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庭坚的词作: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品味,却充满了浓浓的禅意

作者:云水心语

唐宋时期佛教得到了大力弘扬和发展,并与中土思想结合,从而形成了禅宗文化。禅在梵音中念作禅那,指禅定、禅修等意思,禅者需要专注内心、反观自身,也向往超凡脱俗、清淡高雅的境界。

古代很多才子的文学创作深受禅宗的影响,他们的作品中不仅充满了禅机,而且展现出一种宁静洒脱、与世无争的人生境界。同时一些士大夫因为仕途受阻,也愿意接受尘世安逸、寻求解脱的观点。下面分享黄庭坚的一首词作,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品味却充满禅意。

黄庭坚的词作: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品味,却充满了浓浓的禅意

渔家微·初祖

北宋 • 黄庭坚

万水千山来此土,本提心印传梁武。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江头暗折长芦渡。

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只履提归葱岭去。君知否?分明忘却来时路。

黄庭坚的词作: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品味,却充满了浓浓的禅意

黄庭坚,字山谷,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也是江西诗派的奠基人。黄庭坚从小聪慧勤奋,二十出头就进士及第,虽然仕途跌宕起伏,可是他的文学作品却传世久远。

黄庭坚笃信佛教,并经常在其诗词中融入禅宗思想。比如草木同沾甘露味、人天倾听海潮音,不着一个禅字,却充满禅趣;再如鱼游悟世网、鸟语入禅味,也是令人深思的名句。这首词作介绍禅宗初祖的传奇人生,更是充满了禅意。

黄庭坚的词作: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品味,却充满了浓浓的禅意

初祖,即菩提达摩,人称达摩祖师。他是印度香至王的第三子,自幼出家,后来曾游历洛阳,去过嵩山少林寺,并将古代佛教大乘派的教义融合儒学理论,开创了佛教禅宗学派。黄庭坚赞美祖师不辞辛苦,“万水千山来此土”,就是为了推广禅宗思想。

不过一位初来乍到的异域佛陀,要想在人生地不熟的异乡传播自己的思想,确实是一件非常艰难之事。次句“本提心印传梁武”,是说初祖听说梁武帝信佛,于是就从广州进入中土传教。

黄庭坚的词作: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品味,却充满了浓浓的禅意

“对朕者谁浑不顾,成死语”,这两句简略地描绘了梁武帝与达摩祖师会面时的对话。虽然梁武帝派人将达摩迎至梁都金陵,也准备虚心聆听他的思想,可是毕竟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于是彼此之间就产生了分歧。

梁武帝觉得自己度人造寺,还请人写经造像,应该功德无量。可是祖师却说这些事情不算功德,因为虽有善因,却非实相。二则一言不合,达摩便起身离开,继续寻找可以传道的场所。

“江头暗折长芦渡”,祖师离开金陵,准备前往北魏。江水浩荡,阻隔了南北,达摩当时无船可渡,他便从江边折下一枝苇叶,将其平铺于江面,然后双脚轻轻踏在上面,芦苇载着初祖悠然地驶过彼岸,进入北魏的领土。

黄庭坚的词作: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品味,却充满了浓浓的禅意

下阕换头继续描写达摩传道的经过,“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 付。”达摩入魏后,落迹于嵩山少林寺,他在此面壁九年,终日默然,人莫之测。二祖,即慧可,俗名姬光,他追随达摩,并在少林寺立雪断臂,希望拜达摩为师。

达摩视其心诚,于是收其为徒,赐名慧可,又授以《楞迦经》。慧可跟随达摩晨夕参承,尽得其传。后来达摩又将自己从故土带来的袈裟、钵盂都传给慧可,从而让慧可成为禅宗的第一代传人。

“一花五叶亲分 付”,这一句介绍了达摩的几代传人。初祖留下的衣钵,由二祖慧可传给僧璨,三祖僧璨传给道信,四祖道信再传给弘忍,五祖弘忍又将衣钵传给了六祖慧能,达摩与其五代传人被后世称为一花五叶。传说达摩折芦渡江时,折下的芦苇便是一花五叶,似乎冥冥之中就已经安排了禅宗的传承关系。

黄庭坚的词作:初读一头雾水,细细品味,却充满了浓浓的禅意

结尾也是一个传说,据说达摩150岁时圆寂,后人立塔于定林寺(今河南陕县李村乡陡沟)。过了两年,北魏一位使臣从西域回国,路经葱岭(今昆仑山地带),忽然看见达摩手提一只鞋子独自西行。

使臣回京后就立刻向皇帝报告了这件奇事,皇帝便派人挖出达摩的棺椁察看,里面果然只剩下一只鞋子,后世称其为“只履西归”。

黄庭坚的这首渔家傲展现出初祖的传奇经历,如果不熟悉这段故事的来龙去脉,读起来就是一头雾水。不过细细品味,全文虽然不提一个禅字,字里行间却充满了作者对禅境的向往,令人赞赏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