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往上追溯王羲之行书,根据地还是在钟繇那里

作者:我在黄山啊

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几个钟繇得行书。王羲之行书是在他基础上的发展创新。所以说,如果要多了解王羲之行书,可以追溯一下钟繇。

往上追溯王羲之行书,根据地还是在钟繇那里

上图钟繇的行书,我们总是有种看王羲之行书的感觉。每个字都有影子。这就是钟繇老先生的魅力。像疾,哀,等,王羲之也是直接拿来用的。几乎没有动。学习谁,多少都会受到影响。

往上追溯王羲之行书,根据地还是在钟繇那里

行书也是十分古拙的。这个古拙不是说年代久就古拙。这是结字的歪歪扭扭感觉,还有最纯粹的笔法。还有隶书笔意的残留。综合起来的古拙感觉。我们可以多体会他的这种感觉。没事时候多临摹一下。这里尽量不标记了,把干净图片给大家欣赏。

往上追溯王羲之行书,根据地还是在钟繇那里

非常纯粹,这时候行书刚起步,王羲之后来赋予行书更多的内容,从笔法丰富性来说是做了加法的。从古拙趣味来说,从古代到现在是逐步做减法的。所以我们如果要求古拙,返回去学学钟繇是不错的选择。

往上追溯王羲之行书,根据地还是在钟繇那里

贺捷表是钟繇行书化最多的一个帖。这里笔画有明显的弧形特征。即使是直些的笔画,也显得弧度。给人书写时候充分画圆的感觉。

往上追溯王羲之行书,根据地还是在钟繇那里

起笔落笔扭动走。很直接。行笔起伏也充分。比如上图最右下角令字,这个撇中段行笔起伏,还是具备中段书写过程的。撇画收笔加粗,还有隶书的感觉。

往上追溯王羲之行书,根据地还是在钟繇那里

如果说这时候行书笔法,给人的感觉确实像是捻管。毕竟字不大。捻管方便。这字大多书信形式,捻管的幅度足够用了。这方面来说,孙晓云说的捻管还是有些道理的。书写大字时候光靠捻管就不够用了。需要运指运腕了。

往上追溯王羲之行书,根据地还是在钟繇那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个实验。用钢笔时候,纸上滴了一滴墨水,然后我们用笔尖引导墨水流动,对付着写字。这个行书就是这种感觉。好像牵引着墨水流动。笔画流动性很好。

往上追溯王羲之行书,根据地还是在钟繇那里

上图还有标记,王羲之临摹钟繇帖。这个原帖没有了,有的就是这个所谓的王羲之临摹本。跟别的帖对比,大小说得过去。跟钟繇风格一脉相承的。这说明王羲之得法了。得到了这种书写的感觉。或者说用笔方法。虽然他直接学的是钟繇徒弟卫夫人,不过这个字跟卫夫人不是太像的。不够后来王羲之的妍美还是受到卫夫人影响了的。

往上追溯王羲之行书,根据地还是在钟繇那里

这个妍美是王羲之个人取舍的因素。不是说王羲之写不了硬朗的字。想写硬朗还是可以的。但是每个书家都有自己独特审美。这个可以理解。

这种古拙趣味我们还是能有所收获的。

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祝大家日日精进!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