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书生进城赶考,半路救下采药老人,老人:红房子别进去

作者:创易重要

书生进城赶考,半路救下采药老人,老人:红房子别进去

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名叫李逸的书生,他饱读诗书,志向远大,一心想要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一年,科举考试的日子临近,李逸打点行囊,辞别了家中的父母,踏上了前往京城赶考的路途。

李逸的家乡位于深山之中,人烟稀少,但风景秀丽,山峦叠嶂,草木葱茏。他一路上翻山越岭,风餐露宿,虽然辛苦,但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这一日,李逸行至一座险峻的山脚下,忽然听到一阵微弱的呼救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倒在路边,满脸痛苦之色。李逸急忙上前询问,得知老人是一位采药人,不慎跌下山崖,摔断了腿骨。

李逸心中不忍,立刻动手为老人包扎伤口,又找来树枝和藤蔓,制作了一副简易的担架,将老人背在背上,艰难地往山上爬去。他的汗水浸湿了衣衫,但他的眼神却坚定而执着。

经过一番努力,李逸终于将老人背到了山顶的一片平地上。老人感激涕零,连声道谢。他告诉李逸,自己名叫孙伯,是这片山中的一位隐士,平日里以采药为生。今日不慎跌伤,幸得李逸相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孙伯从怀中掏出一本泛黄的古籍,递给李逸说道:“此书乃是我多年采药所得的一些医术心得,今赠与恩公,以表谢意。”李逸推辞不得,只得恭敬地接过古籍,心中暗自欢喜。

书生进城赶考,半路救下采药老人,老人:红房子别进去

两人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已是日暮时分。孙伯见李逸行囊简陋,知道他是一路风餐露宿,便邀请他到自己山中的小屋暂住一晚。李逸欣然应允,跟随孙伯来到了他的隐居之地。

孙伯的小屋虽然简陋,但收拾得干净整洁。他热情地为李逸准备了晚饭,两人围坐在火堆旁,一边享用着简单的食物,一边聊着天南海北的趣事。

席间,孙伯忽然神色凝重地对李逸说道:“恩公,你此行前往京城赶考,路途遥远,艰难险阻重重。我有一言相告,望你切记在心。”

李逸连忙拱手道:“老伯请讲,晚辈洗耳恭听。”

孙伯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你明日上路后,会经过一片密林。林中有一座红房子,你千万不要进去。”

李逸心中一愣,不解地问道:“为何不能进去?那红房子里有什么吗?”

孙伯摇了摇头,叹息道:“那红房子中住着一位妖艳的女子,她擅长迷惑人心,凡是进入红房子的人,都会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失去心智。我年轻时也曾被她迷惑过,幸好后来醒悟过来,才得以逃脱。你此行赶考,前程似锦,万万不可因小失大,误入歧途。”

书生进城赶考,半路救下采药老人,老人:红房子别进去

李逸听罢,心中一阵后怕,连忙谢过孙伯的提醒。他暗下决心,明日一定要小心谨慎,避免与那红房子中的女子有任何接触。

当晚,李逸在孙伯的小屋中安然入睡。第二天一早,他向孙伯告别后,背起行囊继续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途。

不久,李逸便来到了孙伯所说的那片密林前。他抬头望去,只见林中树木参天,枝叶茂盛,遮天蔽日。他心中暗自警惕,按照孙伯的叮嘱,小心翼翼地绕过红房子,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然而,就在他即将走出密林之际,忽然一阵香风袭来,伴随着一阵娇媚的笑声。李逸回头一看,只见一位美艳绝伦的女子正站在红房子的门口,含情脉脉地望着他。

那女子容颜娇媚,肌肤如雪,眼中闪烁着迷人的光芒。她身着红衣,如同烈火般炽热耀眼,让人一见难忘。她的声音甜美而温柔,仿佛能融化人心。

李逸心中一紧,知道这正是孙伯所说的那位妖艳女子。他连忙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悸动,转身欲走。

然而,那女子却轻盈地飘到他面前,拦住了他的去路。她娇笑着说道:“公子何必急着走呢?何不进来喝杯茶,歇歇脚?”

书生进城赶考,半路救下采药老人,老人:红房子别进去

李逸心知不妙,但又不敢轻易得罪这女子,只得委婉地拒绝道:“多谢姑娘好意,但我还有要事在身,不便久留。”

那女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之色。她娇嗔道:“公子真是无情呢!难道奴家的美貌还不足以留住你的脚步吗?”

说着,她伸出纤纤玉手,轻轻拉住了李逸的衣袖。李逸只觉得一股暖流涌入心田,整个人都变得飘飘欲仙起来。他努力挣扎,想要摆脱那女子的纠缠,但身体却仿佛被定住了一般,动弹不得。

就在这时,他脑海中忽然响起了孙伯的叮嘱:“那红房子中住着一位妖艳的女子,她擅长迷惑人心,凡是进入红房子的人,都会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失去心智。”李逸心中一凛,猛然惊醒过来。他用力咬破舌尖,疼痛让他恢复了一丝清明。

他拼尽全力挣脱了那女子的纠缠,转身就跑。那女子见状,发出一声尖叫,身形化作一道红光,朝着李逸追去。李逸不敢有丝毫停歇,拼命地往前奔跑,只想尽快逃离这片密林。

就在他即将筋疲力尽之际,忽然一道金光从天而降,落在他的面前。金光消散后,出现了一位威严的神仙。那神仙手持拂尘,目光如炬,望着追来的女子喝道:“妖女休得放肆!”

书生进城赶考,半路救下采药老人,老人:红房子别进去

那女子见到神仙,顿时吓得花容失色,身形一颤便消失不见了。李逸见状,连忙上前拜谢神仙的救命之恩。

神仙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你心地善良,不为美色所惑,实乃难得。我乃天庭的守护神,特来助你一臂之力。你此行赶考,必将金榜题名,前程似锦。但切记,修行之人,当以清心寡欲为本,不可被外界所惑。”

说罢,神仙拂尘一挥,便化作一道金光消失不见了。李逸望着神仙离去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畏之情。

他继续前行,不久便走出了密林。接下来的路程中,他牢记神仙的叮嘱,一心向学,不再被外界所扰。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顺利抵达了京城,并在科举考试中一举夺魁,成为了当朝的状元郎。

李逸的故事传遍了天下,人们无不称赞他的才华和毅力。而那片密林中的红房子,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禁忌之地,无人敢轻易涉足。李逸始终铭记着孙伯和神仙的恩情,他勤政爱民,公正廉洁,成为了一代贤臣,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自李逸高中状元,成为朝廷栋梁之后,他始终铭记着孙伯的告诫与神仙的教诲。他时刻警醒自己,不为权势所迷,不为美色所惑,勤政爱民,为百姓谋福祉。

书生进城赶考,半路救下采药老人,老人:红房子别进去

在朝廷中,李逸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正直的品格赢得了众人的尊敬。他提出的许多改革措施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并逐渐在朝廷中推行开来。他注重选拔贤能,严惩贪腐,使得朝廷风气焕然一新。

而在民间,李逸更是深受百姓爱戴。他常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民意,为百姓排忧解难。他治理水患,兴修水利,使得农田得以丰收;他减轻赋税,鼓励商贸,使得百姓生活日益富裕。

然而,尽管李逸已经功成名就,但他心中却始终牵挂着那位救过自己一命的孙伯。他多次派人前往深山寻找孙伯,想要当面致谢,但始终未能找到他的踪迹。李逸心中暗自感叹,也许孙伯已经仙去,化为山间的一缕清风,继续守护着这片土地。

岁月流转,李逸的政绩卓著,名声远扬。他不仅成为了当朝的楷模,更是后世学子的榜样。他的故事被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而在那片密林之中,红房子的传说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去。人们不再提起那个妖艳的女子,只记得那是一位神仙曾经封印过的禁地。偶尔有大胆的猎人或行人误入其中,也会因为心中的敬畏而迅速离开。

至于李逸,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着自己的力量。直到他白发苍苍,依然保持着那份初心和执着。他常常回想起自己当年赶考路上的种种经历,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庆幸。他感谢孙伯的救命之恩,感谢神仙的指点之恩,更感谢自己当初的那份坚持和清醒。

在他临终之际,他召集家人和亲近的官员,将自己的故事和经历娓娓道来。他告诉他们,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诱惑和险阻,但只要心中有信念,有坚持,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光明大道。

书生进城赶考,半路救下采药老人,老人:红房子别进去

李逸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心中的传奇。他的精神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追求真理和正义而努力奋斗。而那座红房子,也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警示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