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中国历史中,司马懿是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这位出身书香门第的权臣,凭借过人的智谋和手段,在动荡的三国乱世中崛起,最终掌控曹魏大权,成为一代明君。

然而,就是这位权倾一时的铁腕家,在临终之际,却立下了一份奇特的遗嘱,要求子孙后代不得为他修建陵寝,甚至连扫墓祭拜都不允许。这份遗嘱背后,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呢?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少年英才,初露锋芒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县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祖父司马防曾任太尉,父亲司马朗也曾担任太傅重臣。可以说,司马懿自小就受到了优渥的家学熏陶,在学识和修养上就已经树立了极高的标杆。

14岁那年,司马懿的父亲去世,他被叔父司马孚收养。司马孚当时任尚书令,在朝中颇有声望。在叔父的悉心教导下,司马懿的才华迅速绽放,表现出了过人的智慧和胆识。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司马懿应曹操的召唤,前往许昌出仕。初到许昌,司马懿就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出众的辩才,赢得了曹操的赏识。尽管当时他只是一名中护军,属于中层军官,但曹操已经看到了这位少年的非凡潜质。

黄初元年(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继位,是为魏文帝。司马懿趁机上书曹丕,提出了多项治国良策,深得曹丕赞赏。此后,司马懿先后出任散骑常侍、尚书、太仆等要职,并参与讨伐东吴的战事,建立了军功。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权倾朝野,铁腕统治

然而,司马懿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司马懿因得罪曹叡心腹邓飏,被贬为辽东太守。在这段被贬谪的日子里,司马懿并未消沉,而是积极治理辽东,开发屯田,训练军队,为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太和五年(231年),明帝曹叡征召司马懿回朝,拜为卫将军,封当乡亭侯,此后一路高升。青龙二年(234年),司马懿被任命为大将军,成为朝中实权人物。

正始八年(247年),曹叡病重,临终前将幼子曹芳托付给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曹叡驾崩后,曹芳继位,是为齐王。司马懿与曹爽分掌朝政,二人的矛盾日益加深。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司马懿深知曹爽背后有皇族的支持,贸然发难必遭反噬。于是,他采取了迂回策略,一方面伺机而动,暗中笼络人心;另一方面装作身患重病,让曹爽放松警惕。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曹爽与幼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祀,司马懿见时机成熟,发动政变,将曹爽诛杀,并控制了朝廷大权。此后,司马懿进一步清除异己,诛杀了三朝元老邓飏、李胜等人,并将曹爽三族尽诛。至此,司马懿彻底掌控了曹魏政权,为其子司马昭夺取帝位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铁腕统治,雷霆手段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彻底掌控了曹魏朝廷。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铲除异己,他采取了一系列铁腕政策。

首当其冲的就是诛杀政敌,扫清障碍。司马懿深知,要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将那些与自己不和、心存异议的大臣悉数清除。于是,在高平陵之变后,他立即对曹爽的党羽进行了大肆清洗。

曹爽的心腹李胜、丁谧、毕轨、司马孚等人纷纷被处死,就连与曹爽交好的三公高官也未能幸免。一时间,洛阳城内血流成河,被司马懿诛杀的人数多达数千人。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除了肉体上的消灭,司马懿还对曹爽集团进行了彻底的思想清洗。他下令焚毁了曹爽的著作和文章,抹去了曹爽在朝廷和民间的影响。

同时,他还修改了国史,将曹爽描绘成一个贪恋权力、荒淫无度的小人,而将自己塑造成挽救曹魏政权于危难的忠臣良将。通过这些手段,司马懿彻底抹杀了曹爽的政治遗产,为自己的执政扫清了障碍。

除了对政敌进行清洗,司马懿在掌权后还着力改革吏治,整肃朝纲。他认为,曹魏之所以会走向衰败,与官员腐败、纲纪废弛有很大关系。为此,他狠抓吏治,提拔清正廉洁之士,严惩贪赃枉法之徒。在他的整顿下,曹魏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新,不少贪官污吏受到了应有的惩处。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同时,司马懿还着力整顿朝廷的规章制度。他修订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标准,完善了监察和弹劾机制,对官员的行为进行严格约束。在财政方面,他削减冗员,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之风。

在军事方面,他整顿军纪,改革兵制,提高将士的待遇,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种种举措,使得曹魏的政治和军事实力得到了明显增强。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雄心万里,开疆拓土

司马懿执政期间,曹魏还爆发了多起地方叛乱,如公元255年的毌丘俭叛乱、公元257年的文钦叛乱等。对于这些叛乱,司马懿采取了强硬态度,派兵进行武力平定。在平叛过程中,他表现得雷厉风行,对叛乱首领和参与者绝不姑息,一律诛杀。

同时,他还采取安抚民心、恢复生产的措施,稳定叛乱地区的社会秩序。在司马懿的铁腕治理下,曹魏的地方叛乱被迅速平定,政权稳定得到巩固。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作为一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司马懿并不满足于仅仅经营曹魏的内政。他还积极对外用兵,开疆拓土,力图恢复曹操时期的大魏雄风。公元255年,司马懿亲自率军伐蜀,攻陷蜀汉的一些城池。

次年,他又派大将钟会出兵攻打吴国,收复了不少失地。虽然由于各种原因,司马懿并未能完全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但他在位期间,曹魏的国力明显增强,疆域也有所扩张。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谋子万世,算无遗策

司马懿虽然在高平陵政变中成功夺取了曹魏的大权,但他深知,要想彻底掌控曹魏,还需要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为子孙铺平夺取帝位的道路。于是,这位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在晚年谋划了一系列布局。

首先,司马懿着力为自己的子孙谋划政治前途。他先后提拔长子司马师、次子司马昭担任重要职务。司马师被任命为镇东大将军、领兖州刺史,镇守兖州;司马昭被任命为镇西大将军、领雍州刺史,镇守关中。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司马懿将两个儿子分别安排在东西两大重镇,既可以牵制朝廷,又可以在必要时互为犄角,这是其分权制衡的谋略。

除了提拔儿子,司马懿还为孙辈铺路。他先后提拔孙子司马炎、司马攸等人为侍中、中书监等要职,让他们参与朝政。

司马懿希望通过自己的扶持,让司马家族的势力能够代代相传。他曾对儿子司马师说:"我们司马家就要像汉高祖刘邦的子孙那样,江山永固,万世不易。"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结语

司马懿一生谋划,终成一代权臣。他的权谋之路,既是个人奋斗的缩影,也折射出了三国乱世的残酷现实。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司马懿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成功之路,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司马懿立遗嘱:不准子孙为我扫墓,时隔多年发现真是“老奸巨猾”

而他临终前立下的那份奇特遗嘱,则彰显了这位老谋深算者的另一面——他早已为子孙后代的江山基业算无遗策,为他们夺取帝位铺平了道路。

从这个角度看,司马懿不仅是一代明君,更是一位先见之明的家国大计者。他的一生,堪称三国铁腕家之最高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