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乱中有序:伊以互相“报复”,特朗普“封口费”刑事案开审丨知世分子

作者:南方周末

本期主持:

南方周末记者 顾月冰

南方周末实习生 殷晨浠

点评嘉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 丁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 金玲

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王冲

突发

伊以相互“报复”,中东再添新战线?

中东战火再次升级。

“一枚以色列导弹已经袭击了伊朗。”2024年4月19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 News)称。

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报道,伊朗伊斯法罕地区、叙利亚南部苏韦达省、伊拉克巴格达地区和巴比伦省传出爆炸声。

伊斯法罕省有多个伊朗核设施,其中包括纳坦兹核设施。纳坦兹核设施是伊朗铀浓缩计划的核心。

以色列陆军广播电台很快传出消息称,有以色列安全官员证实,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袭击。

“伊朗伊斯法罕附近的核设施未受损害。”伊朗国家电视台消息称。

袭击事件发生后,飞行追踪网站Flight Radar 24的数据显示,4月19日早些时候,至少有8架次航班在伊朗领空改道。

伊朗官方通讯社报道称,伊朗多个省份上空的防空系统已经启动,伊斯法罕、设拉子和德黑兰等多个城市的航班已暂停。

半个月以来,以色列和伊朗紧张加剧,并迫使伊朗在4月1日疑似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之后,发射了数百架无人机及导弹作为报复。

“如果以色列政权使用任何武力并侵犯伊朗主权,伊朗将毫不犹豫地行使固有权利,对其做出果断和恰当的回应。”4月18日,伊朗外交部长侯赛因·阿卜杜拉希扬曾在联合国安理会表示。

乱中有序:伊以互相“报复”,特朗普“封口费”刑事案开审丨知世分子

2024年4月19日,伊斯法罕,恐怖袭击的消息传来后,人们走在街上,在城市里度过他们的日常生活。(视觉中国/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

4月19日以色列袭击伊朗,是对伊朗4月15日袭击以色列的回应。这段时间,以伊两国陷入了低烈度的暴力循环。它体现出明显的巴以冲突外溢效应,伊朗加入战局,相当于开辟了巴以冲突的新战线。在未来,巴以冲突还将持续很长时间。

其一,一旦巴以停火,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及其内阁都将下台,他和内阁成员将遭到政治清算。由于以国内民意,推进巴以冲突、消灭哈马斯符合内塔尼亚胡的基本利益。

其二,伊朗回应以色列袭击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一事,符合伊朗国家尊严和政权合法性。巴以冲突周边的小范围冲突持续。黎巴嫩真主党是伊朗直接支持的,是伊朗抵抗轴心的核心成员,也是和伊朗关系最密切的代理人,大概率会配合伊朗实施袭击。4月15日,伊朗“报复”以色列时,黎巴嫩真主党也配合伊朗袭击。

其三,美国失去了对以色列的控制,几日前,美国担忧伊朗、以色列的战事升级,由于美国处于大选年,不希望被中东事务拖着走。不过从美以关系看,以色列依旧是美国在中东最坚定的盟友,他们依旧存在共同的利益和目标:消灭哈马斯、遏制伊朗。只是在以色列军事行动的时机、力度上存在细微分歧。

热点

德总理携“豪华阵容”访华,“德国无法撤出中国市场”

2024年4月16日,德国总理朔尔茨结束了三天访华之旅。这是朔尔茨自就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也是今年首位访华的西方大国领导人。

据德国《商报》报道,德国环境部长莱姆克、农业部长厄兹代米尔以及交通和数字化部长维辛三位部长的到来,意味着德国政府寻求在气候、环保、交通等领域扩大与中国合作。

路透社称,这反映出尽管德国联邦政府和欧盟正在努力在全球范围内更均匀地分散风险,但仍继续依赖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

乱中有序:伊以互相“报复”,特朗普“封口费”刑事案开审丨知世分子

2024年4月16日,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北京访问。(视觉中国/图)

2024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10周年。此次访华,德国方面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促进双边投资,推动中德经济合作的深入发展。此次访问,朔尔茨还带领了一个庞大的豪华经济代表团,包括奔驰、宝马、拜耳、蒂森克虏伯、西门子等企业的高管。

两次访问德国在华企业,两次与中国大学生交流,朔尔茨甚至还专门给自己安排了两次与两座不同城市亲密接触的“城市漫步”。 朔尔茨还把记录其中国之行的视频放到自己的TikTok账号上,一系列的行动,展现着朔尔茨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的愿望。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金玲:

朔尔茨访华的一大亮点是随行的环境、农业、交通3名内阁部长,环境部长莱姆克、农业部长厄兹代米尔属于绿党,交通与数字化部长维辛属于自民党。德国绿党对华政策一向较为强硬,其掌控的德国外交部和经济部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倾向。

但这次各党派部长访华时,既有官方会晤,也有非官方的民间对话。可以看出朔尔茨想要凝聚政府共识的决心。随行来的奔驰、宝马、拜耳等德企高管,他们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的潜力和机遇。比如此次访问的重庆就设有大量的德国企业。重庆也是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访华时经过的城市之一。

中德经贸合作跨越半个世纪,彼此间互利共生。在备受疫情冲击和俄乌危机下,德国不愿意依赖单一市场。在德国国内面临经济转型和高通货膨胀的当下,正如许多德企高管多次提到的,“德国从中国市场撤出是不现实的”。

特朗普“封口费案”开审,最高被判136年?

2024年4月15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再次出现在纽约的一家法庭,出席关于他伪造商业记录、向女演员支付“封口费”的刑事案件审理。

2023年特朗普首次出席“封口费案”时,南方周末曾详细介绍了特朗普身上的几大法律案件《特朗普受审》。

“封口费案”也是特朗普面临的四起刑事诉讼中第一起开审的案件。

根据纽约法院系统信息,“封口费案”的审判预计会持续6至8周。除周三外,每个工作日预计都会有庭审,而且特朗普须全程出席。

据路透社报道,当天开庭时,特朗普声称“这是一场骗局”,他还指责负责此案的法官和检察官存在党派倾向。

在最新的审判阶段,特朗普的律师团队试图将案件的焦点转移到监管机构的动机上。特朗普竞选团队的一名发言人表示,这次审判是民主党人试图将特朗普限制在法庭上,让他远离竞选活动的干预策略。

美国彭博社4月14日称,封口费案审判将是美国政治的里程碑和美国民主的分水岭,可能进一步激化美国的分裂局面。

一项2024年1月份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摇摆州选民表示,如果特朗普被判有罪,他们将不会给他投票。如果特朗普被定罪,那么他在竞选期间是否会被入狱,以及何时开始服刑,都可能给美国法律体系带来巨大难题。

乱中有序:伊以互相“报复”,特朗普“封口费”刑事案开审丨知世分子

2024年4月18日在纽约曼哈顿刑事法庭,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与律师托德·布兰奇在午餐后交谈。(视觉中国/图)

浙江外国语学院美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王冲:

特朗普“封口费案”已经进入法庭陪审员遴选阶段,4月19日最新消息显示,纽约法庭已从96名陪审员中选出12名陪审员。成为陪审员需要填写一系列问题卷,除了12名正式陪审员,法庭还遴选了6名候补陪审员,他们的信息和联系方式都是保密的。

目前看,特朗普的辩护律师还将在技术环节“找借口”,以此将“封口费案”的审理拖延至美国大选后。按美国法律流程看,特朗普如果被陪审员定为有罪,他的律师团队还可以通过“社区矫正”“监外执行”等方式拖延进监狱的时机。

即便是特朗普受到刑事审判,他依旧可以竞选总统。因为美国宪法规定,竞选美国总统的条件是35岁以上在美国出生。特朗普的司法案件和2024年美国大选是交叉进行的。

连月来,特朗普在美国各州参与不同案件。封口费案的起诉书上写着“特朗普最高会判136年”,这大概率是不可能的。综观特朗普身上的案子,封口费案是最轻的。

相较来说,特朗普的财务欺诈案更为严重,他在4月1日对此案缴纳了1.75亿美元的保释金,以避免其资产遭扣押。此案如果不及时缴纳赔款,特朗普大厦也会被冻结。

总体来看,特朗普的司法案件对他2024年参选的弊大于利。特朗普的司法官司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政治公信力、在政坛上的影响力及民主党的反对。而同样,也可以增加特朗普的曝光率和讨论度,更好地打“悲情牌”。

政坛

李显龙交棒黄循财,新加坡进入“4G时代”

4月15日,新加坡总理办公室发布声明,现年72岁的李显龙总理将于一个月后正式卸下总理职务,由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出任新总理。

这意味着李显龙将结束长达20年的总理任期,新加坡正式进入黄循财领衔的“4G”(第四代领导团队)时代。

李显龙辞去新加坡总理职务早已是公认的事实。“新加坡不应当有超过70岁的领导人。”2012年,李显龙在接受《海峡时报》采访时说。

2020年新加坡大选之际,李显龙也表明计划在选举结束后不久便将领导权移交给新一代领导团队。这一计划由于突发的新冠疫情和继任者人事的意外变动而被迫推迟。

乱中有序:伊以互相“报复”,特朗普“封口费”刑事案开审丨知世分子

2023年11月5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和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一同出席人民行动党颁奖典礼。(视觉中国/图)

2023年11月的群众大会演讲上,李显龙就多次提及现任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以及他所带领的第四代领导班子。李显龙当时就表示了他对黄循财以及第四代团队的信心。

黄循财祖籍中国海南,生于新加坡,曾任李显龙首席私人秘书,二人共事多年,有较高的默契。

近年来,新加坡国内政治丑闻、通货膨胀压力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

4月16日,4月16日,黄循财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已邀请李显龙出任国务资政以襄助、指导。

周边

莫迪毫无悬念的三连胜?印度迎来史上最大规模总统大选

2024年4月19日,印度五年一度的全国多阶段选举即将拉开帷幕。这一有史以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大选将分七个阶段进行,其间将选出543名议员进入议会下院,任期五年。

在2019年的选举中,9.12亿有资格投票的印度选民中,有6.12亿人参与了投票,而今年选举,符合资格的选民上涨到了9.68亿。对此,印度选举委员会投入了100万个投票站以及1500万名投票站工作人员负责运作。

据《印度时报》报道,各政党已经进入了紧张的竞选阶段。但外界分析,2024年的大选也许是30年来最没有悬念的一场大选,莫迪大概率再次当选。

乱中有序:伊以互相“报复”,特朗普“封口费”刑事案开审丨知世分子

2024年4月19日印度人民院选举第一阶段开始,工作人员指导身穿罩袍的妇女投票。(视觉中国/图)

目前,以印度国民大会党为首的28个反对党组成联盟,共同对抗印度人民党。考虑到反对党联盟内部在诸多问题上存在分歧,缺乏一位能与莫迪相提并论的领导人。

以莫迪为首的印度人民党,不断利用执政地位将政府资源转化为本党的政治资本。据印度政府日前发布的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4%,至此,印度已连续第13个季度实现经济的正增长。

2023年12月,印度举行了大选前的最后一轮地方选举。在主要的四个邦中,印度人民党赢得了三个邦的选举,从反对派手中夺取了恰蒂斯加尔邦和拉贾斯坦邦,并第五次在中央邦获胜,打破此前纪录,进一步巩固了莫迪的选前地位。

缅历新年第一天,缅甸特赦三千余名囚犯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7日,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宣布对3303名本国服刑人员和36名外国人实施特赦。

对于被赦免的囚犯来说,他们获得了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但他们若再次犯罪,将加上先前的罪行一并处罚。

在重大节日和纪念日举行大赦一向是缅甸政府的传统。

例如2024年1月4日缅甸第76个独立日,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就以庆祝独立日以及出于人道主义及国家间关系等考虑,赦免了在全国9652名缅籍囚犯。

然而,不是所有的囚犯都有资格经历本次大赦。

乱中有序:伊以互相“报复”,特朗普“封口费”刑事案开审丨知世分子

2024年4月17日,亲属们等待囚犯从缅甸仰光的永盛监狱获释,迎接佛教新年。(视觉中国/图)

在一众仍被扣押的囚犯中,最受关注的无疑是被推翻的领导人昂山素季和前总统温敏。

2021年缅甸政变后,昂山素季等全国民主联盟部分高级官员被缅甸军方拘押。

2023年8月,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宣布特赦了昂山素季和温敏的部分刑罚。据《今日缅甸》报道,这次特赦并不意味着赦免二人的所有罪行,只是减轻刑期的“宽大处理”。

路透社消息,当地时间4月16日,缅甸军政府发言人向媒体表示,被拘押的缅甸原国务资政昂山素季目前已出狱,并被软禁。

南方周末记者 顾月冰 南方周末实习生 殷晨浠

责编 姚忆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