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产业全景概览|智研产业百科【577】——玉米种子

作者:智研咨询
产业全景概览|智研产业百科【577】——玉米种子

摘要:由于大陆西北地区具备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隔离条件好等条件,目前大陆玉米制种主要集中在甘肃和新疆,制种面积和产量在全国占比均超过70%。随着全国玉米种子库存下降,近年来大陆玉米制种面积和产量恢复性增长。2022年中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达到366万亩,同比增长34.1%,制种量13.6亿公斤,同比增长30.77%。大陆玉米种植区域分布广泛,辽、吉、黑、蒙、晋、冀、鲁、豫8省区生产了全国70%的玉米,为大陆玉米种子主要消费区域,需求量12亿公斤。

产业全景概览|智研产业百科【577】——玉米种子

一、定义及分类

玉米种子是目前大陆用种面积、市场规模最大的农作物种子,因其具有较强的自交衰退劣性,故需要杂交破除亲本基因限制。杂交种继承了父本和母本不同的优良性状,使玉米在产品性状、生长表现和综合抗性等方面远优于亲本。但杂交优势通常只限一代,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产量降低,因而需要年年制种,目前玉米种子商品化率为100%。玉米种子通常分为五类:常规种、自交系、单交种、双交种和三交种。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玉米种子绝大部分是杂交种,其中单交种最为广泛。

产业全景概览|智研产业百科【577】——玉米种子

二、行业政策

种子处于农业生产的最前端,对于农作物产量、质量和抗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决定意义。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的“芯片”,种子行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关乎大陆粮食安全的命脉,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显示了种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并是“十四五”期间国家战略力量重点发展的八大前沿领域之一。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打好种业翻身仗”,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2022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相继提出全面和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并从种质资源库建设、生物育种科技攻关、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育种知识产权保护、育繁推一体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极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生物育种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产业全景概览|智研产业百科【577】——玉米种子

三、行业壁垒

1、技术及人才壁垒

玉米种子企业育种、制种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培育玉米种子的质量。玉米种子行业属于高技术行业,从亲本性状挑选、基因选择到亲本杂交、田间繁育等均需要较高的技术。随着现代生物工程等学科的发展,育种已由传统育种转变为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式,这更对种子企业的育种水平与研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其他行业的科技研发相比,玉米种子的科研周期相对较长,一代产品从选取亲本、研发、试种、再选择、审定、推向市场到形成一定市场占有率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同时,玉米种子行业是农业、生物、化学、工业等多领域结合的行业,对各方面人才需求均较高。一支稳定、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团队,对于种子公司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种质资源壁垒

种质资源是选育优良品种的遗传物质基础。搜集原始资源、拓宽种质基础、实现种质创新、培育优良品系是育种工作中的重点。育成一个新品种最关键的因素是拥有种质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而搜集到优良的种质资源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这一特点也决定了种质资源在种子行业的突出地位,种质资源是企业所有种子产品生命的起点,其多样性及优劣性决定了企业种子产品未来的品质及市场生命力。

3、资质壁垒

2001年开始,大陆开始对主要农作物商品种子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2022年农业部再次修订《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对种子企业的基础生产经营设施、育种机构及测试网络、育种基地数量及面积、科研投入、审定品种情况、生产规模、种子销售网络、种子加工能力、人员配备情况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极大地提升了种子行业的准入资质要求,同时提高了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认定门槛。对于规模较小、研发能力薄弱的企业而言构成了行业准入壁垒。

4、资金壁垒

玉米种子行业的不断发展需要有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尤其在育种环节,先进的研发设备投入、强大的科研团队建设、优质的育种基地选择以及种质资源的扩充等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为支撑,而玉米种子研发周期较长,不确定性较高,企业前期投入的科研资金回笼速度较慢;在制种环节,制种基地的选择、制种人员技术的培训、制种设施的配套更新等同样需要资金作为保障;在加工环节,加工设备、烘干机器、仓储冷库的建设以及种衣剂的选择均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在销售环节,新品种的宣传推广、各地办事处的建立、销售网络的发展、销售服务的持续深入,都需要大量流动资金的维系。因此,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家种子企业欲要持续在市场上保持自身优势和市场份额,充裕的资金链是必备的保障。

5、品牌壁垒

玉米种子的终端用户是广大农户,种子外观区别甚微,而其内在的不同特质,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目前大陆种子市场管理制度尚不健全,伪劣产品频出,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农民的收成。农户对于一个种子品牌的认知、信任需要时间、经验及口碑的积累,而且一旦建立了对一个品牌、品种的信任,则其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选择该品种。上述特点决定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起着关键作用。一个市场认可度广泛、影响力深远的品牌树立是企业长年市场积累的成果,这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进入种子市场的品牌壁垒。

四、商业模式

1、研发环节

种子企业与科研院所(校)的合作研发、委托研发等以及科研院所(校)授权种子企业经营植物新品种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系大陆的种业研发长期以科研院所(校)为主,大量的种业科技资源、优秀的人才和技术集中在科研院所(校)。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育繁推一体化企业正逐步成为种业研发创新的主体。

2、生产环节

越来越多的种子公司向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于一体的大型种子公司发展,以此降低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种子公司经营品种与业务范围也更加多元化。为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型种子公司在种子经营上都采用以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种子为主、兼营其他多种作物种子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的经营模式既可保证种子公司主营品种在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又可使其次要经营品种拥有一定市场声誉,同时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明确其未来业务开发方向。

产业全景概览|智研产业百科【577】——玉米种子

3、销售环节

经销模式是种子企业销售普遍采用的销售模式,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系种子企业的终端客户为种植农户,客户呈现数量多、区域分布广、单次采购额低等特点,采用经销模式更有利于种子企业降低销售管理难度,降低销售成本,并充分发挥经销商覆盖面更广和就近服务消费者的优势,增强市场的开发和渗透能力。

五、产业链

玉米种子行业是以作物种子为对象,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良商品化玉米种子为目的,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和管理技术为手段,集玉米种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于一体的行业。玉米种子行业处于农业生产的上游,玉米种子的培育是上游端最重要的一环。此外,产业上游还包括农药、化肥、农业机械等。农业生产活动产业链的中游端涉及玉米的种植和生产。下游主要是玉米收割完成的后续应用,包括食用用途,工业加工,畜禽饲料等。

产业全景概览|智研产业百科【577】——玉米种子

注:本文转自智研产业百科平台,如需获取更多行业信息和定制服务,可进入智研咨询官网搜索查看。

智研产业百科是智研咨询推出的产研工具平台,致力于为您提供全方位的百科式产业信息查询服务。智研咨询践行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的企业使命,完善和丰富企业方法论,依托产业百科平台提升信息价值,持续为行业发展及企业投资决策赋能。玉米种子产业百科作为玉米种子产业一站式系统化研究工具,全面归纳了玉米种子产业知识信息,内容涵盖玉米种子产业的定义、分类、政策、产业链、竞争格局、发展趋势等,并依靠信息技术建立智能互链的行业知识图谱,为行研从业者及相关投资者提供深入的洞察力和全面的信息。

智研咨询以“用信息驱动产业发展,为企业投资决策赋能”为品牌理念。为企业提供专业的产业咨询服务,主要服务包含精品行研报告、专项定制、月度专题、可研报告、商业计划书、产业规划等。并提供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定期报告和定制数据,内容涵盖政策监测、企业动态、行业数据、产品价格变化、投融资概览、市场机遇及风险分析等。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