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作者:史在没有钱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

前言

在1965年的一张珍贵合影中,陈昌浩与他的妻子孟力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感。陈昌浩身着棉大衣,戴着帽子,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透露出一种从容与淡定。尽管他的政治生涯经历波折,陈昌浩始终以为国家服务为己任。

这张照片不仅捕捉了他们的和谐相处,还意外地成为了两人的最后合影。陈昌浩的一生充满了牺牲与奉献,但为何他的最终岁月如此悲剧?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陈昌浩出身于一个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曾经接受过优质教育,就读于武昌的中华大学与中山大学,后者现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在他的学生时代,他深受新思想的影响,加入了共青团,很快因其出色的表现被选派至苏联的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

在莫斯科期间陈昌浩与王明、博古等未来的共产党领导人成为同窗,共同成长在革命的熔炉中,成为了后来所称的“28个半布尔什维克”的成员之一。他们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铸就了坚定的革命信念。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归国后陈昌浩与张国焘一同在顾顺章的护卫下,进入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开启了其革命生涯中最辉煌的篇章。在这一时期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领导力,还展现了勇敢和创新的一面。

193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红军缴获了四川军阀刘湘的一架军用飞机,这架飞机因燃料耗尽而迫降。这架飞机被命名为“列宁号”,成为红军历史上的第一架飞机。陈昌浩展示了他的胆识,亲自乘坐“列宁号”穿越敌占区,前往皖西根据地参加重要会议。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在这趟飞行中他为确保飞行安全,手持手枪和手榴弹,警告飞行员须严格遵从命令。他们飞越敌区时,陈昌浩甚至向下撒播传单,并投掷迫击炮弹,这一行为不仅是一种大胆的宣传策略,也显示了他的军事智慧和勇气。

1932年鄂豫皖根据地面临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遭遇失败后,陈昌浩与张国焘带领部队撤退至大巴山附近。在这一地区他们成功地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此举对扩大红军的势力和地理优势具有重大意义。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在陈昌平的稳健策略和卓越的军事指挥下,红四方面军接连取得战斗胜利,不仅巩固了川陕根据地,还使之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他的领导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认可。

蒋介石为了巩固对川渝等地的控制,派遣了田颂尧进行“剿匪”行动。在陈昌浩的精心指挥下,他巧妙地破坏了国民党的“三路围攻”计划。此后陈昌浩被提升为副主席,手下部队规模迅速扩展至五万人。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陈昌浩随后指挥红军参与了包括对抗四川军阀的“六路围攻”和嘉陵江战役在内的多场关键战役。在这些战斗中他不仅展现了其战术智慧,还强化了红军在区域内的战略地位。

陈昌浩的早年生涯虽然光芒四射,但后期因一场战争的失败深受打击。1937年西路军在祁连山区与敌军激战,面对不断增加的敌军压力,西路军的总人数已经降至不足3000人。数月的艰苦作战让军队元气大伤,不得不承认战略上的失败。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西路军高层在陷入绝境后,于3月14日决定让陈昌浩和徐向前撤回陕北,向党中央汇报战况。这场战役不仅损失惨重,许多官兵牺牲,而且大量装备遭到破坏,使得原本就资源贫乏的红军更加雪上加霜。

陈昌浩回到延安后,由于对西路军失败深感自责,他将自己视为失败的罪人,逐渐从前线指挥岗位退出,转而投身文职工作。他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及陕北公学担任教员,逐步淡出了军事指挥的第一线。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1939年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和心理负担,陈昌浩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被诊断出严重的胃溃疡,不得不前往苏联接受治疗。陈昌浩的治疗计划被二战爆发干扰,德国对苏联的进攻迫使他被疏散到偏远的科坎加小镇。在那里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在采石场从事苦力。1942年苏联政府意识到他的价值,安排他前往前线担任翻译。

一年后他被调入苏联的出版局工作,直至1952年才得以归国。归国后刘少奇等领导亲自到车站迎接,这一情景对他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慰藉。回国后陈昌浩被任命为中央编译局副局长,看似恢复了正常生活,然而好景不长。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在1960年代,一封张国焘在1935年发给他的电报成为导致他被“开除”的直接原因。张国焘当时指示右路军南下,这封电报却被送至叶剑英手中,并迅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叶剑英和毛主席的决策最终导致了红军的北上。

当陈昌浩和徐向前得知这一决策时,他们已无从改变局势。面对是否与友军交战的选择,徐向前坚决反对:“红军之间哪有打仗的道理!我们绝不能自相残杀。”陈昌浩亦支持这一立场,两人在此问题上保持了坚定的一致。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然而历史的巧合使得那封电报几十年后成为了审判陈昌浩的关键证据,导致他被迫离开自己曾经献身的事业,只能默默地在家中度过余生。这不仅结束了他的职业生涯,也使他的名誉受到了影响。

1962年陈昌浩与张闻天偶遇时,对方尝试劝解他放下心中的负担,但陈昌浩依然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他提到自己考虑到湖北疗养的计划,却因担心影响到其他老战友而犹豫不决。张闻天对此表示理解,但也指出陈昌浩不应该一个人背负所有责任,鼓励他释放过往的阴影,重新面对生活。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陈昌浩的生涯体现了一个革命军人的高潮与低谷,尽管外部环境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最终打败他的,是他自己的内心。这让我们看到,即便是英雄也有脆弱的一面,面对错误和失败的勇气同样值得尊重。

陈昌浩的生命旅程在1967年7月因复杂的个人和政治原因走到了尽头。尽管他的职业生涯充满挑战,陈昌浩的家庭生活同样丰富多彩。他历经四段婚姻,其中第一任和第三任妻子分别为他诞下了三位子嗣。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长子陈祖泽,成就斐然,他在中国核潜艇研发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被誉为核工业的重要技术专家。他的贡献为国家的国防科技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遗憾的是,2022年8月,陈祖泽因病逝世,享年96岁。

次子陈祖涛同样表现卓越,他在国内汽车工业界有着极高的声誉,作为二汽的重要创立者之一,他的工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陈祖涛也于2022年8月在北京去世。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陈昌浩在苏联期间与一位苏联女性结婚,婚后育有一子陈祖莫。1952年随父亲返回中国。与其两位卓越的兄长相比,陈祖莫的生活轨迹较为普通,1963年,陈昌浩与其苏联妻子离婚后,陈祖莫选择与母亲生活,远离政治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尽管陈昌浩在革命的土地战争中表现突出,但他未能参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直接影响了他在1955年的授衔中一无所获。然而陈昌浩的影响力远超其个人荣耀,他的两位儿子成为了国家的重要支柱,为国家的现代化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那肯定会有人说陈昌浩是红四方面军的重要领导者,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奠基者。为何他在1955年的首次军衔授予中未能获得任何军衔?第一是因为陈昌浩的党龄较短。他虽于1926年加入共青团,并有留学苏联的背景,但直到1930年才正式成为党员。这在当时那一代革命家中,显得稍微迟缓,使得他在党内资历上稍显不足。

其次西路军的失败给他的军事生涯留下了阴影。西路军未能达到既定战略目标,虽有多方面原因,但陈昌浩在战败后的单独行动,特别是擅自返回湖北,被视为严重的组织纪律错误。在党的军事行动中,这种行为是极为禁忌的,严重影响了他的政治评价。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再者陈昌浩在国外的长期留学使他错过了中国最关键的两个军事阶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他回到中国时,即便是朝鲜战争也已经结束,他未能在这些关键战事中展示领导才能,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他主要被安排从事行政和编译工作。这些因素叠加,使陈昌浩在军衔授予时未能得到认可。尽管他在早年有显著的军事和政治贡献,这些贡献并未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充分的政治肯定。

陈昌浩的人生经历极为多彩,从青年时期的辉煌到晚年的孤独与悲哀,他的命运呈现出戏剧性的反转。在年轻时,他在苏联接受了优质的高等教育,体验了丰富的文化生活,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长期的国外流亡生活让他备受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折磨。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陈昌浩的一生虽然以悲剧结束,但他的精神遗产和革命理想却通过他的后代得到了传承。他的子孙不仅继承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献身精神,还在各自的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继续推动着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他们秉承祖辈的遗志,将红色精神永存心中,为中国的繁荣稳定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965年,陈昌浩生活照,曾战功赫赫,大授衔却一无所获,含冤而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