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钱三强

作者:搜文趣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原名钱秉穹,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他在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

钱三强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期随父亲在北京生活,曾就读于孔德中学。1932年,他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后赴法国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在约里奥-居里夫妇的指导下攻读研究生。在法国期间,钱三强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包括发现铀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并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

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钱三强

1948年,钱三强夫妇决定回国,放弃了在法国的优越条件,以科学救国的信念投身于新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建设。回国后,他担任了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并参与组建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担任副所长、所长等职。钱三强还参与了中国科学院的筹建工作,并在1954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1950年代至1960年代,钱三强作为中国原子能事业的领导者之一,负责制定原子能发展规划,并在1956年主导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1959年苏联专家撤走后,他组织科研人员攻克了一系列科研难关,为中国的核武器研制做出了重大贡献。

钱三强不仅在科研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上也有杰出表现。他重视人才的选拔和使用,推荐和动员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参与到核科学研究中,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钱三强

1992年6月28日,钱三强因病去世,终年79岁。为表彰他的巨大贡献,国庆5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三强的一生,是对科学事业无限忠诚与奉献的典范,他的精神和成就激励着后来的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立和发展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篇章。该研究所的前身是1950年5月19日成立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当时吴有训担任所长,钱三强任副所长,所址位于北京东皇城根甲42号。1953年10月6日,院务会议决定将其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到了1958年7月1日,该研究所再次更名,这次定名为“原子能研究所”,并在物理研究所(中关村)设立一部,在京郊房山坨里建立新的研究基地作为二部。

这个时期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也就是后来的原子能研究所,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和高能物理研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杨澄中的领导下,1955年成功建成了中国第一台大气型700 kV质子静电加速器,这是中国在原子核物理实验设备方面的重要突破。此外,还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批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用闪烁探测器和核电子学仪器,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957年,杨澄中受命率领一批年轻人赴兰州,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这是中国原子核物理后方研究基地的起点。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杨澄中领导团队在兰州改进并重新安装、调试成功了从北京搬迁来的400kV高压倍加器,为近代物理研究所早期开展的快中子物理和轻核反应以及后来的重要国防科研任务提供了条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不断扩大和发展,成为了中国在核物理、高能物理、重离子物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基地,培养了大量科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为中国的科学技术进步和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第一台大气型700 kV质子静电加速器是中国原子核物理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台加速器的建设过程中,杨澄中先生与赵忠尧先生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新中国

中国近代100位历史人物:钱三强

成立初期,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国内在原子能科学领域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缺乏必要的研究设备。在这样的背景下,1955年,杨澄中和赵忠尧共同领导并成功建成了这台质子静电加速器。这台加速器的建成不仅为中国的原子核物理实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手段,而且培养了一大批核物理科技人才。

杨澄中先生在1957年受命前往兰州,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兰州物理研究室,即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前身。在兰州,杨澄中先生和他的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成功改进并重新安装了从北京搬迁来的400 kV高压倍加器,并在1959年投入运行,为后续的原子核物理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

这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的建设,以及杨澄中先生在原子核物理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对于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杨澄中先生的科研精神和对国家利益的无私奉献,至今仍然激励着后来的科研人员不断探索和前进。

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的建成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重要里程碑。这两项设备的建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原子能科学研究和应用的新时代,为国家的核科学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重水型原子反应堆**:1958年6月,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在北京建成。这座反应堆的建成是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它不仅对大陆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做出了贡献,还对核潜艇的制造、放射性核素的辐照生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回旋加速器**:同样在1958年,中国第一台回旋加速器也开始运转。这台加速器的建成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在原子能领域的科学研究,为后续的核物理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平台。

钱三强作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1955年,中央决定发展本国核力量后,钱三强成为原子能发展规划的制定人,并在1956年主导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重水型原子反应堆和第一台回旋加速器。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这一时期从零起步,发展出了核物理、同位素技术等八大学科,为大陆核领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照亮了中国人“永不受制于人”的强国梦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