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作者:聪明的风铃008

新中国成立至今,已走过70多年的峥嵘岁月,今年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无数的党员同志在各行各业都挥发着热血,建设着如今的伟大中国。

看着如今中国的新生活新面貌,让人不禁回想上个世纪60年代为新中国的建设挥洒下无数辛勤汗水的老一辈劳动人民,如今过得怎么样,如今的中国是否如他们所期待般飞速成长?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说起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在各行各业涌现出的时代模范,很多人都会想起邓稼先、焦裕禄、王进喜这样一些人,他们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头人。

但自古巾帼不让须眉,大寨“铁姑娘”郭凤莲,也有着传奇的“铁事迹”。

藏在小山村的“铁姑娘”初放光芒

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子,会被人们称作“铁姑娘”呢?

1947年,郭凤莲出生在山西省的一个叫做武家坪的村子。

年轻的郭凤莲,能歌善舞,活泼好动,论外貌论长相,好像跟“铁”字扯不上关系。但就是这样一个姑娘,以钢铁一般的意志带领着一个叫大寨的村庄的父老乡亲们走向美好新生活。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说起郭凤莲,自然要提到那个与她有着无限联系的大寨村。

大寨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小山村。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更是处于急需建设的时期,那时候的大寨村自然条件十分恶劣,村子就是由一片围绕荒山所建立起来的零散门户所组成的村落,属于村子的耕地很少,产量更是少得可怜。

随着村子里人口的逐渐增多,粮食更是越发不够吃,村民们不得不选择去开垦荒地。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在大寨村村支书陈永贵的带领和号召下,村民们怀着对吃饱饭和住平房的美好期待,在土地上肆意挥洒着汗水,最后终于用双手编织出一幅幅梯田美景。

当看到波澜壮阔的大海时,当看到一泻千里的瀑布时,当看到一望无际的高原时,你可以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但当你看到逶迤起伏、绵延如带的梯田时,你要知道,这不是大自然的创造,而是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完美结合。

“七沟八梁一面坡”,梯田的创造,让大寨村的人们解决了粮食问题,生活也开始一步步好转。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郭凤莲原本不是大寨村的村民,她是听从母亲的嘱咐来陪伴照顾外婆的,再加上自己也不忍心让让外婆一人孤苦伶仃的生活,这一陪,就是好几年。

郭凤莲刚来的时候,就被这堪称巧夺天工之迹的梯田美景所折服,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她更是被大寨村村民们的淳朴热情所感染,他们每天都朝气蓬勃地劳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没什么能难倒他们的。

可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在1963年的一天,一场持续数日的大雨最后发展成汹涌澎湃的洪水。

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冲垮了大寨村的梯田,冲垮了人们所居住的窑洞,冲垮了村民们十几年来的建设。村民们望着这片汪洋陷入痛苦中,难道任由狂浪侵吞人们的心血吗?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这时候,村支书陈永贵又一次站出来,他带领着村民们勇敢地用人力去向天灾说不,他们喊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己动手,重建家园”的口号,撸起袖子加油干。

这时候的郭凤莲才16岁,但她正是青少年朝气蓬勃的时候,她被村民们不怕困难的热情所感染,也勇敢地加入到抗洪保家的队伍中去。

郭凤莲加入抗洪队伍后,同村子里的好友聊起她在抗洪时的一些惊心动魄的经历,她眼里那种不畏困难的光芒也让好友们心生向往,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照样可以保卫家园!

大寨村里的女孩们听说了郭凤莲加入抗洪队伍的事,纷纷来找到郭凤莲,表明自己也想用双手去保护去建设家园的决心。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她们这群年龄不满二十的女孩们,组成了一支抗洪女子军,并推举郭凤莲为小队长,这支小队还被村民们称作“铁姑娘队”。

郭凤莲的年纪虽小,但她浑身上下却充满着不服输的劲儿。郭凤莲干活干累了,就停下来唱个小曲儿,这洋溢着青春的歌声给抗洪战场上的村民们增添了新的动力,村民们听着歌更觉得手上的活似乎没有那么累了。

郭凤莲那坚强勇敢的性格也感染了许多村民,大家都很喜欢她,她在村民选举中还被选为青年代表。所谓缘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就这样,郭凤莲与大寨村种下了斩不断的缘。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钢铁不惧磨,女子不输男

洪灾一直持续到1963年的寒冬腊月,郭凤莲和村民们也一直奋斗在抗洪的最前线。

她虽为女子,且年纪不大,但她的精神意志却完全不输当时抗洪战场上的男同胞。她每天都早早地到达抗洪现场,在劳动过程中从来不会嫌脏喊累,作为“铁姑娘队”的小队长,给队伍里的女生都做了好榜样。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抗洪队中渐渐有人抵不住严寒,使不出劲儿。郭凤莲知道重建家园的战斗即将胜利,万不能在此刻停下步伐,她带头喊口号,为村民们加油打气,组织大家一起唱红歌。

在铿锵有力的口号声和歌声鼓舞下,村民们的劳动热情又一次被点燃。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终于,在全村上下齐心协力的奋斗下,往日被洪灾所侵犯的伤痕一点点被修补,大寨村又恢复了从前的模样。

大寨村村民“改造荒山为良田,重建家园于汪洋”的事迹很快就传到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省委书记还将此事报告给了中央,大寨村由此成为新中国农业建设的榜样村。

青年仰凤莲,全国学大寨

周恩来总理收到山西省省委书记的报告后,被这个小村庄振奋人心的故事所感动,他知道,中国人就是这样顽强不屈。

周恩来总理还在后来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将大寨村民们生产自救的故事分享给全国的人民代表,号召大家学习大寨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大寨村在生产建设中的经验。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人民大会结束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浪潮,大寨村的故事传到了中国的每一片土地上,“铁姑娘”郭凤莲的事迹也开始成为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故事,郭凤莲也一度成为一代青年的榜样。

因为在抗洪战斗中的突出表现,郭凤莲在19岁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成为党员的她也开始跟随村支书陈永贵帮忙处理大寨村的各种事务,在老书记的带领下,她学习到了很多宝贵的农业生产建设经验。

在1973年,26岁的郭凤莲当选了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年轻的她开始在这个属于她的舞台上为大寨村的生产建设发光发热。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小小村官也能干大事

山西省位于黄河以东,其地形以黄土高原为主,植被稀少。大寨村虽然创造了荒山梯田的奇迹,但却也难以避免因植被稀少所带来的许多缺点,比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等。

新上任的郭凤莲既有着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势头,也有着一个资深人民干部的深谋远虑。郭凤莲针对当下大寨村所面临的自然条件问题,提出植树造林、兴修水利的对策。

她带领村民们改造大寨村的自然环境,大寨村的植被覆盖率逐渐上升,山变绿了,水变清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蒸蒸日上,可谓是“山好水好人更好”。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村的发展越来越好,多次在全国大会上被评为全国先进模范村。这时候的郭凤莲对大寨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她相信大寨村一定会蒸蒸日上。

改革不如意,大寨何从去?

然而,现实却不尽如人意,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大寨村的名字并没有被提起,反而是安徽凤阳小岗村成为会议上的热名词。

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得各家各户拥有了土地使用权,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而反观大寨村的集体生产模式,就显得有些落后。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郭凤莲听闻小岗村的改革,她当然也想学习他们的改革经验,但习惯了从前农业生产模式的她却不知从何下手。

她一直以来都认为艰苦奋斗精神是人们的宝贵财富,但一成不变的艰苦奋斗却不能让大寨村跟上小岗村的步伐,大寨村的发展反而慢慢停滞下来。

郭凤莲带着迷茫继续在大寨村奋斗,却找不到突破口。一年后,她被调离大寨村,去担任其他的清闲职位,难道郭凤莲与大寨村就缘尽于此了吗?

改革开放后,郭凤莲看见周围的生活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带动下,一次又一次展现新面貌。离开大寨村的郭凤莲,心中还是时时刻刻牵挂着大寨村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调离大寨村的十年期间,郭凤莲在各种工作岗位上奔波停留,也见识到各种各样的改革事迹。在学习和借鉴他人的改革经历后,她默默地在心里谋划着大寨村的改革之路。

而大寨村也在改革开放后逐渐从人们眼中退去,那句“全国农业学大寨”已经成为了历史。不再是“标兵模范”的大寨村也要开始向他人学习了。

这十年期间,大寨村换过好几任书记,这些书记也曾尝试着改革大寨村,但都因为思想保守,改革最后都失败了。大寨村像个迷茫的孩子,不知道今后何去何从。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重返大寨举大旗,姑娘已成“铁娘子”

就像郭凤莲没有忘记过大寨村一样,大寨村的村民们同样没有忘记这个曾今的村支书。1980年,大寨村村民们联名邀请郭凤莲回到大寨村主持局面。

而此时的郭凤莲在心中已经确定了大寨村的改革之路,在1991年,45岁的郭凤莲欣然应邀,被任命为大寨村第8任党支部书记。她相信,这一次,大寨村一定能够突破困境,改出新面貌。

郭凤莲召集村民商讨大寨村的改革方案,她在会议上说“大寨不能固守以前的农业之路,应该放眼全国,学习国家人民的大胆改革”。郭凤莲开始带领村民代表去那些先进示范村学习别人的改革经验,她一步步摸索着,带领大寨村尝试创业之路。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但改革创业的路途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大寨村新建的许多厂子都因为经验不足或经营不善等诸多因素倒闭了。

但郭凤莲仍然发挥着“铁姑娘”的精神,不惧失败,从一次次的创业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最后终于总结出“依托既有优势,学习先进技术,打造大寨品牌”的创业精神理念。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郭凤莲开始思考大寨村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大寨村的村民团结友爱,劳动力充足,大寨村的梯田风景优美,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就这样,郭凤莲带领着大寨村村民,一步步探索,深度挖掘自己的优势。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从服装企业到煤炭挖掘企业,大寨村先后成立十几家民营企业,将商品经济拓展到全村人民的生产生活中。

为了更好地带领大寨村村民们走向致富之路,郭凤莲还亲自成立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她让大寨村的村民们都成为公司的股东,全村都参与到大寨村的经济建设中去。

但有了人力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经营的推进,大寨村的企业开始面临着资金不足等问题。这时候郭凤莲又一次站出来,她代表村民们去和外省的各种企业家商谈。

当被问到“大寨村有什么能够吸引我们投资?”这个问题时,郭凤莲自信地向外省企业家介绍了大寨村的优势,从村民的团结到丰富的资源等等。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最后,外省的企业家也被郭凤莲及大寨村的故事所打动,决定投资大寨村。就这样大寨村成功引进外省资金,从村庄企业慢慢地转变为闻名山西省的大企业。

大寨村的经济改革故事慢慢在山西省乃至全国传播开来,给其他正在谋求改革转变的农村提供了宝贵的改革经验。而郭凤莲更是被商界的人们成为“铁娘子”。

有缘千里来相会,大寨之缘不复绝

从“铁姑娘”到“铁娘子”,这六个字的区别不仅仅是岁月上的变化,更是郭凤莲经历了时间的沉淀。“铁姑娘”和“铁娘子”,这个不变的“铁”字恰好代表着郭凤莲不服输的意志,岁月的打磨只会让郭凤莲这块“钢铁”越发的坚硬。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2009年,郭凤莲被评为第七届中国十大女杰。

她的故事也渐渐被全国人民传道。郭凤莲曾说,“人不能和历史赌气”。过去大寨村的辉煌乃至后来大寨村改革的失败,于现在而言,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的缩影。

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更不能沉浸在历史中,历史带给我们的,除了过去的故事,更多的是目前的经验指示。

如今的大寨村已经成为集体企业的代表,村中形成覆盖建材制造、煤炭发运、旅游开发、饮品加工、服装制作等各种行业的经济体系,涉及的产品达到30多种。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在2012年,大寨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甚至高达10.1亿元,人均纯收入1.7万元。“小有教,老有靠,病有保,考有奖”真正成为了大寨人当下生活的写照。

而现在的郭凤莲已经七十多岁了,她不再是当年那个“头戴草帽、肩挑扁担”的“铁姑娘”,也不再是那个在商场叱咤风云的“铁娘子”,她成为与大寨不可分割的老书记。

有外人问,“郭凤莲为什么还不退休呢?”

还有大寨村村民问“如果郭凤莲退下来了,这日子咋过呢?”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谈到退休问题,郭凤莲坦言,不是自己不同意,而是现在的形势还不允许。

“让大寨再富裕一些,争取7年后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带领周边村子和企业工人共同走富裕之路。”

这是郭凤莲的“中国梦”,也是“大寨梦”。

在接受采访时,郭凤莲谈起大寨村目前的局势以及未来的规划:“主要还是办企业,企业办不好,农村经济发展就很困难。”

她说:“我们没有经验,只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是大寨精神,我们的梦想靠自己干来实现!”

上世纪60年代,带领大寨村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如今怎样了?

古人有言,“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难道现实真如古人所说,老人不会被委以重任吗?并非如此,现在的郭凤莲仍然是大寨村人民心中的村支书,而郭凤莲也仍在为大寨村的发展不辞辛苦。

郭凤莲与大寨村的缘从认识的那刻起,就从未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