降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

昨晚证监会发布了《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共有19项重点内容。其中,降佣实施后,预计在2024年和2025年两年内将为投资者节省近百亿成本;两阶段改革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200亿成本;以静态数据测算,公募基金年度股票交易佣金总额将下降38%;交易佣金分配比例的上限也从30%调降至15%等等。

这一举措被认为是证监会的利好,意在降低公募基金的费率,力度相当大。按照静态数据测算,2024年和2025年将分别为投资者节省32亿元和64亿元,两年合计近百亿元。

然而,考虑到这两年基民的巨额亏损,这百亿的节省或许无法挽回多少信心,因此难以说是重大利好。不过,这可以视为完善制度的一环,有望改变行业内部畸形且无耻的生态。以往,为了获取佣金分成,一些券商倾向于盲目炒作股票,而公募则为了扩大规模也常常盲目抱团,最终导致公募行业陷入困境,新基金发行表现惨淡,基民遭受严重损失。

总的来说,要重新赢得公众对公募基金的信任并不容易,新基金的发行也难以有所起色。目前,基金重仓的大消费、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短期内也难以看到反转的希望,投资者可能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等待和观望。

作者:张添翼

编辑:张添翼

监制:王俊稷

本文系“第一财经广播”微信公众号独家内容,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本文涉及个股仅做参考,不推荐买卖,不对个人收益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