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作者:孔甲丙

雾气蒙蒙的清晨,海圻号在轻微的波涛中缓缓启航,其铁甲外壳在晨光中反射出历史的沧桑。这艘曾经的清朝海军旗舰,承载着一项秘密而重大的任务,她的航向指向遥远的英伦,去参加一个国王的加冕礼,却不知这将是她在清朝末年的最后巡航。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随着轮机的轰鸣,海圻号穿越浩瀚的海洋,她的目的地超越了原定的英国,最终抵达美洲大陆。舰上的官兵们原以为这将是一次简单的友好访问,却未料到拉美地区的突发排华事件将他们的行程推向了复杂的国际局势之中。从古巴到墨西哥,海圻号的航迹变成了清政府力证国威、保护海外华侨的决心之旅。

海圻号的英国之旅与意外的美洲行

1911年,随着乔治五世加冕典礼的临近,清政府选派了海圻号前往英国,既为展示清朝的国力,也为这艘战舰进行必要的保养。海圻号于是踏上了前往欧洲的远洋航程,穿越波涛汹涌的海面,最终抵达英国。在英国,海圻号受到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了加冕典礼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焦点。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加冕典礼结束后,海圻号按原计划前往其出产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检修和保养。这次保养不仅确保了舰体的安全性和航海的可靠性,还对其武器系统进行了升级,以适应日益变化的海上战术需求。保养期间,舰上的官兵们也有机会在英国短暂停留,接触到了西方的工业成果和文化风貌。

原定的计划是在完成保养后返回中国,然而,美国大使的邀请为海圻号的航程带来了转变。美国政府对这艘远自东方而来的战舰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借此机会加强中美之间的友好关系。经过清政府和舰队指挥的商议,决定接受美国的邀请,将行程延伸到美洲大陆。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因此,海圻号在英国停留结束后,没有直接返回中国,而是踏上了前往美国费城的旅程。这一决定不仅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在国际关系上的灵活性,也为海圻号的船员们带来了新的航海经历。在跨越大西洋的航程中,海圻号经历了多次风浪考验,展现了良好的海上性能。

抵达美国后,海圻号在费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作为当时亚洲最强大的战舰之一,海圻号在美国的到来成为了当地媒体广泛报道的焦点。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在美国的意外延伸

海圻号在美国费城的访问并未长久停留。不久,拉美地区的大规模排华事件引起了国际关注,尤其是墨西哥发生的暴力事件更是引发了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应。面对这一情况,清政府立即作出了反应,指示已在美国的海圻号南下前往拉美,以展现中国政府对此事的关注和态度。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遵循清政府的命令,海圻号开始了它的拉美之行。首先,海圻号航向古巴。在航行过程中,舰队的每一个成员都紧张地准备着即将到来的外交任务。

海圻号抵达古巴后,其舰长程璧光及船员们即受到古巴政府的热情接待。古巴当局组织了多场庆祝活动和官方会谈,体现了对海圻号的高度重视。古巴政府在这些交流活动中承诺,将保障在古巴的华侨不受歧视和不公正对待,确保他们的安全和权益。这一承诺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涉及到古巴本国的政策,也影响到了国际社会对于古巴的看法及其与中国的关系。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古巴政府为了展现对海圻号及其舰员的尊重和欢迎,安排了各种宴会和文化交流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古巴官员和海圻号的舰员们相互交流,分享了各自的文化和历史。通过这种形式的接触,双方的了解和友谊得到了加深,也为未来的中古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海圻号即将离开古巴前往墨西哥的时候,古巴政府再次重申了其对华友好的立场,并表达了对海圻号此行成功的祝愿。随着海圻号离开古巴的海域,这一承诺成为了中国与古巴关系中的一个积极信号,显示了古巴政府在国际舞台上支持和尊重中国的立场。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当海圻号航行至墨西哥水域时,墨西哥政府已经意识到中国对于墨西哥国内发生的排华事件的严重关切。在海圻号的压力和国际舆论的关注下,墨西哥政府不得不正视这一问题,并迅速向中国政府表达了道歉。墨西哥政府的道歉并非仅仅是形式上的,它还伴随着对事件的调查和追责,以及对受害华侨的赔偿承诺。

这些赔偿和道歉虽然无法完全弥补因排华事件而遭受的损失和痛苦,但它们标志着墨西哥政府对于此事的重视和解决问题的意愿。墨西哥政府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是对海圻号使命的一种回应,也是对国际社会,特别是对中国政府的一种交代,体现了在国际压力面前墨西哥政府的态度转变。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龙旗落下的新时代

随着海圻号完成在美洲的任务,开始了它的归国之旅,清朝末年的中国已经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海圻号上升起的龙旗,作为清朝的象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悄然降下。这不仅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终结,也预示着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海圻号航行在回国的海路上,舰长程璧光遵循时代的呼声,作出了降下龙旗的决定,这一举动虽无声,却意义重大。它象征着海圻号及其船员对于变革的支持和对新时代的拥抱,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海军从属于国家利益和人民意志的决心。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随着海圻号接近中国沿海,辛亥革命的浪潮已经席卷大地,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革命,推翻了数百年的封建帝制。海圻号抵达祖国的港口时,已经不再是清朝的战舰,而是新时代的捍卫者。程璧光舰长带领海圻号及其官兵,迅速响应了革命的号召,成为支持新政权的力量。

在归国后不久,海圻号便加入了保卫革命成果的行动。在程璧光的领导下,海圻号联合其他军舰,形成了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参与了对抗旧势力的斗争。这些军舰不再承载着帝制的象征,而是承载着革命和新生的希望。他们的行动不仅是军事行为,更是对新时代的坚定支持和保护。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在这个过程中,海圻号及其联军舰队展现了极高的战斗效率和忠诚。它们在多次军事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打击了反革命势力,维护了新政权的安全与稳定。这些行动对于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推进国家的政治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海圻号在这段历史变革中的角色和行动,不仅体现了中国海军在国家关键时刻的重要作用,也象征了中国从一个旧时代向现代国家转变的历程。海圻号及其船员的行为,是对过去的告别,对未来的期望,也是对革命和新生中国的坚定支持。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抗日战争与海圻号的最后决定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军队的侵略行动迅速扩展到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在上海,淞沪会战的打响标志着中日之间大规模的陆地和海上冲突的开始。日本海军利用其强大的海上力量,南下至上海,对中国沿海城市造成了巨大威胁。

在这个紧要关头,海圻号及其官兵面对着国家的危急存亡,做出了极其勇敢的选择——自沉战舰,以阻碍和延缓日本海军的进攻。这一决策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做出的,旨在保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减缓敌人的攻势。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1937年7月,日本海军的主力舰队正向中国的长江口推进,企图通过长江直达中国内陆,从而切断中国的经济脉络和军事供给线。为了阻止日军南下的脚步,海圻号和其他11艘军舰被派往江苏江阴的长江口实施自沉任务。这些舰只的选择是基于它们的战略位置和对敌人进攻路线的阻断效果。

海圻号和其他舰只在江苏江阴的长江口区域集结,船员们开始准备自沉操作。自沉任务需要精确的计划和执行,以确保舰只能在合适的位置下沉,最大限度地阻挡敌军。官兵们严肃地执行每一项准备工作,检查舰只的每个部分,确保自沉时能迅速且有效地完成任务。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在自沉前的最后时刻,舰只上的官兵进行了简短的仪式,以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同袍的告别。随后,他们按照预定的计划,启动了自沉程序,打开了舰体的海阀,让海水迅速涌入。舰只逐渐倾斜,最终沉没在长江口的水下。

清朝海军最后的命令:出海保护华人!海军受命前去,归来已是民国

这些舰只的自沉,成功地阻碍了日军的进攻路线,至少在短时间内减缓了其对长江沿岸及内陆的侵袭速度。尽管官兵们知道,这种牺牲可能无法完全改变战争的总体局势,但他们的行动无疑为中国的抗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不仅展示了中国军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也成为了中国人民抵抗外侮、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个象征。

参考资料: 《清末海军史》 《海圻号的最后航程》《中日战争海战史》

继续阅读