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赣南旅行记

作者:徐丹的写作空间

这次去了赣南旅行,走了走江西省的南部井冈山和兴国附近的一些地方。

江西是我一直想去的,以前很喜欢李白的《庐山谣》,加上对江西的一些历史的了解,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这次实地看了看,也觉得十分新奇有趣。

1 井冈美景

赣南旅行记
赣南旅行记
赣南旅行记

井冈山的云海十分漂亮,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登山到足够高的地方,就感觉云海仿佛是脚下。坐车上山的时候,也能经历头顶是云,身边是雾,最后穿云而出,到了更高的山峰的感觉。

气候也是非常的潮湿,下雨很多,此处有一个小贴士:去井冈山玩,除了带好伞或者雨衣,穿好运动鞋,鞋的防雨套也是很实用的。因为一旦灌了水,想晾干鞋太难了,就会一直穿着湿哒哒,很不舒服。

2 兴国山歌

兴国山歌,江西省兴国县地方传统音乐,客家代表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的山歌相传是秦末兴国上洛山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用的大都是客家话,各个村镇也有不同。

每首歌开头一句“哎呀嘞”,先声夺人,开头就特别高,特别响亮,后面才慢慢音调降下来,声音放柔和。歌词里经常还有“同志哥”这样的词汇出现,因为流传下来的一般都是红歌,宣传参军、土改等等当时的风貌的主题。导游和各个展区的讲解员都会唱,感觉这里的人嗓子都是亮的不行不行的,唱歌都大气带感。

随着音乐家的采风和时代的发展,后面很多电影电视的插曲也是选用了兴国山歌的调子,配上普通话的歌词,随着宣传,更加广为传唱。

3 建筑与堪舆

参观了很多保存下来的老建筑,主要是原来一些富裕人家的大宅、宗祠、寺庙等等,既有传统的宗族文化,又有红军根据地的风貌。

这些宅子都很有设计感,并且盖的时候都是真材实料。

像有个大宅是原来的富商的家,都是用的青砖,为了成为防御工事,窗户几乎没有,采光通风都靠天井。

下面两张图是在一个很漂亮的建筑群里照的,清朝时是书院,后来是中学,培养了本地的好多人才,成为红军的农讲所之后,也培养了大量的领导和名人。这里的木制建筑非常精美,天井也大很多。

赣南旅行记

这个地方时兴房顶是“花轿顶”,也就是八个角的风格,配上绘画雕塑,真的是很漂亮。

赣南旅行记

赣南主要是客家文化,祠堂都得到很好的保护,既有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又有当地人常来祭拜,文物不仅是文物,还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生活,挺棒的。

客家人崇信风水,每逢婚丧喜庆,盖房子、打灶、挖井、选坟地仍至于修桥筑路等,都要请风水先生勘地利,看风水,择良辰吉日。这种风俗,自古至今,长盛不衰。

风水术,又称勘舆术,是一种从古代沿袭至今的择吉避凶的风俗。它随着客家先民的南迁而传入赣南的。

从客家地区风水术士们世代相传的口碑资料中,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叫杨筠松。杨筠松又名杨救贫,属唐末避乱南迁的客家先民。他由长安来到赣南以后,就在兴国三僚村隐居下来,寻龙追脉,从事风水术的实践活动,并授徒传术。他继承和发展了风水术中的形法理论,创立了江西形势派(实际上是赣南派)。他的主要弟子有曾文辿、刘江东,二人都是于都县人。自从杨筠松在赣南授业传徒之后,风水术就成为客家地区世代相传的职业,杨筠松也因此成了风水术士共同尊奉的祖师,兴国三僚村也就被称为中国风水第一村。

4 客家美食

红米饭南瓜汤 ,狗牯脑茶很清香;

杜鹃花嚼着吃 ,鸡鸭鹅肉特扎实。

我自己随口一诌的顺口溜。

在赣南的这几天,吃饭挺享受的。这边的食材感觉口感好好,像南瓜很甜,红米饭是那种红色的带壳的米,做出来的糙米饭。当年红军经常吃,也有歌谣唱过,但当时估计米的含量很少,都是糠了。而现代版的食物又好吃又有营养。

狗牯脑茶是绿茶的一种,当地有座山叫狗牯脑山,产的茶因而得名。喝起来非常清香宜人。

小吃杜鹃花是一种类似蜜饯的食物,整朵的杜鹃花加糖腌制,嚼起来口感很像杏干,甜甜的,很好吃。我拿来泡茶也不错。

当地的饭菜里肉主要是鸡鸭鹅,我们在兴国的村子里走的时候,鸡都满地跑,怪不得饭馆里的鸡肉感觉很弹,吃起来比一般鸡肉更香,都是运动量足够的鸡啊。兴国的特产还有鹅,餐桌上鹅肉的菜也不少。吃起饭来是很幸福的。

赣南与我生活的地方气候、习惯、风土人情都又很大的差别,吃饭的话辣的菜比较多,衣服也不好干,生活久了会不方便。但听听兴国山歌,爬爬井冈山,听听历史故事,一生很值得来赣南一次,体验体验,拓宽视野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